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新教材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3月13日 我參加了區實驗優質課暨初中化學新教材培訓,特別是聽了畢笑誼、單玉鳳、陳海燕三位老師關於新教材的培訓讓我收穫頗豐。面對新課程體系及新課程理念,化學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另外還應培養和提高以下幾種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新課程需要,進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一、理解教材和駕馭教材的能力

  教學的根本依據是課程標準。因此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來用好教材。擁有知識不等於就能駕馭教材,教師要在全面領會新課程理念的前提下,從學科系統的角度出發,下大力氣去深入地鑽研教材、理解教材。只有認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解釋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科學、正確地傳授知識。同時還要善於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做到心中有數,遊刃有餘,靈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提高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

  二、根據課程目標體系和教材內容選擇教法的能力

  選擇科學合理的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注意領會每個課程模組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價值,把握課程模組的特點,依據學生情況及教學條件,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三、增強探究意識,強化探究實驗教學的能力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就要強化學生探究意識,開展探究性實驗。它既是求知的過程,又是創新和實踐的過程,對教師和學生的能力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新課程改革中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作為課程目標之一。

  四、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輔助教學的能力

  現代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大焦點,也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重要標誌,是新課程理念及體系有效實施的保證。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實現這一整合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資訊素養、資訊技能決定了資訊科技應用的程度和效果。

  五、懂得網路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

  網際網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資訊庫,其豐富的教學資料及資訊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面對新課程,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資訊意識,要善於從網路資源中汲取各種課程資源,拓展課程內容,擴充學生視野。新課程體系中很多知識,需要通過教師和學生從網上查閱相關資訊,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後作出正確的判斷。同時,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和完善,綜合運用各種資訊科技重新構建互動式學習環境已是勢在必行。可以說,新課程體系實施後,教師不再是唯一的教學資訊源,課堂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學場所,學生可通過網上教學平臺在網上與教師、同學交流、溝通,以較好地掌握教材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資訊素養。

  面對新課程,化學教師需要具備的教學能力還很多,比如協作教學能力、教學評價能力、教學科研能力、課程開發與課程實施能力等。只要我們積極努力的投身於新的課程體系,踐行課程改革,勇於探索、創新,一定能夠走在課程改革的前列,適應新課程教學實踐的需要。

  篇2

  高中新課程改革已經正式啟動,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如何迎接新課程新挑戰,實施有效教學。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新教材教學談幾點體會和認識。

  一、對人教版化學新教材的認識

  ***一***注重學生學習化學素養培養。新教材採用研究型學習法。如學習“元素化合物”一節,通過活動探究形式討論金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給學生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即:觀察、實驗、分類、比較等科學研究方法。即:觀察物質的外觀性質→預測物質的性質→實驗觀察→解釋及結論。這樣體現了對學生能力培養,教給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貫穿始終。新教材要求教師要不斷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變為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教師要指導學生針對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收集利用更加廣泛的學習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接受能力,做到形式為內容服務,形式和內容統一,使教學形式多樣、方法新穎,體現特色。

  ***三***化學生活化特點突出。化學新教材對知識的學習目標定位在知道、說出、舉例、瞭解、認識等第一和第二層次上,對於應用、設計、評價、靈活運用、養成、具有、樹立等要求很少。學生參與的活動內容多,重視與生產、生活的緊密結合,體現了化學來自於生活,服務於生活,使學生親近化學,感到學習化學的快樂,體現了“化學從生活中來,化學到生活中去”的特點。

  ***四***圖文並茂,資訊量含量豐富。教材中的圖示、圖表豐富,如,在教學“物質的量”1moL不同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時給了一個表格,表中列出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在不同條件下的體積等資料,提出討論題,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比和歸納的方法,總結出摩爾質量和氣體摩爾體積概念。這樣的例項很多,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助於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二、加強教學研討,領會新課程意圖

  ***一***深入學習研討,樹立教學新理念

  通過課程培訓、集體研討等形式轉變教學觀念,在集體備課上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在教學上統一進度、統一練習和教學深度,在教學方式上體現特色, 靈活多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新課程理念, 如,學習“氯氣相關性質”時,為弄清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我設計了一個探究性實驗:將新制的氯水分別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等幾種試劑中,觀察有什麼變化,並用有關的離子方程式解釋出現的現象。再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並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互相啟發,教師適當點撥,最後在廣納眾議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這樣,不公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引領、點撥、適時給予指導的角色,讓學生自己不斷髮現問題,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讓學生談想法,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從而真正做到從以教學中心轉變到以學生學習為中心, 從被動學習到學生的主動學習,生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

