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和技術的區別和聯絡
當前是一個產品和運營驅動的時代,而技術並是重點,雖然部分觀點有道理,但是對技術價值的低估確是最大的問題,而本文則從技術、產品、運營三者彼此關係出發,探討現在發展技術真的錯了嗎?
技術與產品是什麼關係
產品經理通常有一種自我迷戀的錯覺,認定產品為王,技術僅僅只是產品的附屬品,而自己要做的就是修煉喬布斯式的“現實扭曲立場”,去扭曲程式設計師的信念,這樣就可以達到產品無敵手的狀態。
但這恰好是一個坑,喬布斯的Iphone神話導致了產品價值被嚴重高估,認為一切都是空穴來風,而並不能看到背後的本質,這本後的深刻本質是:產品永遠跟隨技術發展,普及性的技術到來後,人們需要利用這個新技術來更效的完成需求,而所謂產品正是普及性技術的連線者。
因此回過頭去看那些神級產品的出現,例如IPHONE其切入的正是一個3G網路剛剛起步的市場,其真正依託的3G的風口,而微信依託的也正是智慧手機的技術,而各種手遊、線上社群、打車、線下支付、各種O2O服務等等也正是依賴了智慧手機的技術。
所以這幾年,我們再也看不到某個新的平臺產品可以獲得鉅額融資的故事,原因是人類的普及性的技術水平暫時被限制在了智慧手機上,時間未到,與當年的技術被限制在PC時代一樣,因此沒有新的普及性顛覆性的技術到來之前,新的爆發式產品不會出現,但同時這個結論反過來則不成立,沒有哪個爆發性的產品會出現在普及性的技術之前,產品附庸於技術,這是而這的前後關係。
技術與運營到底需要怎樣的平衡
作者認為當前同時是一個運營驅動的時代,誠然確實如此,有了技術之後,就會有產品,進而產生運營的需要。但是作者的錯誤在於,通過放大運營的價值而掩蓋掉技術原本的價值,認為這兩者並非是一個平衡,而是非此即彼的取代關係。
實際上真的並非如此,運營有運營的價值,技術同樣有技術的價值,並不需要取而代之,並且也不可能進行取而代之,相反兩者彼此需要,而這兩者的平衡則需要依據各個公司的實際需求進行平衡。
技術搭建了產品,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需要,只要實現這個系統優勢的最大化即可達到效果,例如阿里是做電商的,因此親自來做運營肯定是必要的,而百度主要是做搜尋的,其只要利用流量將其他服務拉動起來即可,例如百度通過流量優勢帶動了去哪兒的上市就是極為成功的案例,這也是作者所忽視的盲區,而現階段的百度自建的糯米、外賣實際上如同當年的去哪兒一樣,有著同樣的邏輯推演,其最主要的任務自然是做好運營與服務,去哪兒的成功也讓百度有章可尋。
百度還是開放為主,去年李彥巨集對於旗下投資的公司明確表示有“三不”政策,分別為“投資不再追求控股”,“合作不再劃分派系”,“不害怕“洗使用者”,這其實也明確表示了百度清楚自己的優劣所在,並且懂得放手,而百度所投資的“愛奇藝”、“e袋洗”、“安居客”、“蜜芽”、“Uber”、“天天快車”等等都獲得了很好的資源扶植,有著極強的發展勢頭。
因此技術與運營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雙方原本就屬於不同領域,任何一方的強大隻會更好的輔助另一方,不存在互相壓倒的說法。當然要說明的是,這裡的技術屬於增強性的技術,而非顛覆式的技術。
為什麼當前技術依然重要
我們看到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在緊羅密佈的佈局技術,從國內的百度、阿里、騰訊、再到國外的谷歌、臉書、蘋果、特斯拉無一不是對先進技術趨之若鶩。
先以國內為例,百度的語音技術被《麻省理工評論》評選為十大突破性技術,與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並列,同時也是唯一一家中國公司,而百度在影象識別、人工智慧等方面也處於領先位置,其百度大腦已經高達4歲兒童的水平,目前已經被應用到各個領域。而阿里也在緊羅密佈的佈局大資料探勘技術,其成立的大資料部門可以不揹負任何考核直接研發各種前沿技術,此外阿里還投資了以色列的一家二維碼技術的初創公司Visualead,還收購了一家名叫瀚海源的負責網路安全的公司,而騰訊也在近期上線了騰訊優圖人臉識別,可謂你追我趕。
而在國外公司在技術佈局上更是不惜一切代價,例如谷歌光是機器人公司就收購了9家,而旗下收購的英國Deepmind則擊敗了圍棋冠軍,而臉書則以20以2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oculus用於佈局VR前沿技術,其還上線了“Moneypenny”的人工智慧助理系統,此外IBM,微軟、因特爾、蘋果、特斯拉、XSPACE等等巨頭在前沿技術的投入可謂不惜重金。
總體觀之,中國企業對於技術的投入不僅沒有過多,反而是匱乏,僅僅只有BAT在對前沿技術趨之若鶩,而其中百度又是其中最為突出的。
所以回到技術、產品、運營三者的關係來看,為什麼依然要佈局前沿技術?原因在於一旦全新的普及性技術出現就會取代原有技術,進而帶來全新的產品,全新的平臺,進而出現爆發性的產品,造成使用者的遷移,如果新的普及性技術一旦出現會使得智慧手機消失,哪怕喬布斯在世也只可能更隨潮流去創造新的產品,因此在不斷髮展的技術面前,任何產品都只是暫時的也是不安全的,而運營又依賴於產品平臺,因此運營也同樣無法長存,必須更隨產品平臺進行遷移。
凱文凱利在《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說過這麼一個觀點,技術就像一隻不斷自我進化的生物,而每一次進化都以取代上一代技術為代價,因此巨頭必須要想繼續留在網際網路的跑道,唯有在技術這個跑道永無止境的跑下去,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出局。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