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上冊期末考試卷

  初三化學上冊的期末考試將至。你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初三化學上冊的期末考試卷,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題目

  第一部 選擇題共20分

  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1分

  1.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A.氮氣 B.氧氣 C.二氧化碳 D. 稀有氣體

  2.下列金屬的活動性最弱的是

  A. Mg B. Zn C. Cu D. Ag

  3.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的是

  A.木炭 B. 鐵絲 C. 蠟燭 D. 紅磷

  4. 下列屬於加油站必須張貼的標誌是

  5.與元素的化學性質密切相關的是原子的

  A.相對原子質量 B.中子數 C. 質子數 D. 最外層電子數

  6.下列氣體中,參與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7.人體缺鐵會引起貧血。這裡的“鐵”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單質 D.離子

  8.下列實驗基本操作不正確的是

  A.聞氣味 B.收集CO2驗滿 C.稱量固體 D.熄滅酒精燈

  9. 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個氫原子的是

  A.2H B.2H+ C.H2O D.2H2

  10.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P + O2 P2O5

  B. 4Fe + 3O2 2Fe2O3

  C. C+ O2 CO2

  D. 2Fe+3CuSO4═Fe2SO43+3Cu

  11.能聞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質量很小 B.分子間有間隔 C. 分子在不斷運動 D. 分子由原子構成

  12.下圖為氫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示意圖。在此過程中,不發生變化的微粒是

  A.氫分子和氧分子 B.氫原子和氧原子

  C 氫分子和氫原子 D.氧分子和氧原子

  13.下列物質的化學式書寫不正確的是

  A. 氫氧化鈉 NaOH B.氧化鈣 CaO

  C.硫酸銅 CuSO4 D.氯化氫HCl2

  14. 下列做法中,不利於保護水資源的是

  A. 洗菜水用於澆花 B. 工業廢水任意排放

  C. 使用節水型水龍頭 D. 收集雨水經淨化處理再利用

  15.下列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對應關係錯誤的是

  選項

  用途

  乾冰用於人工降雨 活性炭作口罩濾芯 碳棒含石墨作電極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

  性質 乾冰昇華後的氣體 密度大於空氣 活性炭吸附性 石墨導電性 氧氣助燃性

  16.下列有關燃燒和滅火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可燃物在空氣中一定能燃燒

  B. 通過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可以滅火

  C. 任何燃料完全燃燒時,一定會生成二氧化碳

  D. 空氣中混有可燃性氣體時,遇明火時可能發生爆炸

  17. 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因發現對抗瘧疾的青蒿素而獲得成功的我國藥學家屠呦呦。青蒿素的化學式為C15H22O5,它在溼、熱條件下易分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提取青蒿素不宜在高溫下進行

  B. 青蒿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C. 青蒿素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5:22:5

  D. 青蒿素的發現能夠減少疾病對人類造成的危害

  18.為了探究影響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劇烈程度的因素,某學習小組將稀鹽酸分成四等份,分別加入四支試管中進行下列對比實驗。

  ① ② ③ ④

  下列對比實驗的設計不合理的是

  選項 對比實驗 探究影響因素

  A ①和②

  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B ②和③

  溫度

  C ②和④

  溫度

  D ③和④

  反應物的接觸面積

  19.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 點燃氣體,觀察到火焰為藍色,證明該氣體為氫氣

  B. 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到盛有氣體的集氣瓶中, 木條復燃,證明瓶中氣體為氧氣

  C.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能滅火

  D. 分別向盛有ZnSO4溶液、CuSO4溶液的試管中加入鐵,比較Zn、Fe、Cu的金屬活動性強弱

  20.下列影象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係的是

  A. 一定質量的碳酸鈉中不斷加入鹽酸 B.向一定質量的銅鋅合金樣品中不斷加入稀硫酸 C.用酒精燈加熱一定質量的高錳酸鉀固體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錳的燒杯中不斷加入過氧化氫溶液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60分

  〖生活現象解釋〗

  小宇和同學們在學習化學之後再次走進科技館。下面的連環畫記錄了他們的參觀過程。

  請據圖和敘述回答21-25題。

  21.2分今天天氣晴朗,空氣質量優良。

  1下列屬於空氣汙染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 N2 B. CO2 C. PM2.5

  2 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小宇能做些什麼呢?請你給她的出行提出一條建議:________。

