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德的作文

  講禮貌是一種美德;講衛生也是一種美德,讓座也是一種美德……下面一起和小編欣賞一下吧!

  美德範文篇一:

  什麼是美德?它包含很多方面。比如誠實、勤奮、恭敬、節約、端莊、愛心、準時、寬容、饒恕、和藹等。它指高尚的道德行為優良的道德品質。不同時代和社會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古希臘奴隸主把智慧、勇敢、節制與正義這四種美德作為主要美德。中世紀基督教提倡信仰、希望和仁愛三種美德。中國古代儒家提出孝、悌、忠、信四種美德。但真的僅僅只有這些嗎?“美德”兩字看似短小擔做到卻又是那麼的不容易,可有時它卻又是那麼的簡單。是在工交車上。

  一天,他和公車去圖書館買書。上車時公車上已經擠滿了人,還有人在車上吸菸。外面的太陽火辣辣地晒著地面,晒進車廂,彷彿要將人烤出油來似的。這時無論是誰都憋的快受不了了,他又何嘗不想找個座位呢?正在這時,他後面坐著的一位阿姨對他說:“小朋友坐吧,我一會就下車。”過了一會兒,公交車到了站,他們下車時,卻看見阿姨並沒有下車,而是站到車廂前面去了``````這個故事,你或許會想這算什麼啊!其實,美德並不是要做一件驚天動地地大事。但這如此渺小的舉動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啊!一開始我也不以為然,直到那件事,才讓我近距離接觸了美德。

  每天上學、放學的時候,我總看到一位收廢品的老人默默地蹲在垃圾箱旁,用鉤子一點兒一點兒往外掏東西。他還不嫌髒,遇到廢紙團總要開啟看看。每當我看到他時,一個想法總在我眼前閃過:這個老頭,真是個大財迷。一天,我正在家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忽然聽見了有人在敲門。開啟一看,原來是收廢品的老頭。我不解的問:“有什麼事嗎?”“你家姓張嗎?”他喃喃的說。“不姓張,神經病!”我厭煩地說。“那可就怪了,這信上明明寫著``````”他自言自語起來。我“砰”地一下把門關上了,回到客廳繼續看電視。黃昏,我們剛要吃飯,又有人敲門。媽媽開啟門一看,原來是他,忙把他請進了屋裡坐。可老人卻急切的問:“您家原來有姓張的嗎?”媽媽爽快地說:“孩子她奶奶姓張,不過已經過世了。”那老人笑了笑,說:“這就對了。”說著,從內衣兜裡取出一個破舊的信封,媽媽接過了手從裡面拿出了一個發黴的錢包,開啟一看,愣住了,是張一萬元的存摺,那上面還寫著奶奶的姓名和住址呢!媽媽呆呆地說:“當時奶奶糊塗了,從來沒有提起這件事,多虧了您,太感謝您了。”那老人搖搖頭,飽經風霜的臉上綻出微笑,說:“這算什麼呢?我每次掏垃圾,看見廢紙團總要開啟看看,惟恐有人把有用的東西扔掉了。這就算為粗心得人操點心吧。”啊!多麼好的爺爺啊!

  每一種美德各自成章,這些美德無疑是人類作為一個種群得以衍續和發脹的重要精神遺產。不要唾棄那些不起眼的人,或許他們才是最偉大的。試著去擁抱美德吧!讓自己成為一朵美德之花。生活中處處有美德。寬容亦是一種美德,擁有一顆寬容、忍讓的心,凡事以寬敞胸懷去坦然面隊,包容別人的失誤,改正自己的錯誤,生活才會更輕鬆。同情是一種美德,同情可能會讓我們上當,因而我們不會同情,也不會愛了。可是,沒有同情,就沒有善良和愛。那就是我們自己死亡,當有一天,你也需要同情,你也需要被同情時,你會這樣想嗎?

  美德是一種修養,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後天的學習和感悟。在獲取友誼,播撒情愛過程中,美德總是閃爍一種奇特靚麗的光芒。珍珠來自於沙礫,就像黃金來自於礦石一樣。浪子回頭,生命就能創造奇蹟,美德一旦受到汙染,但如清水洗塵,美德依然光彩照人!

