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烏塔想到的作文加評語

  《烏塔》一文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在旅途中邂逅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以及與她交往的經過。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那天,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受益匪淺,《烏塔》這篇課文主要寫烏塔是“我”在羅馬認識的,她獨自一人去遊歐洲,自已掙了一半的錢,爸爸又出了另一半。她這種獨立自主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領悟。

  當我讀到“說話間,她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櫃子裡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揹包。她告訴我“……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買。”的時候,我就看見了一位熱情、活潑,生活經驗很豐富的小女孩。要是換作我,決不會與她一樣,與別人交往,生怕別人會“吃了我”這種感覺。

  我繼續往下讀:“喲,這麼長的路程,我有點驚訝……不到400馬克。”我又看見一位勇敢、有恆心,有毅力的小女孩,我決對還沒有去歐洲就會緊張的要命,何況我們中國小孩從來都是嬌生慣養,一個人去的話,自己不怕,可爸爸媽媽又不放心,所以只有在家長的陪同下外出旅遊的,是吧!

  烏塔這個人很好,她生存能力強,而且十分孝順家人,關心家人,有責任感,烏塔在我的印象中記憶猶新,我還要再讀一遍!

  批改評語:習作引用了《烏塔》的故事,結合現實中嬌生慣養的孩子進行了闡述,告訴我們獨立自主是生活的本能。但是習作在寫讀後的“感”時不夠深刻,致使表達效果受限。習作也不注重字的準確使用,語句也欠推敲,如“我決對還沒有去歐洲就會緊張的要命”。

  二

  最近我讀了一篇名叫《烏塔》的文章,文章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故事。讀完這篇文章,烏塔獨立自主的個性讓我很有感觸。

  文章最後烏塔與“我”的那段對話,讓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併產生了疑問:為什麼中國的孩子不能獨立自主呢?其我們很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家長們的溺愛緊緊拴住了我們腳步,他們的過分關愛讓我們感到窒息。就拿我來說吧,在家裡,我不用做任何家務活,無論是整理房間還是洗洗刷刷,都是媽媽一個人全部承擔。我只需做到認真學習就行了。真可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每當學習閒暇時,想去幫媽媽做點什麼時,總是被媽媽好言拒絕,結果我成了十足的書呆子。

  一直以來我都很想對所有爸爸媽媽說:“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們獨立自主,而不能只是一味的溺愛、包辦所有的一切,這樣只會害了我們。”我們都被父母囚禁在狹小的空間裡,沒有一片自主的藍天,只能通過電視、書本里的東西來感知世界。在我們的眼裡,天下無強盜,可是在父母的眼裡壞人太多了。他們覺得所有的壞人都盯上了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便強迫孩子生活在自己的畫好的保護圈裡。而作為孩子我們也只好被動接受。

  烏塔是幸運的,因為她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廣博的學識,她還能親身去經歷、體驗和感受。而我們就被養在鳥籠的小鳥一樣,時時刻刻被保護著,應該說我們是幸福的,但卻是遺憾的幸福。在這裡我想對父母說:“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翱翔的藍天,只有放手讓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才能健康茁壯成長。”

  批改評語:這篇讀後感引題自然,引用故事非常概括簡潔,觀點明確,並且結合中國教育的國情與自己的親身經歷進行了詳細闡述,通過烏塔與中國孩子的強烈對比有力證明了“只有放手讓我們親身去體驗,去面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們才能健康茁壯成長。”的道理,結尾提出:“請給我們一片獨立翱翔的藍天”的希望,很有說服力、感召力。

  三

  讀了這篇課文,我的內心有了很大震撼。

  一個年僅14歲的孩子,竟然能獨自一人遊歷歐洲!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中外小孩有多大區別,一個能獨立自主,一個是常常呼爹喚娘!中國的孩子,就是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有點挫折就洩氣。我們中華民族世代代流傳的堅強意志去哪兒了,難道真的要毀在我們手裡了嗎?我們常常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然後變成“書呆子”。烏塔是飛翔於藍天的蒼鷹,而我們是養在金絲籠中的小鳥!烏塔能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旅遊的快樂,打工掙錢的快樂……。我們的生活與烏塔相比差得太大太大了。

  我要大聲的告訴中國的父母,你們真的願意祖國的花朵毀在你們手裡嗎,趕快開啟“溺愛之鎖”給孩子們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批改評語:這是一篇《烏塔》讀後感,作者概括故事內容簡潔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礎上很明確地提出自己的觀點“我要大聲的告訴中國的父母,趕快開啟‘溺愛之鎖’給孩子們一片獨立自主的藍天”。全文語言流暢自然,較為生動,是一篇不錯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