  22.4分來到“與門捷列夫對話”展臺。看到熟悉的元素週期表,依據圖②中顯示的資訊回答。

  1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_。

  2鎂元素是核電荷數為________的一類原子的總稱。鎂原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在化學反應中易______填“得”或“失”電子。

  3寫出圖②中一種元素的單質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23.1分“身邊的元素”展臺擺放了一些家居用品,告訴大家身邊的物質都是由元素組成的。依據化學式計算出Na2Si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2,計算式為_______。

  24.1分 來到 “新型材料”展臺,小宇對記憶合金特別感興趣。常見的雙向記憶合金是鈦鎳合金,它屬於 填“金屬”或“非金屬”材料。

  252分“太空探索”展臺周圍吸引了很多觀眾。

  1航天員出艙所穿的宇航服能為其提供氧氣,吸收二氧化碳。用於吸收二氧化碳的物質是氫氧化鋰,已知其中鋰Li的化合價為+1,其化學式為 。

  2鈦合金具有很多優良的效能,可用於製造飛船和火箭發動機的殼體。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 鈦合金密度小,可以減輕飛船重量

  B. 鈦合金的機械效能好、易於加工

  C. 鈦合金耐高溫,可以有效防止飛船高速飛行時被燒損

  26.3分海水淡化可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右圖是海水淡化的一種裝置。

  1請從能源角度指出其優點: 答出一點即可。

  2檢驗所獲取的淡水是否為軟水,常用的試劑是 。

  3該過程中主要發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7.4分能源和環境已經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

  1目前人們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天然氣中的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 。煤燃燒會產生大量的CO2、SO2和CO等氣體,其中會導致酸雨的氣體是 _。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目前人們正在利用和開發許多其他能源,請例舉其中一種:

  28.3金屬的利用非常廣泛。

  1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2下列物品中,利用金屬導電性的是 填字母序號。

  A.黃金飾品 B. 鐵鍋 C. 銅導線

  3中國是自行車大國。鋼材是使用在自行車上最久的車架材質,鋼的缺點是易生鏽,生鏽的原因是鐵與 反應的結果。

  〖科普閱讀理解〗

  29.5分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氨NH3常用來制化肥和硝酸,但是科學家們發現它還是一種很有前景的燃料。

  現有的化石燃料燃燒時,都會產生溫室氣體CO2,而氨燃燒時生成N2和H2O兩種對環境友好的產物。氨價格低、製造技術成熟,便於普及使用。傳統的工業合成氨是將氮氣和氫氣在20~50MPa的高壓和500℃的高溫條件下,用鐵作催化劑合成的。

  氨很容易液化,將氨常溫下加壓到1MPa,或者常壓下溫度降到-33℃,均可將其液化。而為了獲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態氫H2,常溫下需要136MPa的壓力來壓縮它,顯然超出了車載燃料儲存的壓力極限。

  氨雖然有毒, 但氨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一旦發生洩漏,達到人們覺察到時濃度的1000倍才會致命,因此很容易被發現並及時補救。氨比空氣輕, 洩漏後擴散快, 不會聚積。洩漏在大氣中的氨還可以參與自然迴圈,隨雨雪移動後,與其他物質反應或被植物吸收。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化石燃料都會生成CO2的原因是_______。

  2文中提到氨的物理性質有 答出兩點。

  3從閱讀材料中可以看出,將氣體液化的途徑有________。

  4請寫出氨燃燒生成N2和H2O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5德國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固體表面化學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氣與氫氣在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下圖為該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圖中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氫原子, 表示催化劑。符合上述反應過程的順序是 填字母序號。

  A. ⑤④①③② B. ④⑤①②③ C. ④⑤①③② D. ⑤④①②③

  〖生產實際分析〗

  30.3分奈米級鐵粉常用作食品脫氧劑,但該鐵粉在空氣中易自燃,需小心儲存。某課外小組同學經查閱資料,在實驗室設計實驗並製取食品脫氧劑,流程如下圖所示。

  1食品脫氧劑屬於___________填“純淨物”或“混合物”。

  2過程②中,H2與FeCl2在高溫下發生的是置換反應,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過程②中氮氣不參與反應,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31.3分我國是黃鐵礦資源較豐富的國家。黃鐵礦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亞鐵FeS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1。由黃鐵礦為原料生產硫酸的工業流程如下圖所示。

  1生產的第一步是將黃鐵礦粉碎成小顆粒,在沸騰爐中焙燒。將黃鐵礦粉碎的原因是________。

  2生產的第二步是在接觸室內將SO2轉化為SO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3在生產過程中,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有_______。

