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力行業技術論文

  在電力行業發展過程中,電力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力行業技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力行業技術論文範文一:電力行業節能技術分析及政策研究

  摘要:能源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中國崛起的動力。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能源需求增長較快,一些地區甚至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緊張局面。節約能源是在滿足同一經濟發展目標的前提下,能源投入少引起環境汙染也小的發展模式。本文系統介紹了我國的能源現狀、節能工作存在的問題,重點介紹了在電力領域的節能措施及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促進我國節能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能源現狀節能技術節能政策

  1 能源現狀

  2006年底,我國煤炭資源量為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採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2 電力領域節能現狀

  2.1 發電用能持續增長,電煤供應緊缺

  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資源,火力發電也是國內現在最主要的發電方式。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十分強勁。截至2010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96641萬千瓦,同比增長10.56%,全年淨增容量9231萬千瓦。“十一五”期間,發電裝機容量得到了快速發展,與2005年底的51718萬千瓦相比,5年累計增長86.86%,5年累計淨增容量44923萬千瓦;年均增長13.32%,平均每年淨增容量8985萬千瓦。

  從發電總裝機容量構成來看,水電裝機佔總裝機的22.36%,火電裝機佔總裝機73.43%,核電裝機佔總裝機的1.12%,併網風電裝機佔總裝機的3.06%。火電裝機佔總裝機的比重較2009年降低1.05個百分點。

  中國水電開發速度相對較慢,開發率低,目前僅為22.36%左右。核電荷可再生能源發展進度緩慢,截至2010年底,核電發電量747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1.77%,同比增長6.70%。核電的利用率處於穩定水平,遠低於約10%的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光伏發電的佔比僅為0.07%,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2.2 近幾年中國電力供應呈全面緊張狀況

  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斷攀升和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對能源供應商、工業企業及消費者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儘可能以高效和可持續的方式使用能源成為了當務之急。近年來中國電力建設持續較快發展,但遠遠趕不上電力需求的腳步。供需緊張除了電力建設滯後外,還有以下原因:

  ①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帶動用電需求的全面高漲;

  ②持續高溫和乾旱以及水量不足不僅減少了水力發電量,而且還增加了農業灌溉用電和城市居民生活用電;

  ③高能耗行業高速增長,用電結構重型化;

  ④受價格機制、運力等影響,電煤供應得不到保證;

  ⑤電價機制嚴重滯後於市場要求,無法調節電力供求關係。

  這些原因造成的缺電狀況的主要特點是:高峰缺電、環境資源的承受力差、經濟結構的不合理與粗放經濟增長方式並存條件下的緊缺和對未來電力市場缺乏科學準確的預測。

  3 電力工業節能潛力分析

  衡量電力工業能源效率和經濟執行水平的重要指標是發電的供電煤耗和輸電效率。全國火電機組平均發電煤耗從2000年的363gce/kW・h下降到2005年的347gce/

  kW・h,降幅為3.9%;平均供電煤耗從392gce/kW・h下降到374gce/kW・h,降幅為4.1%。同時,火力發電線路損失率由7.7%下降到7.18%,降幅為6.8%。2000~2005年電力工業平均每年節約能源約6000多萬tce。

  電力裝置的執行可靠性持續改善。從1988~2004年,我國共計節約投資超過500億元,每年多發電700億kW・h。與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相比,年中國火電單機供電煤耗落後水平為550gce/kW・h,國內平均水平為376gce/kW・h,相差174gce/kW・h;國內平均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308gce/kW・h又相差了68gce/kW・h;落後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相差242gce/kW・h。中國電力工業能源節約仍有較大潛力。

  4 節能工作存在的問題

  ①對節能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

  ②節能法規體系尚未完善;

  ③尚未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節能新機制;

  ④缺乏有效的節能激勵政策;

  ⑤結構不合理;

  ⑥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不夠;

  ⑦淘汰落後產能總體進展緩慢;

  ⑧節能監管和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滯後。

  5 中國節能政策建議

  5.1 完善節能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節能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和完善以《節約能源法》為核心、配套法規完善、可操作性強的節能法律法規體系。

