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加教師評語

  初中的作文教學是語文課堂中的重要環節,學生的作文能力是體現教師語文教學水平的主要衡量因素。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黑色的雪夜……黑漆漆的門佇立在寒風中。像瘦口一樣大開著,吞噬著無盡的黑暗……

  你可曾想到旁邊公館裡梅的心思?可曾想到她與覺新那段悽悽楚楚的感情?“日日思君不見君”的心情,何等悲涼?兩人相見,卻不能噓寒問暖,而是含淚轉身,扭頭離去,不容得敘敘舊情,就因懼怕周圍公子太太的誹謗。由於苦苦相思,知道自己永不能與覺新在一起,梅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即使有鈺,舊情依舊牽引在她心頭。哭幹了淚,卻又要慢慢的吞嚥舊禮教的惡果,“此情無計可消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身體終於吃不消,亭亭的梅閉上了美麗的眼睛。撕心裂肺的哭聲終究沒有喚醒她,錢太太的悔恨沒能將時光倒轉。一個無辜的犧牲,沒幾天便被人用歡聲替代了罷。還曾有誰記起呢?

  你可曾記得鳴鳳慘淡的哭聲?可曾記得她最後一次來找覺慧時的樣子——“極力忍住淚”、“聲音異常悽慘”?可曾記得她抱著周氏的腿哭的昏天黑地?也許,鳴鳳只是一個女傭,但她有尊嚴,有人格!她寧死也要維護自己的清白,敢於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但又有誰會聽她的話呢?曾經覺慧與她的那段往事真真切切成了往事,一個女卑怎麼可以和公子少爺相提並論呢?這樣一個剛烈的女子,卻換不來舊社會統治者的半點同情,冷若冰霜的心,少爺少奶奶們除了覺慧還有誰會考慮到鳴鳳呢?正如作者所說的——要為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是掉了青春的青年!這樣一個純潔的女子,一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就這樣以一個寧可投湖自殺也不屈服的背影,給讀者留下了深深的懷想。

  還有覺慧。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下的覺慧,顯得獨樹一幟,他同情底層的工作者***如鳴鳳***,他嚮往自由平等,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對一切都懦怯順從,他總是有很多的主意,他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本質,唯有他,敢於反抗封建統治,在那樣一箇舊社會裡,他覺醒了,“叛逆”了,是新青年中的一個,沒有做一個時代的落伍者,而是做了一名開拓者。爽朗的性格,讓他不會像大哥那樣矜持,充滿矛盾,又不會像梅一樣多愁善感。他嚮往自由,敢於創新,大膽爭取個性解放。他似乎什麼都不怕,不懦弱,不膽怯,不肯服從,有自己的思想。我敬佩他,佩服他的骨氣。這樣的青年在當時真的是不可多得!陳腐的文化和嘈雜的社會沒有玷汙他的雙眼,他有自己的打算,有對社會的新認識!

  從《家》這本書裡,我看到了當時舊社會的腐敗與黑暗,男女交往的不平等,和所謂封建倫理“孝“道的薰染,這一切都加強了悲劇的氛圍。

  這一部傳奇的著作,給予了我震撼,和對社會的感慨,還有對現在這難能可貴的和諧世風有了更深的瞭解。

  教師評語:這篇讀後感重在對《家》中的人物發表感想。作者文筆明快,開篇營造沉重、壓抑的氛圍,幾個“黑”的使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依次對梅、鳴鳳、覺慧議論,作者善於運用問句引出,概述人物的事蹟簡單明瞭,更能寫出人物的悲劇與社會的關係,立意高,語言精。

  二

  曾讀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男孩為了積攢學費,打工推銷商品。幾天下來,男孩沒有推銷出一件商品,他萬分沮喪,甚至有些絕望。就在他感到飢餓難捱時,他試著敲開了一扇門,希望能得到一杯水喝。開門的女子給了他一杯濃濃的熱牛奶,令男孩感激萬分。許多年後,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有一位病情嚴重的婦女住進了他所在的醫院,他為婦女做完手術後,驚喜地發現那位婦女正是多年前幫助過他的女子,當年正是那杯熱牛奶使他重新鼓足了信心。當那位婦女正在為昂貴的手術費發愁時,卻在她的手術費單上看到一行字:手術費=一杯牛奶。

  古語云“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故事中男孩的行為,充分詮釋出知恩圖報的深刻含義。

  在你感到沮喪的時候,你有沒有仔細聆聽窗外鳥兒的歌唱?試著感激它們為你的演奏吧,這會讓你心情愉快,重整旗鼓。

  在你感到孤獨的時候,你有沒有觀察到藍天上漂浮的白雲?試著感激它們一直陪伴著你吧,這會讓你心生慰藉,豁然開朗。

  在你感到壓抑的時候,你有沒有去登高感受大海的波濤?試著感激它們博大的胸懷吧,這會讓你心曠神怡,激情洋溢。

  正因為心存對陽光雨露的感激,小草一歲一枯榮之後又萌發新綠;心存對藍天白雲的感激,雄鷹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飛;心存對巍峨高山的感激,溪水從山澗低吟下瀉;心存對廣袤大地的感激,泥土在田野裡散發自由的芬芳。

  感激是力量之源,愛心之根,勇氣之本。感激父母,你將不再辜負他們的期望;感激社會,你將輕輕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激人生,你將笑對暴風驟雨,笑迎天邊那一道美麗的彩虹。

