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政治複習資料教科版

  不善於複習的同學十之有九是學不好的。複習是掌握知識、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環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七年級下政治複習資料 教科版,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政治複習資料 教科版***一***

  《人生當自強》

  1、自強的含義:自強指積極向上,永不懈怠,依靠自己的努力奮發圖強的一種精神。

  2、自強不息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熔鑄成的民族精神。

  3、自強的作用:自強,是一個人活出尊嚴、活出個性、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是我們健康成長、搞好學習、將來成就事業的強大動力。

  4、自棄與自強是對立的。自強的含義***同上***;所謂自棄,是指自己懶惰成性,得過且過,不求上進,不思進取。自棄的人沒有理想和追求,不願吃苦,不願奮鬥,最終一事無成。

  5、培養自強品質的方法和途徑:***1***要自強首先要樹立堅定的理想,它是自強的航標,同時還要不屈不撓地堅持,矢志不渝地奮鬥;***2***戰勝自我,自強的關鍵;***3***揚長避短,自強的捷徑。

  6、說說自己如何面對“放任自己”這隻成功路上的攔路虎:我們要增強對自己的的自控力,就是自己對自己進行監督、引導和催促。自我控制是克服自己惰性、弱點和不良習慣的保證。一個人若能學會自控,就能戰勝自己的惰性、弱點和不良習慣,就能有進步,就會有所作為。作為青少年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與閱歷還不多,還很活潑好動,興趣愛好廣泛,尤其是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還不強。因此,一定要多汲取別人的經驗和教訓,多聽別人的批評意見,並能提高自控能力,這樣才會健康成長。

  7、自強精神的表現: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喪氣;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勇於開拓,積極進取;志存高遠,執著追求;等等。

  8、要自強,首先就要樹立堅定的理想。為人生的理想執著追求,是所有自強者的共同特點。9、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能夠戰勝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強。

  10、許多人無所作為的重要原因:意志軟弱,不能剋制自己,不願意抓緊時間學習和工作,不願意為了長遠的利益而犧牲眼前的享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11、善於克服自己的弱點,最重要的是:重在行動,堅持不懈。

  12、人們把自己的創造潛能挖掘出來的條件和關鍵性的因素是:具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勇氣。

  13、鍛鍊意志的訣竅:學會戰勝自己。自強的內容:自強包括三個方面的意思:就是自尊、自信和自勝。

  14、自強與自主的關係:自強首先要求自主,確立靠自己不靠別人的觀念,與一味依附別人的奴化心理徹底決裂,與依賴別人恩賜的僥倖心理劃清界限,把爭取個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

  15、弱點和缺點的區別:弱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缺點,指的是人格上的、態度上的東西,如是馬虎、懶惰、怕吃苦、愛炫耀、貪圖享受等等。而短處是從天賦上去說的,它是與生俱來的。比如有的人擅長運動而不擅長表演,有的人長於形象思維而短於邏輯思維等等。

  16、如何正確看待知足常樂:***1***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只有勇於開拓進取、要強、不滿足,才能充分發掘人的潛能,促使人在學習和工作等方面不斷進取,不斷取得新的成績,做出新的貢獻。***2***“知足常樂”如果的指在生活上不貪圖享受,永葆艱苦奮鬥精神,無疑是正確和必要的;但如果是指在學習和工作上滿足於一時的成績,則不可取的。正確的態度是永不滿足,與時俱進,“更上一層樓”。

  17、明確目標的重要性: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明確的進取目標。確立目標是開拓進取的前提。有了目標才能使人方向明確,並全力以赴地為之努力。否則,要麼精神空虛,無所事事,一事無成;要麼盲目蠻幹,勞而無功。

  18、怎樣對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們不怕有缺點,犯錯誤,也不怕困難和失敗。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總結教訓,提高認識,尋找發生困難導致失敗的原因,並揚長避短,就一定能克服缺點,避免錯誤,走向成功,化腐朽為神奇。

  19、人為什麼要有要強精神?但又不能過分要強:***1***要強是一種好勝心強、不甘落後的心理。我們總想在學習上名列前茅,在勞動中幹得出色,在體育比賽中爭得冠軍,在社會中做出貢獻……這都是要強的表現。要強是開拓進取品質的幼芽,是一股銳氣、一股勇氣、一種強大的力量。正是因為要強,遇到事情才有爭勝的願望,遇到困難才敢去硬碰,遇到強手才願意去一比高低;也正因為要強,才渴望去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開闢前人所沒有走過的道路。因此,我們必須具有要強精神。***2***那種“只能贏不能輸”,總以勝過別人為滿足,或者通過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的過分要強的心理對我們的成長十分有害,它會使我們產生忌妒心理,變成狹隘自私的人。因此,為人又不能過分要強。