  〖物質組成和變化分析〗

  32.5分甲、乙、丙、丁均為常見物質,由氫、碳、氧、氯、鐵、鈣6種元素中的1-3種組成。在一定條件下,四種物質存在如下轉化關係:甲 + 乙 → 丙 + 丁。

  1若甲的固體俗稱乾冰,其化學式是 。寫出符合上述轉化關係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

  2若甲、丙均為單質,反應後溶液為淺綠色。則符合上述轉化關係的反應物是 。

  3如右圖所示。關閉止水夾,將裝置A注射器中的液體推入瓶中,與集氣瓶中收集的氣體發生上述1的反應,待恰好反應完全後,將裝置B分液漏斗中過量的液體放入瓶中使液麵沒過導管下端,

  與瓶中適量固體接觸,發生上述2的反應,立即關閉開關,開啟止水夾,可以看到的現象有:B中的液體進入A中、 ,分析B中液體進入A中的原因是 。

  〖基本實驗〗

  33.4分實驗室製取氣體所需裝置如下圖所示。

  1圖A中收集氣體的方法是 。

  2圖B是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裝置,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圖C是二氧化碳製備和性質實驗。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將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的現象是 。

  34.3分下列是初中化學中的一些重要實驗。

  甲 乙 丙

  1甲中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生成的氣體是 。

  2乙中集氣瓶內水的作用是 。

  3丙是利用鋅與稀硫酸反應制氫氣的裝置,若要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需要的操作是 。

  35.3分某同學在探究燃燒的條件時,做了如下實驗。請參考小資料回答問題。

  1右圖中,V型玻璃管的中間用耐高

  溫絕熱材料將兩邊隔開,管的兩端分別

  放置白磷塊狀和紅磷粉末。將V

  型管放到盛有開水的燒杯中進行水浴

  加熱,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填

  字母序號。

  A.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B.白磷不燃燒,白磷燃燒

  C.白磷先燃燒,紅磷後燃燒

  D.紅磷先燃燒,白磷後燃燒

  2右圖中,V型玻璃管的底部放置的白磷塊狀和紅磷粉末相互接觸但不混合,將V型管放到盛有開水的燒杯中水浴加熱,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 填字母序號。

  A.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B.白磷不燃燒,白磷燃燒

  C.白磷先燃燒,紅磷後燃燒

  D.紅磷先燃燒,白磷後燃燒

  上述兩個實驗能夠證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

  〖實驗原理分析〗

  36.4分利用下圖裝置在實驗室模擬鍊鐵,並將得到的尾氣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進行分離和收集。提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氣體。

  實驗步驟如下:

  1檢查裝置氣密性。

  2 取一定質量的氧化鐵加入硬質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適量試劑如圖所示。

  3關閉分液漏斗開關和K2,開啟K1,通入CO氣體一段時間,排除裝置內的空氣。此時裝置存在的缺陷是 。

  4繼續通CO,在出口M處將氣體乾燥並用小試管收集後檢驗氣體純度。待裝置內氣體純淨後,開啟分液漏斗開關K,將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放入錐形瓶中,使液麵沒過導管下端,關閉開關K,點燃酒精噴燈,裝置A的玻璃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當裝置C中的現象是_______時,說明裝置B中的反應是充分的,立即關閉K1,開啟K2,裝置D中收集到的氣體是CO。

  5 一段時間後,停止加熱,繼續通CO氣體至裝置A的藥品冷卻。經稱量氫氧化鈉溶液增重2.64 g,此時生成Fe的質量是__________g結果精確到0.1g。

  〖科學探究〗

  37.6分用久置的鎂條做實驗時,需要用砂紙把表面的灰黑色打磨掉,直到露出光亮的銀白色。實驗小組同學對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的成分是什麼?

