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城市園林建設改造植物配置原則分析

摘要: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生態環境矛盾日益突出,人們對綠色植物的渴望之情也更加迫切。城市園林作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綠化不但要求城市綠起來,而且要美觀,因而綠化植物的配置就顯得十分重要,與環境在生態適應性上要統一,又要體現植物個體與群體的形態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進行構圖,通過植物的季相及生命週期的變化達到預期的景觀效果。認識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利用自然,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城市園林;園林建設;植物配置;配置原則
Abstract: Speeds up along with the urbanized advance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tradictory day by day prominent, the people are also more urgent to the green plants’ sentiment of hope. The urban botanical garden has the life infrastructure only as the city, in the improve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hances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aspect to have the unreplaceable function. Not only the city afforests requests the city to be green, moreover must be artistic, thus the afforested plant’s disposition appears very important, must unify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the ecology compatibility, must manifest the plant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s shape US, color US and ideal condition US, using plant’s physique, the line, the color carries on the composition fully, achieves the anticipated landscape effect through plant’s seasonal aspect and life cycle’s change. Knew that the nature, the respect nature, the transformation nature, protects the nature, the use nature, cause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is together harmoniously, this is the plant disposition significance is. 

key word: Urban botanical garden;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Plant disposition; Disposition principle 

  1、城市園林的功能

  隨著城市日趨工業化和現代化,隨之而來的是工礦企業的“三廢”汙染嚴重地破壞了人居環境,威脅著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學家和園林專家曾多次提出,將森林引入城市,讓森林發揮其生態功能,以改善城市日益嚴重的環境汙染。城市園林的基本功能作為現代城市建設範疇的城市園林綠化, 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應落實在有利於促進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這一目標上。所謂身健康,就是城市園林綠化首先應產生良好的生態效益,使城市生態環境得到最有效的改善,從而有利於人們的身體健康;所謂心健康,就是城市園林綠化應該給人們美的視覺享受,並且通過城市園林綠化景觀的展現,使人們感受到城市色彩的豐富絢麗,品味到城市特有的人文風貌與歷史脈絡,從而使人們獲得心靈的滿足。因此,城市園林綠化的根本目的決定了它應充分發揮出兩方面的功能:


  1.1 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綠地系統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在保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改善城市環境質量方面,具有其他設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依託條件。城市園林綠化通過植樹、種灌、栽花、培草、營造建築和佈置園路等過程,不僅要提高城市的綠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體多元的綠色植被的生態效應,包括吸音除塵、降解毒物、調節溫溼度、有效降低城市汙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使城市環境質量達到清潔、舒適、優美、安全的要求,從而為市民創造出一個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間。但草坪的生態功能有限,只相當於森林的1/25.光靠草坪來改善生態,改善環境是不夠的。相比起來,建設上有高大的喬木,中有低矮的灌木林,地面上是草本地被植物的森林,其生態和環境價值就要高得多。國際上以“城市之肺”來比喻森林對城市的作用。由城市森林構造的“肺部”吸納的則是塵土、廢氣、噪音等汙染物,撥出的是氧氣和水分。這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必要條件。因此,城市園林綠化要把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作為首要功能。

  1.2 美化市容,充分烘托城市環境的文化氛圍城市園林綠化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態環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氣息的花草樹木引進城市,按照園林手法加以組合栽植,同時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園林綠化中,營造出各種不同風格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從而使城市色彩更豐富,外觀更美麗,並且通過不同園林綠化景觀的展現,充分體現出城市的歷史文脈和精神風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森林綠量是草坪的 3倍。據測定,同樣面積的喬、灌、草復層種植結構的森林,其植物綠量約為單一草坪的3倍,因而其生態效益也明顯優於單一草坪。因此,為了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並達到最佳的生態效益,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居環境,喬、灌、草的合理配置和有機結合的綠化方式是最優選擇模式。而森林則有良好的參與效能,人們可在森林中盡享鳥語花香、盡情休閒娛樂,使人與自然和諧、融洽地相處。美好的市容風貌不僅可以給人美的享受,令人心曠神怡,而且可以陶冶情操,並獲得知識的啟迪。美好的市容風貌還有利於吸引人才和資金,有利於經濟、文化和科技事業的發展。因此,成功的城市園林綠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時還應充分體現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蘊,這是城市園林綠化重要而獨特的功能。

