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遍秋風緊閱讀答案
《甘州遍秋風緊》是唐末五代毛文錫所作的一首邊塞詞。這首詞通過對邊塞的荒寒景象和戰爭的酷烈場面作了交叉描寫,表現了邊塞將士複雜的心理狀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甘州遍秋風緊》閱讀材料
甘州遍
***五代***毛文錫
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徵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①。鳳皇詔下,步步躡丹梯②。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數民族。奚:古代少數民族之一,匈奴別種。②丹梯:又稱“丹墀”,古代宮殿前石階以紅色塗飾,故稱“丹梯”。
《甘州遍秋風緊》閱讀題目
***1***上闋描寫了怎樣的畫面?渲染了怎麼樣的氣氛?***3分***
***2***下闕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來抒發情感?請簡要分析。***3分***
《甘州遍秋風緊》閱讀答案
***1***描寫了秋風肅殺,沙雁低飛,雲層重疊,號角聲四起,戰鼓隆隆***寫足三個意象,得1分***的蒼涼悲壯的臨戰場面。***1分***渲染了戰地緊張、戰事一觸即發的氣氛。***或者烘托了臨戰時的緊張氣氛******1分***
***2***答案一:運用了烘托***襯托***的手法。***1分***“青冢北,黑山西”說明作戰地點偏遠,“沙飛”“路人迷”和“鐵衣冷”烘托出艱苦的戰爭環境***1分***,歌頌了守邊將士在艱苦環境中奮勇殺敵的精神。***1分***
答案二: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1分***。以“戰馬血沾蹄”側面描寫戰事的慘烈***1分***,藉此歌頌了邊塞將士們英勇殺敵的精神***破敵報國的功績***,表達了詞人的讚美之情。***1分***
答案三: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1分***實寫臨戰前的環境,殘酷的戰事,虛寫戰爭勝利後將士得到朝廷的下詔升賞。***1分***抒寫了戰爭勝利的欣喜。***1分***
《甘州遍秋風緊》賞析
詞上片一開始便點明時間、地點和事件:“秋風緊,平磧雁行低,陣雲齊。”平磧雁行低”的“低”字,並非寫雁飛得低,而是因為景物單調的沙漠曠遠無際,與天相連,使得在無邊沙漠與無邊雲天之間飛過的雁陣,在人們的視覺中產生了一種錯覺,彷彿飛得很低似的。前三句中每句的最後一個字“緊”、“低”、“齊”,都提煉得十分準確,使人透過這些如實的描繪,感受到戰爭氣氛的緊張。
“蕭蕭颯颯,邊聲四起,愁聞戍角與徵鼙。”邊聲,包括邊塞上自然界中的種種聲音和人事活動中所發出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蟲鳴聲、馬嘶聲、人喊聲等等。在這充耳的邊聲中,突出了軍營中淒厲的號角聲***戍角***和驚心動魄的戰鼓聲***徵鼙***。這使人立刻意識到生與死正鏖戰急;這便在淒涼的意緒中,又增加了一種悲壯的氣氛。這裡對“邊聲”的描寫,是運用了加倍渲染的手法;經過如此層層渲染,自然地逼出了一個“愁”字:“愁聞戍角與徵鼙”。“愁”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抽象情感;但通過“平磧”“雁行”“陣雲”等目中所見景物之刻劃,通過“邊聲”“戍角”“徵鼙”等耳中所聞聲音之渲染,卻顯得具體、飽滿而又充實。同時,這無形的萬縷愁絲,也將上片中所寫的各種景物和氣氛,暗中串織在一起,使之成為和諧的、有機相連的渾然一體。
下片承接上片意脈,描寫征戍生活的艱辛:“青冢北,黑山西。沙飛聚散無定,往往路人迷。”因為青冢和黑山均地處塞外邊陲,而且在塞北是比較突出的景觀,所以前人詩歌中常以它們作為北方邊地的代稱,並非實指,本詞亦然。邊地茫茫沙海,氣候變幻無常,往往突然天昏地暗,狂風怒吼,轉眼又風過天晴,驕陽似火。由於邊風強弱多變,致使飛沙“聚散無定”。在彌天風沙中行走,最容易迷失方向。這種惡劣而又奇特的自然現象,是中原和江南所沒有的,它進一步襯托出了兵士們戍邊的艱辛和勞苦。
全詞最後寫道:“鐵衣冷,戰馬血沾蹄,破蕃奚。鳳凰詔下,步步躡丹梯。”深秋,將士們穿上冰冷的鎧甲,衝鋒陷陣,揮戈殺敵。隨著頑敵紛紛飲刃面斃,不但騎在馬上的將士血染徵袍,就連縱橫馳騁的戰馬,也血沾飛蹄。蕃奚,這裡泛指北方入侵之敵。經過浴血奮戰面大破頑敵榮立邊功的將士,將受到朝廷的封賞和君主的恩賜。全詞結句“步步躡丹梯”,可以理解為想像榮立邊功後,便會受到朝廷封賞;也可理解為有功之臣正邁步丹墀,受到朝廷封賞時的情景。不管哪種解釋,都有一種號召、鼓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