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講解

  在備考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考生重視平時關注社會熱點,在考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各位考生閱讀。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的意見》,提出構建完備的執法制度體系、規範的執法辦案體系、系統的執法管理體系、實戰的執法培訓體系、有力的執法保障體系,實現執法隊伍專業化、執法行為標準化、執法管理系統化、執法流程資訊化。尤其備受輿論關注的是,在深化執法資訊化建設方面,《意見》要求建立健全執法全流程記錄機制,全面推行現場執法活動視音訊記錄制度。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講解

  兩個多月前,公安部印發的《公安機關現場執法視音訊記錄工作規定》已正式實施。該規定明確各級公安機關在接受群眾報警、當場盤問檢查等6種現場執法活動中,應當進行現場執法視音訊記錄。

  強調現場執法活動視音訊記錄,其實質就是強調警方應在作為客觀見證的鏡頭監督下進行執法。這一要求的背景,除了視音訊技術的發展,讓輕便式的執法記錄儀日益普及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民眾的權利意識不斷提升,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執法物件不但要求結果正義,更期待看到程式正義。當警方和執法物件在正義的實現上產生分歧時,證據就成了說明對方的最有效工具。這些年來,我們常見執法物件和圍觀者對警方的執法活動舉起手機,這並不是因為民眾對執法者的顏值感興趣,而更多是對警方執法的正當性與合法性感興趣。

  民眾用鏡頭圍觀執法活動,並通過在網路上傳播音視訊內容來揭露執法不當,在全媒體時代已成了常見的監督形式。網路傳播具有放大效應,也許這些執法不當只是所有警方執法活動中的少數,但被網路放大的警方醜聞,事實上使得警方的執法難度在上升。或者說,民眾對警方執法的期待相應在提高。對一起有爭議的警方執法事件,如果警方拿不出對執法者有利的證據,民眾就很可能在“刻板印象”的引導下,給警方貼上有過錯的標籤。

  強調現場執法活動視音訊記錄,既是警方作為紀律部隊的程式要求,又是警方作為網路輿情事件弱勢方的自我保障。憑藉國家權力來強迫執法物件接受警方的判斷,已越來越不可能。結果公正和程式公正有各自獨立的價值,作為警方,也得讓正義以民眾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執法記錄儀是最方便易用的視音訊記錄工具。這些年,它不斷被公安部和更高的國家機關所推行。相比起基層,管理者有更多的理由強調現場執法活動視音訊記錄的推行。視音訊技術只是提供了記錄的可能,重樹執法公信,讓每一位民眾在每一次執法活動中都看到和感知到正義的實現才是內因。眼下的關鍵,在於切實的執行。高層對此規範性檔案不斷,絕大多數的執法問題卻發生在基層,確保這些初衷良好的制度能夠在自上而下的傳遞中不走樣,還需要督查和責任機制的配套跟進。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二***

  近日,南京大學多名學生在網上發帖,反映學校少發了1000元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新華社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包括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均存在研究生國家助學金髮放“縮水”問題,少發的金額總數不菲。在引發輿論強烈反響後,南京大學表態將補發助學金,中國人民大學則表示已補發“縮水”助學金。

  國家公務員面試熱點講解

  國家助學金,顧名思義,是財政撥款給學生的專款,高校沒有任何剋扣或者自由處置的理由。回過頭看,如果沒有學生質疑,沒有輿論聚焦,相關高校恐怕也就“悶聲發財”了。那麼這些錢會去向哪裡?在高校財務賬目嚴重不透明的現實下,難免令人遐想。

  助學金“縮水”不僅是侵犯學生權益,更暴露出高校的自由裁量權之大。此前南京大學給出的辯詞,是說已將這筆錢以學業獎學金的形式發到了學生手上,但現在***一起,馬上自己“打臉”要補發助學金,要嚴格執行《研究生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扣發助學金有理,補發助學金也有理,高校如此“翻來覆去”,怎能讓人信服?

  同樣值得追問的是,助學金“縮水”現象如此普遍,但其曝光的路徑卻是學生網路發帖、媒體報道,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是否存在漏洞?就此而言,不能聽任高校把錢一補了之,主管部門有必要及時介入,查清這幾所助學金“縮水”的高校,它們在賬目上是怎麼處置本該專款專用的錢,之前那些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而且,除了個別迫於輿論壓力採取動作的學校外,更多高校則繼續沉默是金。如果對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全看高校自覺,那顯然有問題。所以在制度上查漏補缺,比追問幾筆助學金來得更重要。

  近幾年,高校腐敗案頻發,此次存在助學金“縮水”現象的高校中,有的就曾發生過非常惡劣的腐敗案。高校腐敗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財務不透明。高校雖非政府部門,但作為公共企事業單位,本應接受嚴格的內外監督,但現實是其透明程度非常不樂觀。比如在三公經費的公開上,很多高校的表現還不如政府部門。高校的資金來源本就複雜,除了財政撥款,還有學費收繳、科研專案經費、社會捐贈等等,如果沒有透明約束,監督乏力,即便不一定導致腐敗,高校有錢就“任性”,恐怕也是難以避免。

  政策清楚、數額明確的助學金,高校都要在上面動點心思,其他不夠透明的款項,就更可能存在貓膩。所以,對助學金“縮水”,要好好檢視下專款專用的監督機制,堵塞漏洞,對可能的濫權失責進行追究;而治本之策,則是要進一步推進高校資訊公開,高校所花的財政或者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要有清楚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