  【猜想與假設】

  Ⅰ.是鎂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的氧化鎂。

  Ⅱ.是鎂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黑色碳單質。

  Ⅲ.根據銅鏽的成分是鹼式碳酸銅,推測鎂條表面的“灰黑色外衣”是鎂在潮溼的空氣中生鏽得到的鹼式碳酸鎂。

  同學們經討論,從顏色上否定了只含有氧化鎂,因為氧化鎂是________。

  【查閱資料】

  ① 鹼式碳酸鎂的性質有:受熱可分解;常溫下能與稀硫酸反應。

  ② 白色的硫酸銅粉末遇水能變為藍色。

  ③ 碳不與稀硫酸反應,但與濃硫酸在加熱條件下能反應並生成CO2、SO2和H2O。

  同學們認為碳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三種產物的共同點是 答出一點即可。

  【進行實驗】

  1同學們用久置的鎂粉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裝置實驗現象

  ①無水硫酸銅粉末逐漸由白色變為藍色

  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結論

  久置的鎂粉中除鎂元素外,還含有的元素是

  久置的鎂粉中含有鹼式碳酸鎂

  2同學們發現,經加熱一段時間後,試管中鎂粉會突然“噗”地燃燒起來,出現紅熱,很快停止,並有黑色固體粘附在試管壁上。

  ①將試管取下,冷卻後加入足量稀硫酸,大部分固體溶解,並有氣泡出現,但黑色固體沒有消失。請寫出有氣體生成的一個反應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②將實驗①試管中的混合物進行______ _填操作名稱,除去其中溶液,向黑色固體中加入濃硫酸,加熱。黑色固體全部溶解,得澄清溶液並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實驗2說明,鎂在CO2中可以燃燒,生成了碳單質。

  【實驗結論】

  綜合上述實驗現象,實驗小組認為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中含有碳和鹼式碳酸鎂。

  【反思與評價】

  有的同學提出,實驗2不足以證明鎂條表面“灰黑色外衣”中含有碳,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實際應用定量分析〗

  38.4分某氯鹼工廠排放的尾氣裡含有毒的氯氣Cl2,為防止其汙染空氣,工廠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氯氣並得到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NaClO],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l2+2NaOH=NaClO+NaCl+H2O。若溶液中含有8kg的氫氧化鈉。

  計算:1理論上可吸收氯氣的質量;

  2可得到次氯酸鈉的質量。

  答案

  第一部分 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D D D A B A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B A D C B A B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生活現象解釋〗8小題,共20分

  21.2分1C 2乘公交車出行或騎自行車出行等

  22.4分135.45 212 失 32Mg+ O2 2MgO或S+ O2 SO2

  23.1分23×2+28+16×3

  24.1分金屬

  25.2分1LiOH 2ABC

  26.3分1節能 2肥皂水 3物理

  27.4分1石油 CH4+ 2O2 CO2 +2 H2O SO2或二氧化硫

  2水能或風能、核能、太陽能等其他合理答案

  28.3分1鋁 2C 3氧氣和水

  〖科普閱讀理解〗1小題,共5分

  29.5分1都含碳元素 2比空氣氫、有刺激性氣味或易液化

  3常溫加壓和常壓降溫 44NH3 + 3O2 2N2 +6H2O

  5D

  〖生產實際分析〗2小題,共6分

  30.3分1混合物 2H2 + FeCl2 Fe +2HCl 3隔絕氧氣或空氣

  31.3分1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 22SO2+O2 2SO3

  3Fe、S和O

  〖物質組成和變化分析〗1小題,共5分

  32.5分1CO2 CO2 + CaOH2 CaCO3↓+H2O

  2鐵和鹽酸

  3A中沉澱溶解、有氣泡、注射器被上推

  A中氣體消耗導致氣壓減小、B中生成氣體使氣壓增大將液體壓入

  〖基本實驗〗3小題,共10分

  33.4分1排水法 22H2O2 2H2O + O2↑

  3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有氣泡冒出,溶液變紅色

  34.3分1氫氣 2防止集氣瓶受熱炸裂 3將銅絲上下移動

  35.3分1A 2C 3溫度達到著火點

  〖實驗原理分析〗1小題,共4分

  36.4分3一氧化碳排放會造成空氣汙染

  43CO+Fe2O3 2 Fe+3CO2 不變渾濁

  52.2

  〖科學探究〗1小題,共6分

  36.6分

  【猜想與假設】白色的

  【查閱資料】 都屬於氧化物

  【進行實驗】1C、H、O

  3① Mg+ H2SO4 === MgSO4 + H2↑

  ② 過濾

  【反思與評價】久置的鎂條是放置在常溫下的空氣環境中,實驗2是將鎂粉在加熱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環境中

  〖實際應用定量分析〗1小題,共4分

  38.4分

  解:設理論上可吸收氯氣的質量為x;可得到次氯酸鈉的質量為y

  Cl2+2NaOH═NaCl+NaClO+H2O

  71 80 74.5

  x 0.8kg y

  x=0.71kg

  y = 0.745kg

  答:理論上可吸收氯氣的質量為0.71kg,可得到次氯酸鈉的質量為0.74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