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與翰林閱讀答案
翰林院自出現便與科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翰林是明清科舉制度人才結構中最高級別的。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翰林院與翰林》閱讀材料
翰林院自出現便與科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發軔於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是教育制度和選舉制度相結合的產物。此制儘管有其種種欠缺與不足,而在當時社會條件下,卻不失為一項較為公正的選材制度。科舉制度給無數棲身社會下層的民間士子帶來了出頭的希望,為其扶搖直上提供了可靠的階梯。歷代王朝統治者則藉此網羅到大批知識精英,既提高了統治效能,鞏固了統治,也消弭了民間可能孕育的躁動與不滿,在延長王朝壽命、緩解統治危機等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科舉制的發展過程中,翰林院逐漸成為文化層次最高的官僚機構。自唐代創翰林學士草詔並應奉文字之責後,靠科舉而晉升者的比例逐漸增加。宋代,科舉制度與翰林院制度接軌。至明代,翰林院成為外朝官署,並規定一甲進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狀元授修撰***從六品***,榜眼、探花授編修***正七品***;還創立庶吉士制度。所謂庶吉士,就是在新科進士中再行選拔,以《尚書•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簡稱名之,在院學習三年後再試,合格者留院,稱留館,餘者外委為他官。但因曾就學於翰林院,世人對不能留館之庶吉士也以翰林稱之。自此,“非進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廢丞相之後,成祖設內閣,置大學士,與丞相相類。大學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翰林院成為培育高階文官的搖籃和涵養高層次學者的場所。
清代科舉,沿襲一甲進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進士則通過考選庶吉士才得入翰林。殿試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親筆勾定,稱“欽點翰林”。為了防止冒考,還在會試與殿試間增設複試,複試合格者方準參加殿試。另外,對已經躋身翰林者,創立大考制度加以監督和激勵。制度之嚴格、措施之細密可見一斑。
前人闡述明清科舉制度,多囿於成說,只談秀才、舉人、進士三級結構,以考中進士為科舉制度的終結。其實,明清兩代特別是清代,由進士館選而庶常,庶常而留館,加之清朝特創的翰林大考、考差,無不是科舉制度的延伸和發展,悄然又於三級結構之上又多出一個層次——翰林。所以明清科舉制度實為四級人才結構。
***選自2009年《百科知識》第11期***
《翰林院與翰林》閱讀題目
小題1:根據原文資訊,下列對“翰林院與翰林”解說不準確的一項是 *** ***
A.翰林院是隨著科舉制的發展而逐漸成為文化層次最高的官僚機構。
B.明代規定一甲進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開始了“非進士不入翰林”時代。
C.翰林是明清科舉制度人才結構中最高級別的。
D.在新科進士中再行選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學習三年後再考試,考試合格者被稱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稱之為翰林。
小題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科舉制度最早出現在隋朝,是教育制度和選舉制度相結合情況下產生的,也是在當時條件下一項很公正的選材制度。
B.清代,所有的進士只有在通過考選庶吉士才得入翰林,這無疑是一大進步。
C.科舉制度既給社會下層的民間士子進入統治階層提供了可靠的階梯,又讓統治者提高了統治效能,鞏固了統治。
D.明太祖廢除丞相後就創立了“非翰林不入內閣”制度,翰林院也就成為培育高階文官的搖籃和涵養高層次學者的場所。
小題3:根據原文資訊,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科舉制度既為統治者選拔了大量的知識精英,又消弭了民間可能孕育的躁動與不滿,可謂一箭雙鵰。
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進士,再進入翰林院學習,成為翰林之後就能進入內閣。
C.在清代,考中進士後,就可以參加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合格者由皇帝親筆勾定,稱“欽點翰林”。
D.科舉制度不止秀才、舉人、進士三級結構,也不是以考中進士為科舉制度的終結,而是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四級結構,考中翰林才是科舉制度的終結。
《翰林院與翰林》閱讀答案
小題1:D
小題1:C
小題1:A
- 翰林院與翰林閱讀答案
- 牛頭不對馬嘴歇後語的答案
- 地方謎語大全
- 全日制勞動合同書怎麼寫
- 調整自己的心態的唯美句子調節心情的唯美句子
- 用黑白造句
- 超時加班費申述時間_超時加班費申述有沒有時間限制
- 白羊座不理人的原因有什麼
- 做文明市民倡議書_最新關於爭做文明市民的倡議書範文
- 古人養生十忌
- 腦筋急轉彎什麼書毛病最多
- 郭沫若歷史劇的特點
- 創業問卷調查報告分析
- 中醫怎樣護肝養肝排毒
- 用黑漆漆造句
- 會展危機管理論文
- 情人分手的傷感離別句子
- 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心得體會
- 抗日英雄張自忠資料事蹟介紹
- 庾信字子山_庾信生平簡介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