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碎閱讀答案

  在空蕩蕩的書房裡看著那堆錢,他忽然想起,那些書其實還遠遠不抵那把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壺碎》文章閱讀:

  李敬澤
 

  這個故事忘了是誰告訴我的。酒桌閒扯,很多話原本無主。

  話說,一位老先生,其名甚響,不過這故事與他名姓無關,姑且稱之為某先生。某日,某先生訪友,該先生平生不愛錢不好色,唯獨愛書,訪友為的也是訪書。主人多的正是書,房間裡四面都是書櫃,某先生一櫃一櫃看過去,忽蹬梯忽俯地,直把人家作自家,差不多忘了還有主人在。

  忽然,譁啷啷一聲脆響,正所謂銀瓶乍裂水漿迸,某先生差點從梯子上掉下,定睛看時,碎了一地的是一把紫砂壺。想是方才因抽書忘情,將書櫃裡擺著的一把壺拂落下去。

  這時,該先生才想起主人,抬起眼,只見主人微笑:“先生欠了我一把壺,日後要拿一瓶好酒還。”

  賓主相視一笑。主人顧自取了笤帚簸箕掃去碎片,先生顧自看書。

  那一日,賓主盡歡。臨去時,漫天大雪。

  如此而已。

  此事發生在二十多年前,書房主人年近四十,在大學裡教授已是正的,嘯傲江湖、踏花蹄香,抬眼望便是千里萬里的錦繡,一把壺豈足掛懷。

  轉眼又是數年,某日,教授閒翻雜誌,見一篇文章談的是制壺名家顧景舟,也是一時無聊,信馬由韁往下看,看著看著,教授坐不住了。

  忽想起,那把壺,原是有題款的,正是顧景舟制。

  站起,幾步衝到書櫃前。書櫃在,書也在,壺自是不在了。教授想了想,拿起電話,撥通了。劈頭就問:那壺是怎麼回事?

  這是越洋電話,打給他父親。教授的父親也是教授,老教授正隨著老太太在美國的大兒子家住著。多少年後,老爺子歸天,眾弟子發一聲喊,一擁而上,把老爺子抬成了文化泰斗,回憶文章連篇累牘,老爺子被描得白衣勝雪,活活就是最後一位民國大師。其實,老爺子的大學只在民國上了一年,剩下的全在新中國。退休後一屋子書留給了小兒子,住到美國去,主要愛好就是推個小車在社群裡轉悠,把鄰居扔出的沙發電視什麼的搬回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先是藏於車庫,漸漸竟“登堂入室”。大兒子力陳中美文化之差異,苦求老爹入鄉隨俗,由著美國人敗家去,老爺子只作沒聽見。

  話說那日,小兒子半年多不電話,夜半三更冷不丁“電”一下,不問蒼生問鬼神不問爹孃問茶壺。老爺子半天沒醒過神,胡天胡地想不起這一壺到底是哪一壺,最後把“紫砂”“宜興”“顧景舟”湊到一起,老爺子才忽然想起——

  那是“***”期間,去宜興出差,朋友送的一把壺。

  放下電話,教授只覺得一顆心被人緊緊地攥住了。是!必定是了!當日打碎的原是一把顧景舟的壺。這一年,據雜誌所說,這把壺值三十萬,而教授的工資也不過每月三四百。

  教授一屁股坐到天黑,長嘆一聲,苦笑。又能怎樣呢?難不成再找人家賠壺?罷了罷了,也是命該如此。

  然後,就到了今天,教授老了,這些年他過得不好,很不好。他成了一個憤怒的老貨,恨官員、恨知識分子、恨富人、恨窮人,恨這個世界和世道,這個世界從他手裡騙走了一把壺。誰能想到,一次微小的碎裂事故原竟陰險地埋伏著漫長無底的坍塌。他忍不住,他一直注視著紫砂壺的拍賣行情,那是迅速上漲的水,眼看著就從腳底漫過了頭頂。他身處寂靜的海底,卻只見到高遠的海面上漂浮著那把壺,顧景舟的壺。那把碎了的壺持續升值,他的人生在不斷貶值,直到變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

  他已經很多年沒見過某先生了。

  父親留下的書,他賣給了潘家園一個書販子,拿到了一筆錢。幾十萬吧,還算是錢。

  在空蕩蕩的書房裡看著那堆錢,他忽然想起,那些書其實還遠遠不抵那把壺。

  “騙子!”

  他喃喃罵了一句。

  那日,我在宜興,微雨中訪吾友葛韜陶莊,看各種壺,忽抬頭。見牆上一幀舊照,一位老先生正在制壺。

  清瘦,身著舊時工裝,凝神注目於掌中壺。

  心裡一動,扭頭看葛韜:

  這,是顧先生?

  是啊。

  哦,這就是顧景舟。

  顧先生的臉,淨如秋水。看著他,心裡只是無端地覺得好,好得心酸。

  竟無話可說了。

  ***選自《文匯報》***

  《壺碎》閱讀題:

  小題1:請概括文章9-17段中教授的心理變化過程。***5分***

  小題2:分析劃線語句在文中的含意。***7分***

  ***1***他的人生在不斷貶值,直到變成沉在海底的一粒沙子。***3分***

  ***2***顧先生的臉,淨如秋水。***4分***

  小題3:結合全文,探究小說以“壺碎”為標題的意蘊。***6分***

  小題4: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說第一段原本可以刪掉,但作者還是交代清楚“忘了是誰”“原本無主”,以示負責。

  B.小說開頭提到教授家書多,與後面教授把這些書全都賣光形成呼應。而一屋子的書,反而遠不如一把壺,說明現時的價值觀是畸形的。

  C.第6段寫雪既是為了烘托兩人內心的純淨和友誼的純潔,也是情節轉折點。

  D.小說結尾感慨“心裡只是無端地覺得好,好得心酸。竟無話可說了”,無言勝有言,深藏著一種無奈、惋惜及失落。讓人深思。

  E.這篇小說敘述平淡,不追求情節的曲折,其特色足注重對思想內涵的深刻挖掘。

  《壺碎》閱讀題答案:

  小題1:輕鬆—疑惑—痛苦—無奈—仇恨***心理變化過程每個要點1分***

  或者:翻看雜誌時的輕鬆閒適***1分***,想起自己的壺有顧景舟題款對其真假的疑惑***1分***,得知壺為顧景舟所制後,放下電話後的痛苦***1分***,長嘆苦笑中的無奈***1分***,再後,因一把碎壺,他對一切充滿仇恨***1分***。

  小題2:***1***運用比喻***1分***,把“他的人生”比作“海底的一粒沙子”***1分***,形象地寫出了教授看到碎壺不斷升值時內心無盡的坍塌。***1分***

  ***2***這是對顧景舟進行描寫,突出了顧景舟的樸素淡泊,寧靜專注***2分***,與市俗化的知識分子的浮躁、功利形成鮮明對比***1分***,表達作者對純淨精神世界的讚美***1分***。

  小題3:①“壺碎”起貫穿全文線索的作用。***2分***②壺未碎時主人公是一種性格,壺剛碎時主人公是一種性格,但當知道壺的價格後,主人公的性格發生了巨大變化,人物形象因此得到完全表現。因此“壺碎”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依託。***2分***③壺還是傳統文明和價值觀的象徵,壺碎象徵著傳統文明的破碎和價值觀的扭曲。***2分***。

  小題4: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