總愛失落的人內心都較脆弱
心理是指生物對客觀物質世界的主觀反映,心理現象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動都有一個發生,發展,消失的過程。人們在活動的時候,通過各種感官認識外部世界事物,通過頭腦的活動思考著事物的因果關係,並伴隨著喜、怒、哀、懼等情感體驗。這折射著一系列心理現象的整個過程就是心理過程。按其性質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簡稱知、情、意。英文名:Psychology
“過去的我是多麼優秀,樣樣都出色,可到了這個城市,只能一聲嘆息!”、“我曾經是領導身邊的紅人,可是新領導來了之後,無論怎麼努力都得不到重視,怎麼辦?”、“以前大家都喜歡我的熱情、幽默,可現在朋友們卻一個個都不愛理我了,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生活中,我們時常會陷入這樣那樣的失落之中,就像有一種有形或無形的力量,強行剝奪走原本屬於你的某些非常重要的東西,讓你難過、懊惱、消極、自責、怨恨……
在局外人看來,失落感是因為“重要”的東西被強行奪走,並且自己“無力迴天”。可為什麼有的人經常產生失落感,而有的人卻不怎麼容易產生失落感,或者說能很輕鬆地戰勝失落感呢?細想一下,這些表面上看起來所謂“不可抗拒或改變”的失落,其實很容易被戰勝或打破,那就是:克服內心的恐懼、惰性、虛榮和脆弱。
強烈的失落感,會使人沉浸在痛苦的感情中,忘掉了如何去改變、戰勝自己所面臨的生活危機。因此,一個人一旦被強烈的失落感所左右,他就會在哀傷和痛苦中苦苦掙扎,整天沉湎於消極情緒之中,甚至忘掉了以後“該做什麼”和“怎麼去做”,最後,只會被痛苦的失落感所壓垮。
因此,並不是失落有多麼可怕,而是我們脆弱的心害怕、懶得、不願意去改變自己,適應現實。總是留戀於美好的過去,就給“失落”留下了更多的機會。甚至忘了提醒自己:只要接受現實,樹立新的目標併為之努力、結交新的朋友並真心相待、投身有意義的工作並熱愛它,我們就能走出失落的深淵,創造全新的生活。
總是失落的人,內心必定是脆弱的。因為失落的原因只不過是你的“心魔”,是看似可怕、實際一捅就破的“紙老虎”。正確的態度是:從失落中檢視自己,感受和學習生命的真諦,從中發掘出珍貴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