  2、城市園林現狀

  2.1 城市綠地結構趨向單一,缺乏生態學指導

  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為了獲得整齊劃一的人工美,從空間結構上缺乏群落的分層,往往是單純的草本、灌木或喬木相互孤立的種植,而生態穩定性最強的喬灌草結構則較少見。尤其是在近年來全國大中城市興起的草坪熱,更是將這種單一性傾向推向了頂峰。另外,從生態學的角度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氣候、不同水土的城市,都有最適合於本地生長的植物群落。將這些植物群落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運用到城市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就可以自然地體現出城市綠色景觀的地域特徵,從而產生可識別性和特色性。如穿行於椰林夾道的城市街道,就會使人體驗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風韻;而徜佯在白樺掩映的林陰道上,便會使人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風格。這種突出地理特徵、凸現城市風貌、因地制宜而又經濟實惠的綠化理念,應該成為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的主導法則。但這一法規近些年來在名為“現代化”實則西洋化的城市園林綠化中被削弱甚至否定了。於是原產於韓國、後風行於歐美、現風靡於中國的韓國草草坪大片大片地在城市鋪起來了,不論這個城市地處東西還是南北,也不
管這個城市是乾旱少雨還是多雨潮溼;而一些適合在熱帶沿海城市生長的植物如檳榔樹、棕櫚樹、椰子樹等等,也被廣泛引種到大江南北的城市之中。在這樣的園林綠化過程中,城市的地域特徵在綠色景觀中消失了,人們也因體驗不到城市應有的獨特風貌和魅力而興味索然。可見,這種結構趨向單一的城市園林綠化,削弱了每個城市應有的獨特風貌,影響了每個城市特有的魅力,不僅有害於城市景觀的美化和城市形象的樹立,而且也大大弱化了城市園林綠化應發揮的生態效益。從旅遊經濟的發展角度看,這種單一的城市園林綠化也大大降低了旅遊者對城市的興趣,使他們將城市作為旅遊的“站”而不是旅遊的“點”,顯然這對城市旅遊經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2.2 缺乏文化品味,難覓歷史文脈

  如同建築不是建築材料的堆砌而是建築思想的體現,城市不是建築的胡亂拼湊而是城市建設思想的物化一樣,城市園林綠化也決非簡單的植樹、栽花、培草,也並非僅僅是從生態法則角度來種植好花草樹木,而是一種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的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植樹栽花培草活動。因此,城市園林綠化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風情、文脈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應在以自然生態條件和地帶性植被為基礎的同時,將民俗風情、傳統文化、宗教、歷史文物等融合在園林綠化建設之中,烘托出城市環境的文化氛圍,從而體現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蘊。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城市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城市園林綠化必須充分考慮和運用這些文化背景。然而近些年來,國內一些城市的園林綠化建設都往往偏離了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偏離了城市自身的歷史文脈,或以西化的美學視覺來指導城市園林綠化,或舉著“借鑑”的旗幟去抄襲模仿別人的成功之作,如歐美式草坪的全方位推廣,模紋花壇的廣泛流行等。結果使人們很難從城市園林綠化景觀中品味出不同城市的人文風格,更難從中讀出不同城市的歷史文脈,從而使城市喪失了自身應有的獨特性和吸引力。

  2.3綠地生態效益重視不夠,綠化體系亟待完善

  城鎮綠化中引進一些適宜的樹種是非常必要的,但相比之下使用鄉土樹種更為可靠、廉價和安全,因此這兩者都應改受到重視。北方城鎮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常綠樹種資源有限,在冬季缺少綠色。因此許多城鎮都非常注意常綠樹種的引進。當然,從豐富景觀的角度來說,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是有些常綠樹種引種進來後,許多都處於瀕死邊緣,不要說發揮生態效益,僅僅是維持生命。相反,一些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落葉闊葉樹種,不僅能夠在夏季旺盛生長而發揮降溫增溼、淨化空氣等生態效益,而且在冬季落葉闊葉增加光照,起到增溫作用。目前許多城市在綠化建設中,熱衷於引進外國植物及新品種,忽視鄉土樹種,尤其是建群種的應用。在植物景觀設計和生態環境建設中,不重視植物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徵,片面追求視覺效果和美化效果,導致城市森林景觀單調,缺乏自然特性,生態效益低下,不能充分發揮單位面積上應有的森林生態效益。從全國城鎮綠化的現狀來看,除了城鎮森林公園、城郊片林等原生綠地體現了多樹種、多層次的喬灌草結合的復層結構以外,在其餘的大部分的綠化模式中,品種單一,抗逆性差,甚至是僅為造景而造景的現象非常普遍,這類設計忽視了植物本身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於城市森林綠地建設自然化、生態化的趨勢背道而馳。

        3、樹種選擇配置 

  樹木是構成森林最基本的組成要素,科學的選擇城市森林樹種是保證城市森林發揮多種功能的基礎,也直接影響城市森林的經營和管理成本。

  3.1 發展各種高大的喬木樹種

  在我國城市綠化用地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要達到以較少的城市綠化建設用地獲得較高生態效益的目的,必須發揮喬木樹種佔有空間大、壽命長、生態效益高的優勢。比如德國城市森林樹木達到12修剪6以下的側枝,林冠下種植櫟類、山毛櫸等闊葉樹種。我國的高大樹木物種資源豐富,30~40的高大喬木樹種很多,應該廣泛加以利用。在高大喬木樹種選擇的過程中除了重視一些長壽命的基調樹種以外,還要重視一些速生樹種的使用,特別是在我國城市森林還比較落後的現實情況下,通過發展速生樹種可以儘快形成森林環境。