  5.2 確定節能的重大領域

  要為落實政策奠定基礎,就需要明確技術上開發、推廣、淘汰的領域和重大專案的具體內容。擬研究以下領域:

  ①建築節能

  建築物的設計與建造,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採用節能型的建築結構、材料、器具和產品,提高保溫隔熱效能,減少採暖、製冷、照明的能耗。

  ②交通運輸節能

  在城市中,大力推廣公共交通和智慧交通,適當發展輕軌鐵路。要制定汽車出廠能耗、執行能耗、淘汰能耗的標準,並對其實施能耗標識和節能認證制度。

  ③量大面廣的節能技術

  推廣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提高熱電機組的利用率,發展熱能梯級利用技術,熱、電、冷聯產技術和熱、電、煤氣三聯供技術,提高熱能綜合利用率;逐步實現電動機、風機、泵類裝置和系統的經濟執行,發展電機調速節電和電力電子節電技術,推廣節能變壓器,開發、生產、推廣質優、價廉的節能器材,提高電能利用效率。

  5.3 編制節能規劃計劃

  各級部門要組織力量,深入研究編制好節能和新能源的各項計劃。節能和新能源的規劃計劃要納入能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既要上下銜接,又要實事求是,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集思廣益認真研討,認清節能的巨大潛力和發展趨勢,要有配套的政策措施使規劃計劃落到實處。

  5.4 制定重大經濟政策

  ①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角度研究探索未來的能源發展戰略,加大清潔能源的利用比重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比例。

  ②新建專案的審批要求。新、改、擴建專案應達到經濟規模和環保要求,選擇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和能源消費少的裝備。

  5.5 進行節能宣傳,組織社會力量完成節能任務

  政府要將節能納入到教育體系中,採取各種形式強化節能宣傳、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全民節能意識。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等部門和有關社會團體,要加強輿論宣傳和引導,組織製作、釋出成功節能案例,傳播節能資訊,開展典型示範,發揮典型的示範和引導作用。

  總之,能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然而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能源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不能採取有效的節能措施,勢必會影響我國經濟的長足發展。因此,針對我國國情,提出了節能法律政策、財稅政策、節能管理及節能宣傳方面的措施,希望對我國的節能工作有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勇.中國可持續發展.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2]姚愉芳,沈利生.我國“十一五”節能目標的實現途徑條件與政策建議.2007.

  [3]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司.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節能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3.

  [4]姚愉芳,沈利生.我國“十一五”節能目標的實現途徑條件與政策建議.2007.

  [5]陳和平.節能降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J].巨集觀經濟管理.2002年06期.

  電力行業技術論文範文二:淺談電力行業裝置前期技術管理

  摘要:前期管理是後期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後期管理是前期管理的補充和完善,文章從裝置前期管理工作的三個環節入手,闡述瞭如何做好前期管理工作。

  關鍵詞:電力行業 裝置前期 技術管理

  在當前的電力生產工作中,普遍存在著裝置管理重後期、輕前期,重事後處理、輕事前預防的現象,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基建工程難以“零缺陷”投入執行,也直接造成新建裝置投運後因無法滿足生產需求,隨即進行生產大修或技術改造,造成了二次投入,增加了運營成本。為了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經過認真的調查分析及歸納總結,筆者認為需要在電力企業中加強裝置前期管理並特別把控好三個環節,即:設計審查、裝置監造和生產驗收。

  1 專家庫設定

  1.1 為充分利用網省公司生產系統各專業的專家資源,進一步加強在設計、採購、建設、驗收、投運等各階段的生產管理工作,在網省公司生產系統內建立輸變電裝置前期生產管理專家庫,專家庫人員可按照要求參與各階段的審查、監造及驗收工作。

  1.2 網省公司生產部室負責組建輸變電裝置前期生產管理專家庫,並進行動態資訊化管理。可制定管理辦法並引入激勵考核機制。

  2 工程設計階段

  2.1 工程設計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可行性研究***以下簡稱可研***與初步設計***以下簡稱初設***審查。