  20、對“理想”的認識:***1***理想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沒有理想,就沒有動力,就會在困難面前放棄努力。有了理想,就有了奔頭,有了進取的恆久動力。要自強,首先就要樹立堅定的理想。***2***理想是成功的指路明燈,沒有理想的人生是盲目的。但有些時候,我們又往往把目標定得太高,以致摔得鼻青臉腫甚至對自己完全喪失了信心,成為他人眼中的“好高騖遠”者。同時,只有當你的理想如樹上的蘋果,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時,才能激起自己不斷進取的力量從而真正達到成功。

  21、對自立的認識:***1***所謂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一個人,當他具有相應的能力時,就要對某些事情負責。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見,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人只有能對自己負責,才能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負責。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只有明確自己的責任,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才能成為真正自立的人。

  22、自立的必要性:在鍛鍊自己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完善自己,學會自尊,增強自信,提高法律意識;逐步地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善於與他人溝通和交往,和諧相處;積極地融入社會,關愛社會,奉獻社會,成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能夠自立自強的人。

  七年級下政治複習資料 教科版***二***

  做意志堅強的人

  1、 什麼是挫折?什麼是挫折感?

  挫折是指我們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了障礙、干擾,遭遇失利與失敗,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碰釘子”。“碰釘子”之後,自己的目的動機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時就會產生的緊張、消極、煩躁、傷心、氣憤等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就是我們所說的“挫折感”。

  2、是不是隻有平凡的人才會遇到挫折呢?為什麼說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你能舉例說明嗎?

  當然不是這樣,不管是平凡的人還是名人、偉人,都會遇到不同的挫折,人們總會遇到這種或那種需要得不到滿足,願望和目標的實現受到阻礙,或遇到天災人禍的打擊等造成的挫折,可見,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只不過挫折的大小、輕重因人而異罷了。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現象,是不可避免的。

  3、造成挫折的因素: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天災人禍和人為因素。前者指自然災害和社會因素,後者指學校、家庭和個人因素。

  4、 中學生常遇到的挫折:

 

1.         學習方面:學習成績達不到自己的目標;

 

          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

 

          沒有編入理想的班級;

 

          沒有機會顯示自己的才能和興趣等。

 

2.       人際關係:不受老師喜歡;

 

          經常受到同學的排斥、諷刺;

 

          交不到能講知心話的朋友;

 

          父母教育不當等。

 

3.       興趣願望:興趣得不到大人的支援;

 

          因生理條件限制,不能達到自己的願望等。

 

4.       自尊方面:得不到老師、同學的信任,常受輕視;

 

          自感各方面表現都很好,卻沒有評上“三好”;

 

          沒被選為班幹部;

 

          體育競賽、學習競賽中得不到名次等。

  5. 為什麼人們不可能完全避免挫折呢?***為什麼說挫折是人生的一個部分?***;***談談你對“如果生活只有晴空麗日而沒有陰雨籠罩,只有幸福而沒有悲哀,只有歡樂而沒有痛苦,那麼,這樣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的理解?***

  答:人生難免有挫折。這是因為,造成挫折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人們不可能完全避開這些因素。儘管,我們都希望時時幸運,事事順心,但是,“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畢竟只是人們的一種良好的願望。從古自今,沒有哪一個人能不經歷挫折與失敗。相反,人們正是在不斷的認識和戰勝挫折與失敗的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挫折是人生的一個部分。

  6. 面對困難和挫折不同的人會有哪些不同態度?由此會產生哪些不同的結果?

  面對困難和挫折,不同的人大致會有三種不同態度,由此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一種是膽怯、懦弱的人。他們一遇到挫折和困難,就放棄目標,放棄努力,自暴自棄甚至以爛為爛。其結果必然是一事無成。第二種是意志不堅定的人或者容易滿足的人。他們在困難面前也能拼上一陣子,但是,要麼滿足於已有的成績,要麼屈服於新的困難和挫折,不能堅持到底。這樣的人也享受不到真正成功的喜悅,而是半途而廢。

  第三種是意志堅強、有堅定信念的人。他們勇敢地面對挫折,敢於向困難挑戰,不達目的不罷休。他們善於把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變成墊腳石從而最終能獲得成功,實現人生的價值,享受人生的樂趣。

  7、對於我們來說,遭遇挫折一定是一件壞事嗎?我們能不能將它變成一件好事呢?我們中學生應該怎樣面對挫折呢?***怎樣理解“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挫折具有兩面性:挫折一方面使人們前進的步伐受到阻礙,從而產生憂愁、焦慮、不安、恐懼等消極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於人們磨練意志、增長才乾和智慧。一般來說,艱難的環境會令人意志消沉,喪失鬥志。然而,在具有堅強意志、積極進取的人面前,艱難的環境卻會使他們抖擻精神,發奮努力。困難被克服了,就會有出色的成就。這就是所謂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關鍵是看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它。

  8、教材第65頁和66頁的兩個戰勝挫折的事例。這兩個事例說明了什麼道理?