 3.2 選擇本地帶野生或栽培的建群種

  追求城市綠化的個性與特色是城市園林建設的重要目標。地區之間因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的差異造成植物種類上的不同,鄉土樹種是表現城市園林特色的主要載體之一。使用鄉土樹種更為可靠、廉價、安全,它能夠適應本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抵抗病蟲害,環境汙染等干擾的能力強,儘快形成相對穩定的森林結構和發揮多種生態功能,有利於減少養護成本。因此,鄉土樹種和地帶性植被應該成為城市園林的主體。建群種是森林植物群落中在群落外貌、土地利用、空間佔用、數量等方面占主導地位的樹木種類。建群種可以是鄉土樹種,也可以是在引入地經過長期栽培,已適應引入地自然條件地的外來種。建群種無論是在對當地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增建群落的穩定性,還是展現當地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特徵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按照我國城市的氣候特點和具體城市綠地的環境選擇常綠與闊葉樹種

  喬木樹種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為城市居民提供遮蔭環境。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酷熱漫長的夏季,冬季雖然比較冷,但陽光比較充足。因此,我國的城市森林建設在夏季能夠遮蔭降溫,在冬季要透光增溫。而現在許多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設並沒有這種考慮,偏愛使用常綠樹種。有些常綠樹種引種進來了,許多都處在瀕死的邊緣,幾乎沒有生態效益。一些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落葉闊葉樹種,不僅能夠在夏季旺盛生長而發揮降溫增溼、進化空氣等生態效益,而且在冬季落葉增加光照,起到增溫作用。因此,要根據城市所處地區的氣候特點和具體城市綠地的環境需求選擇常綠與落葉樹種。

  4、園林植物配置原則及方法

  4.1 配置原則

  4.1.1 整體優先原則

  城市園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規律,利用城市所處的環境、地形地貌特徵,自然景觀,城市性質等進行科學建設或改建。要高度重視保護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觀,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把握好它們與城市園林的關係,使城市建設與自然和諧,在城市建設中可以回味歷史,保障歷史文脈的延續。充分研究和借鑑城市所處地帶的自然植被型別、景觀格局和特徵特色,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植物配置的藝術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
性化和親近感。

  4.1.2 可持續發展原則

  以自然環境為出發點,按照生態學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種類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的基礎上,合理佈局、科學搭配,使各植物種和諧共存,群落穩定發展,達到調節自然環境與城市環境關係,在城市中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4.1.3 生態優先的原則

  在植物材料的選擇、樹種的搭配、草本花卉的點綴,草坪的襯托以及新平裝的選擇等必須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態質量為出發點,也應該儘量多地選擇和使用鄉土樹種,創造出穩定地植物群落;充分應用生態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生態效益。

  4.1.4 文化原則

  在植物配置中堅持文化原則,可以使城市園林向充滿人文內涵的高品位方向發展,使不斷演變起伏的城市歷史文化脈絡在城市園林中得到體現。在城市園林中把反應某種人文內涵、象徵某種精神品格、代表著某個歷史時期的植物科學合理地進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園林景觀。

  4.2 配置方法

  4.2.1 近自然式配置

  所謂近自然式配置,一方面是指植物材料本身為近自然狀態,儘量避免人工重度修剪和造型,另一方面是指在配置中要避免植物種類地單一、株行距地整齊劃一以及苗木的規格的一致。在配置中,儘可能自然,通過不同物種、密度、不同規格的適應、競爭實現群落的共生與穩定。目前,城市森林在我國還處於起步階段,森林綠地的近自然配置應該大力提倡。首先要以地帶性植被為樣板進行模擬,選擇合適的建群種;同時要減少對樹木個體、群落的過渡人工干擾。上海在城市森林建設改造中採用宮協造林法來模擬地帶性森林植被,也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4.2.2 融合傳統園林中植物配置方法

  充分吸收傳統園林植物配置中模擬自然的方法,師法自然,經過藝術加工來提升植物景觀的觀賞價值,在充分發揮群落生態功能的同時儘可能創造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彭振華城市林業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3
2 宋曉虹城市園林綠化的生態與文化原則貴州農業科學 2002,30(5):64~65
3 嚴玲璋努力創造有利於城市生態質量的綠色空間環境中國園林1999(1):1~7
4 俞孔堅文化生態與感知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5 魏小琴世紀之約-深圳市生態風景林建設文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
6 陳金河城市園林綠化應注重森林生態建設福建熱作科技2002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