  2.2 可研與初設審查的重點是:新投裝置接入系統方式、裝置型式選擇、上級和網省公司反事故措施***以下簡稱反措***執行情況及近期出現問題的整改情況等。

  2.3 對於輸變電工程,網省公司生產部室可指派若干專業人員參加審查會議。具體流程如下:

  2.3.1 在審查會議前,網省公司發展策劃部門和基建部門提前若干工作日將可研報告和初設報告提交網省公司生產部室。

  2.3.2 專案單位生產部室組織本單位裝置管理和執行檢修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對可研報告和初設報告進行審查,形成書面內審意見並提前報送網省公司生產部室。

  2.3.3 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組織內部專業人員和部分非專案單位的專家庫人員對可研、初設報告及專案單位書面內審意見進行認真審查,並提前審查會議1個工作日形成正式的書面審查意見。

  2.3.4 網省公司生產部室指派的參會人員由網省公司生產部門及非專案單位的專家庫人員組成。參會人員負責在會上陳述書面審查意見,並參與相關問題的討論。

  2.4 網省公司生產部室或代表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的參會人員在審查會議結束後1個工作日內整理完成書面的會議情況彙報並向網省公司生產部室領導及相關人員提交,以便於進行審查意見會籤時參考對照。

  3 裝置採購階段

  3.1 裝置採購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招標技術規範書審查與技術協議簽訂。

  3.2 招標技術規範書審查與技術協議簽訂的重點是上級和網省公司反措執行情況、近期出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及是否符合本單位的執行習慣等。

  3.3 網省公司物資部門在組織招標技術規範書內部審查會議前,提前若干工作日通知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組織內部有關專業人員或由專家庫人員代表網省公司生產部室參加。

  3.4 各單位在進行技術協議簽訂時,要結合有關反措及生產實際需求,並切實將技術協議附加條款***另行規定***補充進來。

  3.5 技術協議簽訂必須由各單位生產部室本專業人員簽訂,杜絕跨專業代簽情況的發生。對220kV及以上變壓器、斷路器***GIS***等主裝置技術協議的簽訂工作,增加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省電科院稽核把關環節,防止因技術人員專業限制、工作經驗不足等問題造成的工作失誤。

  4 工程建設階段

  4.1 工程建設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施工圖審查、參加設計聯絡會和生產專業監造。

  4.2 施工圖審查和參加設計聯絡會的重點是上級和網省公司反措執行情況、近期出現問題的整改情況及是否符合本單位的執行習慣等。生產專業監造的重點是安裝工藝及質量,出廠試驗專案和結果是否符合技術協議及國標、行標、企標要求等。

  4.3 輸變電工程施工開工前,基建部門組織生產、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專業人員進行施工圖審查。建議網省公司基建部門提前3個工作日通知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組織專家庫人員參加審查會議。

  4.4 裝置廠家在生產時無法按照技術協議的重要條款執行時或首次入網廠家在完成設計圖紙後正式生產前,以及其他重要情況下,責成基建部門組織生產、設計、監理、施工等單位專業人員會同裝置廠家召開設計聯絡會。建議網省公司基建部門提前3個工作日通知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組織內部有關專業人員或由專家庫人員代表網省公司生產部室參加。

  4.5 網省公司生產部室有權參與網省公司物資部門組織的監造機構資質審查和最終確定工作,並提出本部門的意見。

  4.6 為保證新投裝置製造質量,專案單位生產部室應按照網省公司物資部門要求安排專業人員參加監造裝置製造過程中的關鍵點見證***包括關鍵工序、重要組部件及原材料的入廠檢測、裝置總體安裝等***、裝置出廠試驗見證和整體驗收見證等。

  5 生產驗收階段

  5.1 生產驗收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隨工驗收和正式生產驗收。

  5.2 新建、改建、擴建輸變電工程施工開工時,專案單位即應組織生產人員介入工程建設,並做好隨工驗收。變電專業人員應認真監督變電站的土建施工和裝置的安裝除錯,及時參與和配合計算機監控系統、防誤閉鎖系統、變電站遠端影象監控系統等的安裝除錯,以及變電站二次迴路標識的設定等工作。線路專業人員應及時參與和配合輸電線路的終勘、定位、基礎工程、杆塔組立、架線施工等工作。

