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論文範文參考

  美術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線條、形體、色彩等造型手段,塑造出的具有可視的平面或立體的形象,反映自然和社會生活,表達思想觀念和感情的一種藝術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中的人文主義

  摘要:文藝復興運動。人類歷史上一場偉大的政治、經濟、文化運動。這一時期的藝術在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與發展,大量的繪畫創作都以“人”為中心,重視人權,肯定現實人生及世俗生活,提倡探索自然,科學研究。本文從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出發,探究人文主義思想這一種新思想在美術作品中的表現。

  關鍵詞:文藝復興;繪畫作品;人文主義

  不同時期的社會因地理歷史、科學技術、生產力、政治、經濟、民族、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多方面因素,會影響到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社會經歷了一場偉大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運動,這一偉大的運動是以“文藝復興”為代號、“人文主義”為旗幟、“文學藝術”為先導而展開的。這一時期的藝術在內容、形式等方面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與發展,大量的繪畫創作都以“人”為中心,重視人權,肯定現實人生及世俗生活。

  一、文藝復興運動中的溫情主義

  自西羅馬帝國滅亡至文藝復興文藝復興運動開始的這一千多年被稱為“中世紀”,是歐洲的封建社會時期。宗教,是此時期封建統治階級的有力統治手段,是人們生活的精神支柱。封建統治階級對於精神文明的壟斷控制,使得歐洲人民生活在封建集權和宗教神權的壓制下。文藝復興前期,隨著手工勞動中技術的不斷革新,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城市人口明顯增加。“城市市民比農村農民的生活愈顯富足而開明,農村封建自然經濟漸漸以市場交換為主的城市手工業經濟所壓倒。經濟基礎的改變必然導致上層建築領域的大變革……”[1]。生活上逐漸富裕的歐洲人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關注人生享樂和生活美好,人文思想開始萌芽,人們走出了黑暗漫長的“中世紀”陰影。

  與此同時,新的科學技術、思想認識不斷地更新。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科學新秀們的科學成果,使人們更加理性的認識了他們所生活的世界。特別是航海家麥哲倫、哥倫布等成功的環球航行以及發現新大陸,證實了地球是圓的,使宗教信仰中的一些邪說無法站穩腳跟,給宗教勢力以沉重的打擊,為自然科學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文藝復興的形成不是突發式的,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積澱下逐漸形成的。

  文藝復興時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是新資產階級的思想,以人為中心,號召人們把思想、感情、智慧從宗教中解放出來,提倡“人權”“人性”“個性自由”。“概括起來人文主義思想的主要特徵是:1.以人為中心,強調個人才能和自我奮鬥,讚揚英雄史觀;2.肯定現實世界,鼓吹享樂和名利,反對禁慾和修行,批判經院哲學;3.否認對教皇和教會的絕對服從,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4.提倡理性,追求知識和技術,重視實驗科學,探索自然,推崇資產階級的文學藝術。”[2]人文主義充分表現了對人本身,對世俗生活,對現實社會,對自然空間的一種溫柔的感情,體現出一種關注,這樣的感情這種關注即是一種溫情主義,在繪畫創作中藝術家們常通過繪畫作品的內容來表達自身的這種感情和關注。

  二、人文主義在繪畫作品中的表現

  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將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對世俗生活的關注都注入到了繪畫藝術中,衝破了神學桎梏,喚醒了個人的自我意識,在宗教繪畫作品中,謳歌人性的崇高,表達了藝術家的人道主義思想,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真實性的理解以及對人生價值的思考與肯定,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為後來啟蒙思想的出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喬託的《哀悼基督》,這幅畫是喬託為義大利帕多瓦的阿雷納禮拜堂所作的裝飾壁畫之一。這是一副結合了人性與神性的畫,通過這幅畫通過復活表現一種對未來的期望,人性固然軟弱但終會屈服於神性,善的必將成為至善,而死亡是獲救的緣由,因為我們的罪已與基督一起被埋葬了。如此體現了一個基督徒的人生觀:堅信天主,滿懷希望不斷悔改,愛天主及愛人如己。

  喬託是刻畫人物感情的能手,畫面中的各種形象不僅處於不同姿勢和動態之中,臉部的細膩表情、身體動態和手勢,因身份、性格等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反應,但他們卻能共同的流露出悲痛之情。前傾凝視耶穌的聖約翰,在絕望與悲痛中向後伸展雙臂,表示心中的絕望。女聖徒們的手輕輕地握著耶穌帶著的雙手和雙腳,神情充滿哀傷。這種寫實場面所流露出來失去親人的悲情更深刻感人。

  “喬託繪畫主題更多是傳奇人物的生活本身,想要喚起觀看者本身的內心體驗,讓他們參與神聖歷史的情感體驗。以人物形象的真實生動,來體現對人和世界的新看法,以展示人本身和現實生活之美,來反對宗教神學貶低人性的觀點。這就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喬託藝術的現實主義表現同時也揭示了新藝術的現實主義手法和人文主義思想內容的緊密結合。”[3]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非常重視藝術的精神內涵,把技藝、精神、形象、情感相柔和。在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探究物件是人,而且是對人的靈魂和人生更加深層意義的探究。這種對人自身進行深入認識和探究的行為,是人類進步的表現。文藝復興時期繪畫雖然以宗教、神靈以及虛無縹緲的天國為出發點,來探討神和人的關係,但實際上卻落腳於現實社會,探究的仍是現實中人。神靈不過是理想化了的現實生活中人的形象。在宗教繪畫作品中所描繪的內容是把實現人理想化了,體現行善、互相幫助、不偷竊、不妄語、不貪淫、言行一致等戒律,這些都是與社會道德標準相一致的,是對現實人生的思考。藝術家的這種思想感情與意志願望常常寄寓在具體的形象之中。在宗教繪畫中形象性將教義、人物、故事融為一體。這種宗教藝術為非宗教信仰的欣賞者們也同樣提供了廣闊自由的想象空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如,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復活》,畫家描述的是基督的復活,畫家把在畫面中直挺站著的基督形象畫成一般人的樣子,讓基督融入到本不是很協調的主題之中,剋制的姿勢帶有一種緊張感,彷彿已經準備好自己走出墳墓,去喚醒沉睡的世界。天空飄著清晨的條狀捲雲,這是一天的清晨時刻,四個守護者和整個世界都沉浸在沉睡中。基督超脫的表情,毫無審判之意,似乎有意讓世人來評判自己。他按理想的人體形象來表現基督,在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優雅的美感。

  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作品精彩地詮釋了藝術、幾何、神學、哲學以及社會現實等。弗朗切斯卡的一生和他的作品中,都彰顯著那個時代的知識和精神價值,體現出傳統與現代、宗教與人文、理性與美學等社會多方面因素對他的影響。

  人文主義思想作為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廣泛表現在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中,本文簡單舉例分析了人文關懷在繪畫作品中的體現,剖析了文藝復興時期繪畫作品的特點,該時期的繪畫作品不僅奠定了歐洲現實主義藝術的基礎,而且還以其深厚的精神內涵和精湛的藝術技巧,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該時期的繪畫對歐洲乃至整個世界藝術的發展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註釋】

  [1]範夢.世界美術通史[M].***第1版***.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493.

  [2]張夫也.外國工藝美術史[M].***第2版***.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262.

  [3]歐洲文藝復興史・藝術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3.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