  美德範文篇二:

  人先學到的,多是缺點,然後改掉。改正缺點,如同參加跑步競賽的人犯規後退回起點重跑。抱著缺點不改,如同白跑。人生因此而顯得漫長。

  美德之巢如燕口銜泥築巢,是一點點積累築成的,是需要用時間與用心的。

  美德不光是對別人施惠,還是對自己開恩。

  開恩的意思是,一個人在遇到一件困難之前,他提前儲備瞭解決困難的基礎條件。包括意志力、習慣和體力,也許把體力當作美德讓人奇怪,但事實上能拯救自己的常常是體力,這是經過磨練養成的生儲存備,能拯救自己的不是美德又是什麼呢?

  在競爭激烈的時代,知識和技能被推到無以復加的高度,似乎它們就是美德。但能力和知識都不是美德,無論對別人或對自己,它們乃身外之物。

  世上無論有多少所大學,無論這個大學有多麼的大,只是傳授知識之地而非鍛造美德的場所。美德只能自己慢慢養成。

  美德是自己所不願意做的一切良善之事的總和。

  人希望別人身上有美德,比如仁慈、慷慨和包容,同時不具備節制、勤奮、整治和守紀律的習慣,那麼,擺在他面前的困難會比別人多。

  美德是把一些困難早早化解。

  美德是高附加值。

  美德不僅是讓別人佔便宜,自己也是贏家。

  美德和貧富沒有關係。窮人不一定一生保持美德,富人不一定一生都背離美德。

  美德沒有年齡上限,即使到了80歲,還可以保留或增加美德。

  美德是任何人想修煉都能得到的尋常之物,它不親近沒有耐力和沒有良知的人。

  美德像土壤一樣普通,但沒有任何一位科學家能製造美德的土壤。

  美德之巢,住在人的心裡。

  美德範文篇三: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樸,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製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裡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乾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明代清官海瑞死後,人們清點他的家產不過只有“俸金八兩,葛布一段,舊衣數件。”他節儉的美德,是值得我們讚歎的。

  而今,我們的周恩來以“簡樸”為座右銘,成為令人民敬佩的領袖。由此可見,節儉對於我們修身養德是大有益處的。

  節儉這一美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而隨之發展。

  南京路上的好八連,不正是體現了這個觀念?他們以前的“三件寶”:草鞋、紙糊信封、針線包。現在已被學習包、貯存各種資料的U盤、幫助官兵消費的陽光卡的“新三寶”所代替。可見社會的進步,節儉這一美德也隨之而發展。

  如今,處在21世紀的我們又該如何發揚節儉這一美德呢?似乎在這幸福和平的社會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淡忘了節儉這一美德。衣服舊了換新的、飯吃剩了就倒掉……節儉在被奢侈多代替嗎,而我們是否即將要遺失節儉這一美德呢?

  不,我們要肩負起發揚這一美德的使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今天開始,使節儉這一美德深入人心!

  美德範文篇四:

  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寬巨集大量、勇敢堅強……都是中華美德,這些優良品質都體現在我們的的生活中。我們仔細觀察,處處都有愛心……在《感動中國》當中的一幕,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大霧瀰漫的早晨,眼前什麼也看不清。有兩個以拾破爛為生的人,開著一輛小卡車,正從九江大橋上通過。因為霧大,他們開得很慢,有幾個性急的車輛闖了過去,車燈閃了一下就不見了。他們很奇怪,下車一看,不遠處,橋面已斷裂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前面沒有路了。原來在這之前,一艘輪船撞在了九江大橋的橋墩上,九江大橋像根折斷的筷子,橋面被撞斷了,已經有幾輛車掉了下去。這兩位近六十的老人於是站在附近***離橋斷面僅5米遠***,不停地使來的車輛揮著手,那兩雙蒼老的、長滿老繭的、又黑又硬的手,終於攔住了十幾輛車,把幾十個生命攔在了生死線?5米外,那些人又趕緊報了警。

  警察來了,他們卻不見了,也許為了生計,還有許多活要做。後來,當人們找到他們時,他們說,他們當時一點也不害怕,只想不讓更多的人掉下去。政府給他們的獎勵,他們全部用於改善3所小學的校舍等條件,讓孩子們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內上課。聽說村民他們在這之前做生意賠本欠了4000多元外,沒有為自己的利益而佔有這個獎勵。這件事非常讓人感動,它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不怕犧牲、團結友愛互助的精神風貌,是中華美德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在的生動事例。

  這個世界有各種各樣的人,----人們的心靈稟賦都不一樣,但我們都應該擁有社會道德。每一種美德都代表了一種美好而高尚的力量,中華美德有著巨大而神奇的力量,讓我們把中華美德一代代傳承下去,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