  5.3 輸變電工程建設期間及完工後,施工單位應及時將正式的裝置說明書、裝置出廠試驗報告、產品合格證書、裝置裝箱單、備品備件、專用工器具、施工竣工圖紙、安裝記錄和交接試驗報告等移交專案單位,專案單位應將上述資料分發執行維護部門,執行維護部門應做好接收、登記和保管工作。   5.4 輸變電工程竣工前,基建管理部門提前若干工作日向生產管理部門提出書面驗收申請。

  5.5 生產驗收前必須具備的條件是:所有電氣裝置安裝除錯完畢,各項試驗全部完成並且試驗結果合格,執行維護有關事項已向專案單位執行維護部門交底,裝置所需的專用工器具及備品備件齊全並移交專案單位執行維護部門,且不應存在影響工程投產的缺陷。

  5.6 生產管理部門接到驗收申請後,應根據相關國家標準、電力行業標準、規程、反措要求、本單位執行維護經驗、產品技術說明書和工程實際情況,確認具備驗收條件後,成立工程驗收組織機構,傳送驗收通知,並組織進行現場生產驗收工作。

  5.7 對於網省公司組織的生產驗收,網省公司生產部室組織專家庫人員擔任相關工作組副組長。

  5.8 專案單位生產部室需按照輸變電工程生產驗收工作規範,組織好本單位的現場生產驗收工作。驗收人員要對照輸變電裝置生產驗收細則,結合訂貨技術協議、反措要求、本單位實際情況等制定現場驗收細則,認真進行現場驗收,並逐臺逐個裝置做好記錄。

  5.9 對於網省公司組織的生產驗收,專案單位應提前準備彙報材料。在驗收預備會上,專案單位需進行重點彙報,並同時提交本單位的現場生產驗收記錄、正式的交接試驗報告和有關除錯記錄。如不符合上述要求,驗收時間將順延。

  5.10 現場驗收結束後,組織驗收的生產管理部門應於2個工作日內編寫完成生產驗收報告,並報有關領導,發各相關部門和單位。

  5.11 監理單位根據生產驗收報告,督促施工單位完成消缺工作,並與專案單位共同對消缺情況進行復驗。生產驗收中發現的缺陷一般應在正式投運前全部消除。對個別受各種因素制約,難以在投運前消除的缺陷,經相應工程啟動驗收委員會同意先行投運的裝置,必須落實缺陷消除責任單位和完成期限,由監理單位、專案單位的生產部室和基建部門、工程啟動驗收委員會共同履行書面簽字手續後方可投運。

  6 投運階段

  6.1 專案單位生產部室要全程跟蹤輸變電工程的投運工作,對於啟動除錯和試執行期間出現的異常情況要高度重視,在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的同時,要做好異常現象和原始資料的記錄工作。

  6.2 專案單位生產部室要結合狀態檢修要求,在新裝置投產後一個月內組織開展一次全面帶電檢測診斷並完成裝置執行狀態評價報告,據此制訂有針對性的裝置監測和檢測措施計劃,結合裝置月度、季度執行分析,對措施計劃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確保新裝置狀態監控到位。

  6.3 在工程投運後一年內,專案單位應定期組織施工、設計、物資等單位召開新投運裝置遺留缺陷協調會,確保所有遺留缺陷在投運後一年內全部消除。

  7 結束語

  隨著近年來電網建設的高速發展,裝置總量也大幅提升,通過對裝置投運前期的規範管理,必然會使裝置高質量、零

  缺陷的投入執行,從根本上降低裝置投運後的執行維護壓力。

  參考文獻:

  [1]陳澤英.論裝置的前期管理.山西綜合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

  [2]河北省電力公司輸變電裝置前期標準化生產管理規範.河北省電力公司冀電生〔2011〕30號,2011.

  [3]曲剛.淺談我國電力裝置製造業的發展[J].價值工程,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