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原則有哪些

  生活中很多疾病在錯誤的用藥下導致的,尤其是老人和兒童,那麼下面針對兒童,看下,避免錯誤用藥。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修訂含鹽酸金剛烷胺的非處方藥***OTC***的說明書,“1歲兒童禁止使用”、“五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兒童用藥安全再次被社會大眾所關注,廣東省中醫醫院兒科專家袁美鳳表示,如今的年輕父母大多是80後,對照顧孩子經驗不足,她建議媽媽們在選藥時儘量選擇專門給兒童吃的藥,以及抓住五個原則———

  原則1:用法用量要精準

  不論是藥品的使用時間、頻率,還是次數、用量等,都需要父母嚴密管控。一旦超出劑量,就容易引發中毒,而劑量過少則不易達到療效。因此,針對小兒用藥,要達到用量精準的目的,還要考慮劑型與小兒服用的方便性、接受度等問題。

  原則2:早預防、早治療

  媽媽要成為孩子的第二個醫生,多瞭解孩子的生理特性,有針對性地對小孩易患的疾病做到早預防,早治療。小兒上火,是年輕父母經常忽視的常見疾病,它一般表現為大便乾結,小便黃赤,口舌長瘡或者愛哭鬧等症,很多家長往往會忽視治療,殊不知兒童上火不加以控制治療,往往會引發扁桃體炎、咽炎、肺炎、感冒發燒等症。治療兒童上火,市面上有很多小兒七星茶等專門針對兒童上火的中成藥,藥材大多選用藥食同源的材料,藥性安全溫和。

  原則3:儘量不混合用藥

  某些藥物與乳製品相結合後會導致藥效降低,因此不建議把藥物加入牛奶中食用,此外,葡萄柚汁會讓藥物的劑量相對變高,也建議避免並用。

  99藥劑師溫馨提示由於兒童的免疫機制還不夠完善,所以比較容易生病,生活中要多注意讓小孩吃些增強體抗力的飲食,多鍛鍊身體。

  原則4:推薦使用中藥

  嬰幼兒臟器嬌嫩,發育不完全,適合使用藥性溫和、刺激少、副作用小的藥物。大多中藥都具備這個特性。並且隨著中藥技術的發展,在服用方法、口感、劑型上都比較適合小兒使用。如小兒經常感冒發燒,可使用感冒靈沖劑、小柴胡等;拉肚子,可使用保濟口服液;上火了,可考慮使用小兒七星茶等。

  原則5:必要檢查避免誤吃

  ***1***藥物種類是否正確。***2***是否標示有特殊注意事項。***3***是否仍在保質期。***4***藥量是否正確無誤。***5***大人雙手是否清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