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什麼中成藥養生

  秋高氣爽的秋天是身體進補的最佳時期,那秋季進補吃什麼?下面小編分享了秋天養生最有效的中藥,一起來了解吧。

  秋季養生12味中藥最有效

  枸杞

  治療作用:產於寧夏的銀川、中寧、中衛的枸杞子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氣可充、血可補、陽可升、陰可漲、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腎可養、火可降、風溼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補肝腎、明目、安神。對於老年人,枸杞子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用法:泡水、煲湯或每天吃十幾粒。

  杜仲

  治療作用:杜仲主要產於四川。功能為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別是腰膝痠軟無力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當歸

  治療作用:主要產於甘肅岷縣、陝西秦嶺。它分為當歸頭、尾、全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虛引起頭疼宜用當歸頭;身體虛弱可用當歸身;筋骨疼痛、手腳麻木可用當歸尾。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花旗參

  治療作用:花旗參又叫西洋參,它主要產於美國的綠州天脈、加拿大、法國。西洋參與其他參不同,它既有補氣的作用,又有滋陰的作用,服用後不會上火。特別針對中年人,每天吃兩三片,對身體很有益處。

  用法:泡水、燉肉、直接含服。

  山藥

  治療作用:山藥主要產於河南省。可分為兩種:毛山藥和光山藥。它有很好的補脾益腎作用。

  用法:放於鍋內蒸後食用,或切片後做湯。

  黨蔘

  治療作用:黨蔘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脾胃虛弱者,服用黨蔘有較好的效果。古人對黨蔘有很好的概括:健脾運而不燥,潤肺而不反寒涼,滋胃而不涼,養血而不燥。既滋補又養血。

  用法:把黨蔘切成小段,做湯。燉羊肉放黨參也很好。整枝黨蔘可以放在瓶子裡泡酒。

  鹿茸

  治療作用:鹿茸分為梅花鹿茸和馬鹿鹿茸,產地為吉林省雙陽縣,它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療陽虛所引起的四肢發涼、頭目眩暈、腰膝痠軟無力等症狀。對腎陽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或直接服用。

  三七

  治療作用:這種藥材為三至七年採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獅子頭,主要產地在雲、貴、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補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用法:食用時把它搗碎,與雞、肉一起燉,可以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痠軟無力等症。

  秋季養生最愛七大滋補食物

  1、蓮子

  蓮子善於補五臟不足,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蓮子所含氧化黃心樹寧鹼對鼻咽癌有抑制作用,這一切,構成了蓮子的防癌抗癌的營養保健功能。

  2、紅豆

  紅豆藥用可以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通氣除煩,可治療小便不利、脾虛水腫、腳氣病等。秋天吃紅豆可以養生,這是因為,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通常較高,空氣溼度也較大。

  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進補需先調理脾胃,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溼、健脾,而紅小豆正好有上述功效,可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及時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同時紅小豆還具有很好的補血作用,可以為秋冬進補奠定基礎。

  3、南瓜

  南瓜含有澱粉、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其營養豐富,為農村人經常食用的瓜菜,並日益受到城市人的重視。南瓜不僅有較高的食用價值。而且有著不可忽視的食療作用。

  據《滇南本草》載:南瓜性溫,味甘無毒,入脾、胃二經,能潤肺益氣,化痰排膿,驅蟲解毒,治咳止喘,療肺癰便祕,並有利尿、美容等作用。

  4、銀耳

  銀耳以其色白如銀,形如人耳故名,又名白木耳、白耳子、雪耳等。銀耳一般製成幹品,以乾燥、白色微黃、朵大體輕、有光澤、膠質厚者為佳品。”銀耳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養胃生津,益氣和血,補腎強心,健腦提神,恢復疲勞等功效。具有滋潤而不膩滯的藥用特點。

  5、胡蘿蔔

  胡蘿蔔既能補脾健胃,又能養肝明目。胡蘿蔔中含有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A是脂溶性物質,在油脂的作用下才能被人體吸收,所以胡蘿蔔最好與肉炒或者燉著吃。

  6、糙米

  我們平常吃的雪白柔軟的米飯叫做精白米,它是在加工過程中經過精磨、去掉大米外層部分得到的產品。大米雖然潔白細膩,但你也許不知道,經過精加工的大米,在碾制過程中胚芽以及穀子釉質部分和穀糠一起被磨掉了,糙米保留的營養更加全面,維生素保留較多。

  7、茄子

  吃茄子最去火,茄子不僅是價廉物美的大眾蔬菜,還是種食療佳品。中醫認為,茄子性涼、味甘,有清熱止血、消腫止痛、祛風通絡、寬腸利氣等功能,所以在這個季節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點選下頁分享更多 八秋季養生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