  學著做個心存感激的人吧,就像故事裡的那個男孩一樣。因為心存感激,你將擁有高尚的人格。

  教師評語:這篇文章以故事開頭,用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提出論題,結尾又點出中心論點,對於一個初一的學生來說實屬不易。本文用詞妥帖,議論精當,見解脫俗,細心求證,入情入理。

  三

  照例今早是要和馬老師去經石峪的,醒來卻聽到雨點敲打窗外鐵皮的聲音,便頓生了些懶惰。還是馬老師執著,在他的“雨中登泰山別有一番情趣”的誘惑聲裡,我才拿起雨傘,和他一起走進了飄搖的風雨中。

  路上邊走邊聊,不覺已到紅門。拾級而上,此時的盤山道上已是流水淙淙,雨水匯成的一道道小瀑布,正從一磴磴的石級上順流而下。山道兩側的店鋪業已開門,只是無人問津,冷清得很。就連平常活潑的狗兒,也是靜靜地臥在門口,似乎是在享受著這難得的安然。望著腳下泛著亮光的青色條石,心中竟莫名地升騰起一種對它的崇敬。歷史的車輪在它的身上無情地輾過,使它再也無法尋回當年的青春;歲月的滄桑早已磨去了它的稜角,使它本來偉岸峭拔的身軀日漸消瘦孱弱。能給它帶來慰藉的是,從雜沓的腳步聲裡,它曾目睹了一個叫孔丘的學者和他的一群弟子在它的身上走過,他們的高談闊論讓它言猶在耳,甚至他們襟飄帶舞的窸嗦聲它還清晰可聞;從紛亂的身影中,它分明看到了那一統華夏,自詡“功蓋三皇,德過五帝”的始皇帝的王者霸氣;它更忘不了有一位面容清瘦的詩者,踽踽獨行,正是它用蜿蜒盤旋的身軀把他送到了岱頂,於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喟嘆隨著山風呼嘯而來,至今仍在它的耳畔迴盪。

  過了萬仙樓,莽莽蒼蒼的綠色一齊湧入我們的眼簾。密密的雨斜織著,路邊的每一片樹葉上都是翠色慾滴,綠得那麼鮮潔,那麼光亮,彷彿每一片葉子後面都跳動著一個鮮活的生命。樹葉上鑲嵌著的一串串雨珠似乎是斷了線,它們跳躍著,滾動著,倏爾已不見了蹤跡。草葉也不堪重負,將雨珠悄然抖落在大地母親的懷中。雨落在傘上,啪嗒,啪嗒,越發顯得石路的靜寂與幽長。

  在山路上也能間或看到一兩頂花傘,在雨霧中的山道上和叢林裡遊走穿行。剛過漱玉橋,我就彷彿聽到了隨風而來的夾雜在雨霧中的悠揚琴聲。哦,前面就是“高山流水之亭”。駐足亭前,心馳神蕩。不就是在這座亭子裡,神俊飄逸的伯牙盤膝而坐,撥弄琴絃,釋擔而立的子期正在凝神傾聽嗎?慷慨激越的琴聲在伯牙的指間流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俄而,伯牙志在高山,子期道:“巍巍乎如泰山。”少頃,伯牙心在大河,子期又說:“洋洋乎若江河。”高山尚在,流水依然,而今知音又何處覓尋?

  過亭東行便來到了經石峪。經石峪四面環山。龍泉峰聳峙於東,狀如竹筍;炮高嶺橫亙於西,宛若睡螺。澗水從西北方的叉溝亂石之中泠泠而出,流匯成溪,順勢而南。經營茶水早點的老張此時早已張好大傘。我們坐在傘下,啜飲著甘泉泡製的老幹烘,流連著雨中山色,頓覺心曠神怡。甘美馨香的茶水不僅浸潤著我的臟腑,更滌盪著我的心靈。靜坐在山的懷抱裡,讓我感到了山的博大,人的卑微。眺望龍泉峰,峰間不知何時竟漫起了如紗似的薄霧,自南而北,彷彿一幅寬大的白色幕布在緩緩地拉過,對面的勁鬆和巉巖已悄然隱藏得無影無蹤。不一會兒,四面全起了霧,在我們的眼前翻騰飛旋。正為身處幻境而飄飄然的我們竟又不知何時還歸了人間,那碩大的幕布正被一雙無形的大手一點一點地輕輕捲走。

  距喝茶處前兩三步處便是曝經石。被稱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經文,字徑約50釐米,均被紅漆描過,字型似蛟龍縱逸遒勁,神采如佛一般瀟灑安閒。經文歷經千年風雨的剝蝕和世人無度的捶拓,現已殘滅過半。眼前的它們已無力支撐起自己沉重的身軀,只能仰躺在你的面前,低聲訴說著它們曾經擁有過的輝煌和歷史的鉅變滄桑。我凝視著,凝視著這些歷史的見證者,是它們又把我帶到了廟宇森嚴,古樹參天的千年古剎,讓我坐聽晨鐘暮鼓,仰看老樹昏鴉。鍾罄之聲抑揚頓挫,梵唄清音不絕於耳,這些聲音和在一起,在空曠寂靜的山林之中穿越迴響。

  手把茶杯,眼前雲霧又起,耳邊流水潺潺,此時的我已然不知是身處山中,還是山在我的心中了。

  教師評語:小作者頗有大家風範,語句中滲透出一種清新與淡雅,審美情趣加上優美的自然景物,自然就產生了這樣一篇美文。先景後情,使得文章“此時無情勝有情”,令人深思,給人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