  這兩個戰勝挫折的事例說明:一個人遭受挫折的打擊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們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挫折,有迎難而上、堅忍不拔的意志,勇敢地戰勝它,就可以戰勝挫折、取得出色的成績,就會獲得智慧和成功。可見,挫折也有助於我們獲得成功。

  9、怎樣理解失敗和挫折既有消極作用,又有積極作用?

  失敗和挫折同世界上的許多事物一樣,不僅有消極作用,而且也有積極作用,這就是挫折的兩重性。挫折是壞事***它給人以身體和心理上的打擊和壓力,造成精神上的煩惱和痛苦,給生活道路造成曲折***;但是,一定條件下,堅強的人卻可以把它變成好事***它使人經受考驗,得到鍛鍊,積累經驗教訓,重新鼓起勇氣再接再厲。變困難為順利,變挫折為成功***在很多時候,失敗和挫折恰恰是人們通向成功的途徑。

  10、挫折的積極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挫折的積極作用具體表現在:首先,挫折能增長人的聰明才智。其次,挫折可以激發人進取精神。再次,挫折還能磨礪人的意志。

  七年級下政治複習資料 教科版***三***

  感受法律的尊嚴

  1、“小錯不斷,大錯不犯”是不會走上犯罪道路的。答:這種說法是錯誤的。***1***一般違法與犯罪,二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絡。它們都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它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果不改正,發展下去就可能導致犯罪。許多犯罪都是從小毛病開始的,有錯不改,越陷越深,最終跌入犯罪的深淵。***2***“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思想是危險的。小錯可能是大錯的開始,犯大錯往往是從犯小錯發展而來的。一個人如果不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注意防微杜漸,就有可能從犯小錯發展到違法犯罪。***3***青少年要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自學遵紀守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有好公民。

  2、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哪幾種:***1***道德***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2***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區域性適用的準則***;法律***是社會行為規範***

  3、法律的三個最為顯著的特徵:***1***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法律靠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國家暴力機關保證實施***;***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4、法律與道德、紀律規章有些什麼不同呢***最顯著的特徵***?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道德則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紀律規章則是由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而道德則是依靠輿論、習慣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和維護的,紀律規章則是依靠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來維持和維護的。

  ***3***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而紀律規章則只要求本單位本團體本組織的成員或者進入一定場合的人們必須遵守;而道德則會是因為人們的階級立場不同而異。

  5、為什麼現代生活不能沒有法律:答***1***現代社會生活中,沒有法律是難以想象的。我國法律作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通過規定人們的權利和義務來規範人們的行為。法律的規範作用突出的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如果人們違反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法律既為人們的提供了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或方向,有時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有效準繩。***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我們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國家的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我們要享受權益,需要法律的保護,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

  6、道德是人們追求的較高境界,不違法是人們的行為底線。違法行為:凡是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

  7、刑事違法行為***刑法、刑事訴訟法***:就是違反刑法的行為。

  8、行政違法行為***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環境保護法、稅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工商管理條例。。。***就是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

  9、民事違法行為***民法通則、經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婚姻法、交通管理法規、城市管理法規、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就是違反民事法律法規的行為。

  10、違憲行為:違反憲法的行為簡稱違憲行為。憲法是在行政法、民法、刑法之上的法律。

  11、一般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管理行為***與犯罪行為***刑事違法行為***的聯絡:***1***區別。一般違法行為: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也不大***觸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承擔民事責任或行政處罰***一般強制性措施***。犯罪行為:違法情節嚴重,對社會危害很大***觸犯了刑法***,受刑事處罰***包括最嚴厲的強制性措施,如剝奪人身自由、沒收財產,甚至剝奪生命權***。***2***共同點:都具有社會危害性,都損害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都是違法行為,都觸犯了國家的法規或法律。

  12、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並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12、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徵之間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罪與非罪的標準。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屬於犯罪,標準在於這個人的行為必須同時具有以上三個特徵。犯罪的特徵***1***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徵******2***刑事違法性***犯罪的法律標誌******3***刑罰當罰性***必然後果***。犯罪是國家法律打擊的重點。

  13、刑罰:又叫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懲罰的一種強制方法。

  14、刑罰的種類: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財產***。

  1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週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不滿十六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