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不吃藥怎麼能退燒
我們經常會認為發燒了,捂汗,等汗出來了就可以退燒了,但是這種做法可不能亂用,尤其是對於一些身體素質比較差的老年人來說,發汗太過卻可能讓身體變得更虛。那麼中醫治療發燒有幾種方式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答吧。
老人發燒更隱密
老人的體溫調節系統對病變的反應較為遲鈍,神經系統對發燒的感知反應力下降,因此老人有著發燒燒不起來以及發燒自己感覺不到兩個特點。一些老人根本沒感覺到自己發燒了,只是覺得累、乏力而已。然而,發燒時體溫越高則患有潛在病變的可能性越大,當老人感到自己發燒時,往往已經病得很厲害了。當家人發現老人情緒低落或稍有不適感時,應為其測量體溫或到醫院就診。
捂出汗來傷氣
許多老人在感冒發燒的前期,都會自己在家先服一些感冒藥。但西藥感冒藥大多是解熱鎮痛抗炎藥,中藥感冒藥又很多清熱解表的,它們都容易在服用後引起出汗,對青壯年來說能夠通過發汗驅出病邪,但對老人來說卻不適合。同樣通過蓋被子、多穿衣來捂出一身大汗,也不適合老年人。
對體弱的老年人而言,感冒後如果再發汗,由於體表毛孔張開,很容易反覆受到病邪侵擾。加上老人本來就體弱,出汗過多對氣的損耗大,身體變得更虛,更無力來抵抗外邪。因此,老年人感冒發燒時,首要的不是辛散解表,而是扶正益氣,可以服用玉屏風之類的藥物,同時要積極補充水分。
溫水與酒精更安全
由於老人代謝慢,退燒藥起效慢,用物理手段降溫反而有效,但用西醫的方法“冰鎮”同樣不可以。
一般發燒時,無論是捂還是冰,都是為了把體內的熱量帶走。而一些老人感冒發燒時不出汗,體表的毛孔閉合著,體內不散熱。如果這時再用冰塊外敷,一受涼,毛孔閉合得更緊,熱量更不能散出了。老人在用物理退燒時,最好選擇溫水擦拭或洗個熱水澡。此外,還可以選擇用酒精擦拭。
中醫三大退燒法:
1、熱者寒之法
可用藥性寒涼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發熱而不惡寒的病人。如見“四大”症狀,即表現為高熱不退***大熱***,汗出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飲***大渴***,脈象洪大而數***大脈***等症狀,就是熱盛津傷證,此時不能用發汗退熱法,宜用甘寒退熱法,可用中藥白虎湯來治療。如見高燒不退,煩躁,口燥咽乾,大便乾燥,小便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症狀的,為熱毒熾盛證,當用苦寒清熱法,可用三黃片來治療。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喝些冷飲料,但由於藥物和飲料都偏屬寒涼,易傷脾胃,要適可而止。體溫在38攝氏度以上的還可以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可將冰塊放在額頭、腋下等部位或用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熱。此外,還可按住風池或曲池穴10分鐘,達到發汗退熱的效果。
2、通腑洩熱法
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藥物來達到退熱的目的。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高熱而有便祕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現胡言亂語,舌苔黃糙起刺等症狀。這時要用清熱的藥物同時配上通便的藥物,大便排下後,熱也就降下來。這就是通利大便,瀉下熱結,使邪熱從下而去,可達到去火退熱之功,臨床上可以用防風通聖丸來治療。還可適當吃些西瓜或容易拉肚子的食物,但注意不要造成過度腹瀉。此外,按摩天樞、大腸俞、大橫、內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洩熱的功效。
3、滋陰清熱法
即用滋陰的藥物來治療陰虛發熱的病症。主要適用於由於陰虛而導致的胸口發熱,手腳心發熱,伴有煩躁不適,夜間出汗等症狀,多見於體型瘦弱的人,也常見於患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結核、腫瘤等疾病。此時不能應用前面所講的方法,而應該滋陰清熱,可以用知柏地黃丸或大補陰丸來治療。還可按摩照海、太溪、湧泉、三陰交等穴位,多吃鮮藕、菱角、鴨梨等食物。
通過介紹,我們知道了老年人發燒一定不能捂汗,也知道了中醫治療老年人發燒的三種方法,那麼老年人一旦發現自己發燒了,就可以採用上面的方法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