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目送讀書心得體會
人都是經過父母的目送漸漸長大,然後再目送自己的孩子。接下來小編給你整理了目送讀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的閱讀。
目送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慢的境界&小的偉大 愛默生說:"文字,應該像蒲公英的根一樣實在,不矯飾,不虛偽。" 龍應臺的文字一直給人這種感覺,一種很樸實卻直指人心的力量。讀完本書我想分享兩個觀點,一個是"慢",一個是"小"。
"慢的境界" 在我年少輕狂之時,臺灣的老人總會告誡我:"急亊要慢做!人急心不急!" 當時不解,但在社會極速發展,人心越來越浮燥的今日,我越來越能體會"慢"才是一種境界。慢,並非無為,而是以一種更成熟、更有修養、更有戰略眼光、更有智慧的方式去做人與做亊。 現代人走得太快,靈魂會跟不上。慢慢走,讓靈魂跟上,才能走得更遠! "小的偉大" 中國人天性好大喜功,總想做大、做強、爭第一!但劉漢自己也說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其實第一並不是爭出來的,是把一個個產品做好,把一個個顧客服務好,從每一個小處做出來的。 以微軟為例,從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來看,一個既"微小"又"軟弱"的品牌能做多大?一點霸氣都沒有!但它專注把每一個產品做好,把每一個顧客服務好,成就了今日霸業。
再看小米,品牌名是微不足道、柔弱不堪的"一粒小米",但雷軍卻憑著早已一片紅海的手機產品,用最簡單的C2B思維***其實就是早被說爛的"顧客是上帝"***,在短短三年內鑄造了100億美元估值的超級企業。這就是"小"的偉大! 成功的企業家往往不高調、不張揚,他們低調與慈悲,他們有著柔之勝剛,柔之勝強,天下莫不知的力量! 以上是我微不足道的觀點,與小夥伴們分享。 臺灣最近流行一個詞叫"小確幸",意思是"雖然小,但可以掌握在手中的幸福"。 祝願小夥伴們天天開心,天天都有"小確幸!"
目送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日前讀了《目送》,主要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兄弟的攜手共行。對於《目送》,至今還回味無窮。生命的歷程,時間的輾轉,父母、親人、兄弟姐妹、伴侶,然後會有自己的子女,就這樣一直走下去。當我們由子女變為父母,我們開始目送自己的孩子。當孩子越走越遠,我們只有不捨的情愫。這是生命的軌跡,每個人都明白。我們必須按照這軌道上的路標走,經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段話,彷彿觸動了我內心深處的一根弦。是啊,人生就是在目送裡度過。當父母懷著不捨的心情目送我們時,我們的背影是否也這麼絕情?當我們踏上征途時,父母在我們的身後默默凝視著我們,他們希望孩子早點回家。當我們離開很久時,或許她們還站在那裡,呆呆地望著車子啟動的地方。他們的眼神裡充滿期盼。
每次回學校的時候,媽媽總是陪我走到車站,她總是替我拿著大包小包,包裡總是裝著我最愛吃的東西,當然還裝著媽媽對我的愛。媽媽總是像對待小孩似的叮囑我:“下星期放學的時候一定要早點回家。”而且在上車之前還會嘮叨幾句剛才講過的話。我總會不耐煩地說:“知道了,知道了。”當我坐上車回頭看的時候,發現媽媽正望著我坐的這輛車,表情竟然有些呆滯。車子越走越遠,但我仍然能看見媽媽的眼睛望向何方。她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消失不見。我知道在與車子行駛的相反方向,那裡肯定還站著一個呆呆凝望遠方的女人。
小時候父母把我們當成孩子,父母老了,我們把他們當成孩子。在我腦海裡翻滾千遍的是作者為母親塗指甲油的情景。當作者為母親塗指甲油的時候,她的母親是那麼的聽話,聽話的簡直像個孩子。“效果,看起來確實有點恐怖,像給殭屍的臉頰上了腮紅。”她的母親真的是老了,作者為哄著母親而給她塗指甲油,真的把母親當作孩子對待了。
《目送》透露著淡淡的愁緒,字裡行間都是人間的情,這情都是真實的。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在目送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同樣的,自己也被目送著。不同的生命,很難說是互相交錯的,但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註定這一生與他們交織在一起。但總要離開他們,去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龍應臺說,她明顯感到跟兒子之間存在著隔閡。他跟她都有著深邃的眼睛,她的深邃,如一汪清水,清澈明淨。而他的,深不見底,讓人捉摸不透的寒冷。這讓她非常的挫敗。家是一個相逢的驛站,終究還是要散去。每個人都要走自己的路。
子女在小的時候,會像膏藥一樣緊貼父母,對父母充滿依賴。當子女長大的時候,會排斥父母跟自己在一起。子女會把過把過去依賴的眼神變得寒冷。我們小的時候,在父母眼裡是永遠的孩子。什麼都要替我們做。當他們老了的時候,我們必須把他們當成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們。這或許就是“有借有還”吧!如果有可能,我想和父母天長地久。
我們從來不會嫌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他們是我們最愛的人。
“博士學位讀完後,我回臺灣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巷口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說: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大學教授的車子。”
作者的父親感覺小貨車會有失女兒的身份。女兒當然不這樣想,她的父親不明白父女之間的愛不是靠這個來衡量的。而是父女之間那種剪不斷的父女情。
我們怎麼會因為父母的職位高低、穿著打扮來決定愛不愛他們呢?愛他們是我們一輩子的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是世界上最令人動容最值得珍惜的。
我們往往會因為父母的嘮叨變得厭煩。雖然我們知道那是愛的一種表達方式,但還是做不到真正理解他們。
“我去看望我媽,一起在廚房裡混時間,她說‘我燒了魚,你愛吃魚吧?’