  ***二***親自動手實驗創設情境,進行實驗興趣化教學

  化學實驗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問題情境,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讓學生驚奇、詫異和不解,會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提出一系列的新問題,渴望對新問題探究和解決。如,在學習“氫氧化鋁”性質時,先讓學生舉例Al***OH***3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然後順勢提出如何製取Al***OH***3。通過學生實驗後,讓學生交流實驗現象,並提出問題:為什麼NaOH溶液過量時Al***OH***3沉澱會溶解? 為什麼兩種試劑滴加的順序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它們是怎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怎麼寫?如果把NaOH 溶液改為氨水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嗎?Al***OH***3沉澱溶於酸嗎?該用什麼方法制Al***OH***3等等,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探究下去。總之,實驗教學能夠很好的激起學生學習化學興趣,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三、新課程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一***對教材使用的困惑

  在課改化學教材中,一些內容過淺,知識點較零散,新教材一學年的內容基本把原來教材三年的內容都涉及到了,很多內容不容易講透,不利於學生形成學習化學的知識體系,加之高考改革方案還未出臺,因此,實際教學定位很難把握。如,“元素化合物”知識舊教材用了六章的篇幅,分佈在兩冊教材中,而新教材兩章就講完了。很多物質的化學性質在新教材上只介紹了部分。如,SO2的化學性質,新教材只介紹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漂白性,而未涉及還原性和氧化性,如果只作瞭解就行,但問題是相關知識又在各種配套練習中大量出現,如果不在教學中加深講,學生就不會做題,並且大量的方程式在練習中會經常出現,學生記不住,寫不來,使學生覺得學化學很難。

  ***二***對教學過程實施的困惑

  以活動探究進行教學的形式很好,但有些探究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一是學生實際能力達不到,如,“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完成後,接著是活動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讓學生探究Fe―Fe2+―Fe3+轉化,在此以前學生沒有接觸過Fe的性質,所以預測不可能到位,以致大部分學生探究實驗不知所措。二是探究實驗過多過頻,實際教學時間安排不過來。在高中化學必修1中,活動探究13個、觀察與思考12個;化學必修2中,活動探究17個、觀察與思考9個。要完成這些探究內容又要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時間不允許,所以,很多探究就只有由老師代勞,很難全部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

  ***三***對化學科評價體系的困惑

  目前,針對新教材的高考方案尚未出臺,教學內容和課後練習也不配套,因此在化學教學的“度”上很難把握。雖然我們化學教研上作了研討交流,但還是不放心,因為高考真正要求到什麼程度說不清楚。因此,在課程設計、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時間上都難免套用以前的高考模式,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必修選修內容混亂出現,習題偏離正常軌道。因此,有關方面應儘快出臺與新課改相適應的高考方案。

  篇3

  3月29日,我們一行4人去唐山八中參加了高中化學培訓,短短的一天培訓早已結束,但其中的點點滴滴讓我收穫頗豐。通過講座討論、研討互動、觀摩研討等多種形式的學習,不僅讓我對新教材的各個模組有了更清晰的瞭解,而且也讓我對新教材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有了從新的認識,可以說這次培訓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更是讓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禮。下面就是我這次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 .教學設計與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1、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充套件內容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組中要掌握的程度,瞭解在選修模組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2、分析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定,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瞭解、借鑑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於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3、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路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確處理STS知識,改變教學策略

  知識情景化:“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從自然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應用”。兩大好處: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體會知識的價值;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轉變教學策略,強調“元素觀”、“分類觀”、“轉化觀” 。研究一種物質 ——看組成元素——看物質類別——判斷物質性質——研究不同類別物質之間的關係。

  二 .對新教材教學的一點困惑

  1、教材中某一知識點的多點分佈是否都合理?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編寫者將某些知識點內容分散排布,例如在教材中出現了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後繼續出現有電子轉移的化學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把原來完整的一個認識過程生硬的一劈為二,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課時不足與教學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決?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課時不足的問題。必修教材的內容涉及面廣,欄目多,教師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更何況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教材重視科學探究活動,很多結論在教材中沒有直接寫明而要求學生自己歸納,同時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識體系,使得不少學生不能適應而覺得化學太難、太繁。

  3、學校實驗室的配置是否都能跟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學生探究實驗,跟據新教材的意圖有很多時候我們的化學課最好是搬到化學實驗室去進行。但實驗室有限,多個班級輪流進行,一個實驗要一週左右才可以完成,但有時連著幾節課都有學生實驗安排,這個矛盾不知道怎麼解決。還有實驗一多,僅靠化學教師準備有時人手是遠遠不夠的,增加了我們化學教師的工作量。

  4、手頭的資料很少,其中很多還是換湯不換藥的,配套的練習很難跟找。還有我們也沒拿到後續的教材,有些內容專家說要發展,我們也不知道該發展到什麼地步?考試大綱到現在還沒確定,不知道高考怎麼考?

  魯迅先生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希望通過我們的教學嘗試,我們的學習和摸索,並且通過實踐不斷調整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的化學新課改之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