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時服用的糖尿病藥物有哪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餐前餐後服用藥物有講究,那麼關於餐時服用的一些糖尿病藥物,你瞭解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10年才發現的新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目前有三個成員:阿卡波糖***拜唐蘋***、伏格利波糖***倍欣***和米格列醇。

  2、它們的作用還得從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談起,穀物的澱粉吸收需要小腸黏膜上皮細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幫助,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使這些α-葡萄糖苷酶與澱粉相結合,從而延遲和減少澱粉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後血糖升高的幅度。對餐後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尤其有效。

  3、其服藥方法也比較特別,應該在進餐時與第一口飯同服。如果在餐後或餐前過早服藥則其作用要大打折扣。部分病人可能有腹脹、腹瀉、腸鳴亢進、大便次數過多這些類似於消化不良的副作用。

  口服糖尿病藥的誤區

  1、胰島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單用口服降糖藥,當然雙胍類降糖藥及拜糖平與胰島素合用還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婦應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藥,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時引起胎兒發育有異常。因為口服降糖藥能通過乳汁排洩,所以餵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藥。

  3、肝、腎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藥,口服降糖藥全部都須肝臟代謝,大多數都要經腎臟排出,肝、腎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藥可能發生藥物積累中毒或發生低血糖症,還可能進一步損害肝、腎功能。

  4、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如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病人使用口服降糖藥效果很差,有些還可能加重酮症酸中毒或引起乳酸性酸中毒,最好不用。

  5、比較嚴重的糖尿病慢性併發症:非凡是發展到Ⅲ期或Ⅲ期以上的腎臟及眼底病變者應停用口服降糖藥,改用胰島素治療。

  6、其它急症:如肌梗塞、手術、創傷等情況發生時,也應短期改用胰島素治療。

  糖尿病患者用藥誤區

  誤區一:查出糖尿病就用藥

  一般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應先進行飲食控制、堅持適當的體力活動、生活有規律、保持情緒穩定、肥胖者減肥,觀察1~2個月左右。如果經過這些措施處理後血糖控制滿意,就可以堅持非藥物治療,只有經上述處理後血糖控制不滿意者,才加用適當的降糖藥物治療。

  誤區二:同類藥物合用

  口服降糖藥有促胰島素分泌類、雙胍類、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增敏劑等多種,每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各不相同,但同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張同一類藥物合用。但是臨床上還是能夠看到這種錯誤用藥的例子,如消渴丸***含優降糖***配美吡達、二甲雙胍配苯乙雙胍等。同類藥物合用有時會導致嚴重低血糖。

  誤區三:選藥不當

  如肥胖患者應用促胰島素分泌劑,兒童患者應用磺脲類口服降糖藥,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腎功能異常者應用雙胍類藥物,急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或嚴重的慢性併發症如糖尿病腎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藥,都不是合適的選擇,應該儘量避免。

  誤區四:憑感覺服藥

  有些糖尿病患者習慣根據自覺症狀來判斷血糖控制的好壞。許多2型糖尿病病人自覺症狀不太明顯,服藥與不服藥在感覺上差不太多,於是認為用不用藥無關緊要。事實上,單憑症狀來估計病情並不準確。臨床實踐中,單憑飲食和運動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況僅見於少數病情較輕的2型糖尿病病人,絕大多數2型糖尿病病人在診斷之初即需給予藥物治療。

  誤區五:只吃藥,不復查

  化驗血糖一方面可以瞭解病情控制情況以及臨床治療效果,同時也可作為選擇藥物及調整藥量的重要依據。隨著病程的延長,許多磺脲類降糖藥物***如消渴丸、優降糖、達美康等***的效果逐漸降低,醫學上稱之為“降糖藥物繼發性失效”。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複查,自己覺得一直沒間斷治療,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實際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著藥,結果還是出現了併發症,原因就在於此。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