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的產生和預報閱讀答案

  海嘯威力如此之大,所以提前預警非常重要。地震波沿地殼傳播的速度遠比地震海嘯波執行速度快,所以海嘯是可以提前預報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海嘯的產生和預報》閱讀材料

  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湧向海灣內和海港時所形成的破壞性的大浪稱為海嘯。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出現垂直斷層,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全球地震海嘯發生區的分佈基本上與地震帶一致。破壞性較大的地震海嘯平均六七年發生一次,其中約80%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當海底地震導致海底變形時,變形地區附近的水體產生巨大波動,海嘯就產生了。

  在開闊海面海嘯波高度很低,海嘯波在大洋中移行時,波長可達數十或數百公里,波高僅為1米左右,週期2—200分鐘。海嘯的傳播速度與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嘯的傳播速度一般為每小時二三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災害,正在航行的船隻甚至很難察覺這種波動。海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因此,準備靠岸或者停靠在岸邊的船隻要及時向外海開就可以化險為夷。

  一旦海嘯進入大陸架,由於深度急劇變淺,波高驟增,可達20—30米,這種巨浪可帶來毀滅性災害。海嘯攜帶海底沉積物、船隻、樹木等重物一直衝入海岸線以上幾百米的地方。海嘯登陸時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60公里。

  海嘯產生的巨浪可能是一個或多個,其間可能間隔幾分鐘或幾小時。地面震動並伴隨突然退潮往往是海嘯發生的先兆。另外,海嘯並不總是以巨浪的形式登陸。它們更有可能是快速漲潮,伴隨著水下旋渦。可以把人捲入水下,並捲起重物。有時可以吞沒整個海灘。

  海嘯威力如此之大,所以提前預警非常重要,這樣才能贏得提前撤離的時間,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波沿地殼傳播的速度遠比地震海嘯波執行速度快,所以海嘯是可以提前預報的。例如發生在智利的海嘯,需要經過13個小時才能傳到夏威夷,約20個小時後到達日本沿岸,如果利用海嘯監測網獲取的地震波記錄,在短時間內就能做出海嘯警報,可以為該地區贏得時間。

  1964年國際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嘯警報系統協調小組,太平洋由於海嘯多發,所以海嘯預警系統很發達。印度洋由於歷史上很少發生海嘯,近百年來又沒有發生過海嘯,所以沒有國家參加海嘯預警系統,根本沒有海嘯預警網路,此次海嘯造成的重大傷亡和沒有及時預警關係很大。此次大地震發生15分鐘後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就從檀香山分部向參與聯合預警系統的26個國家釋出了預警資訊。如果印度洋也有預警系統,也許人們就可以更好地利用從震後到海嘯登陸印度洋沿岸的寶貴的90分鐘。預警早一分鐘就可以挽救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可以說海嘯預警是在與死神搶時間。

  《海嘯的產生和預報》閱讀題目

  1.下列對“海嘯”這一概念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激起的巨浪,在湧向海灣和海港時形成的破壞性的大浪稱為海嘯。

  B.海嘯是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湧向海岸時形成的破壞性的大浪。

  C.海嘯只在出現垂直斷層,里氏震級大於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

  D.海嘯是當海底地震導致海底變形時,變形地區附近的產生巨大波動產生的。

  2.下列有關“海嘯災害”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由於正在航行的船隻很難察覺海嘯的波動,因此不會有危險。

  B.海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

  C.海嘯進入大陸架,巨浪可帶來毀滅性災害。

  D.海嘯攜帶海底沉積物、船隻、樹木等重物一直衝入海岸線以上幾百米的地方,使其更具有破壞性。

  3.根據文意,下列對“海嘯預警”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提前預警才能贏得提前撤離的時間,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B.發生在智利的海嘯如果能提前預警,就可能減少損失。

  C.太平洋地區海嘯預警系統很發達,是由於海嘯多發,人們預警意識強。

  D.印度洋海嘯造成損失,就是由於該地區未得到預警。

  4.根據原文所提供的資訊,以下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發生海嘯時,船隻駛向外海比靠岸安全得多。

  B.海嘯發生的先兆是地面震動並伴隨突然退潮。

  C.海嘯登陸時,更多時候表現為快速漲潮,伴隨著水下漩渦。

  D.印度洋地區由於這次海嘯襲擊,很有可能會建立自己的海嘯預警系統。

  《海嘯的產生和預報》閱讀答案

  1.B

  2.A

  3.D

  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