我說:‘媽,我不愛吃魚。’
她說:‘是鮪魚啊。’
我說:‘謝謝啦,我不愛吃魚。’
……
作者與母親之間的對話充分說明,有時父母明明是為我們好,我們卻不領情。就是這樣重複的對話讓我領悟到,不要一味地厭煩父母的嘮叨。這是一份愛,這是父母用一種我們不喜歡的方式來表達的愛。有一天,我們也會為人父母,肯定也會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子女的關懷。
《目送》真的值得一讀,那些人世間的愛會一代代傳下去。人都是經過父母的目送漸漸長大,然後再目送自己的孩子。愛亙古不變,要好好珍藏!
目送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龍應臺的《目送》是一部對親情和周邊人物的感悟散文。特別喜歡她寫的親情,抒情、真切、含蓄,併為之深深感動。《目送》是全書的首篇,描寫的是目送孩子的成長,目送父親的遠去。第二篇《雨兒》寫患老年痴呆症的年邁母親,母女情感真心實意,讓人感動,第三篇《十七歲》寫的是青春期兒子的“獨立”,還有《愛情》、《明白》、《胭脂》、《為誰》等等,這些都是寫父親的逝,寫母親的老,寫兒子的離,把個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傷逝’和‘舍’”銘刻在心,訴諸文字,處處是感同深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有讓人沉吟難忘的人生情景。
古人云:四十不惑。人過四十後,經歷過許多次的生老病死的場面,再讀《目送》這類親情散文,感悟很多,特別是《目送》中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人在生命的路途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平靜中透露著的哀痛,讓人不甘又無奈。永遠記得兒子在第一次拿到學習成績單時的情景,手拿獎狀,在人群中急切地尋找我地樣子,那時的我就是他的天;大學四年,每次打電話時,即便是在腳骨折臥床時,他的聲音是歡快的語調,第一句話永遠都是“媽媽,我很好!”我很感謝兒子的孝順,但心裡也明白,兒子長大了,能自己擔待所有的傷痛,對父母的依戀會越來越少,每每想到這,那種酸楚而又心存喜悅的無奈,瞬間會填滿我整個胸膛。
讀《目送》會我又一次地感受到送父親走時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哀痛,也會想到了每次回家看母親時,母親那歡愉的目光和不停叨嘮的話語。世間大小小起起落落的事,最後還是沉寂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目送》所描寫的都是人們所經歷的,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讀《目送》總有想流淚的感覺,為逝去的或正在遠去的親情,挽留不住的是匆匆的生命腳步,能留下的就是記憶;讀《目送》懂得了對於生命,最好的態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
讀《目送》有些更深的感悟:再多的遺憾不捨都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和釋懷與生命和解。
目送讀書心得體會的讀者還:
- 龍應臺目送讀書心得體會
-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表
- 到澳大利亞留學的費用大概是多少
- 高三生的學習效率低的原因
- 記者個人年終工作總結範文3篇
- 關於美麗的祕密的觀後感範文
- 哪些家常菜可以補腎_吃什麼家常菜可以補腎
- 減肥最有效果的方法
- 七夕情人節的話語
- 比較特別有個性的網名
- 教師團員自我評價內容
- 夏季釣魚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 新員工的自我介紹參考模板
- 筆記本第一次充電充多長時間
- 高考數學解題錯誤率高的情況分析
- 職業拳擊與業餘拳擊的區別
- 初二英語故事短文閱讀
- 房地產營銷策劃書
- 傷感流行歌曲列表
- 引起打屁的原因是什麼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