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禮樂制度的意義
“禮樂”是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價值觀念,禮樂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內容,和諧社會的內涵與我國古代禮樂文化的“貴和”精神是一脈相通的。公元前11世紀,西周王朝的統治者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用於管理國家,使人們在一種禮儀規範中遵循社會道德和秩序,維護社會人倫和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西周代的禮樂制度
公元前11世紀中期推翻殷商建立的周王朝,在總結殷商典章制度的基礎上,制定了等級嚴密的禮樂制度。“禮”是為了區分貴賤等級,“樂”可以使人互相和敬,兩者結合,為的是維護奴隸制貴族的等級秩序,鞏固統治階級內部團結而更有效地統治百姓。
周禮的種類繁多,主要有祭祀、喪葬、交際、征戰和吉慶五大類。涉及冠、婚、喪、祭、朝、聘、鄉、射及職官制度等諸多禮儀、禮制和禮義。由繁瑣的禮儀制定了與之配合的各種音樂使用標準,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人,不僅禮儀有別,所用音樂也有嚴格規定。為了維護和推行禮樂制度,周王朝還設立了由“大司樂”總管的音樂機構,對十三歲到二十歲的貴族子弟進行系統的音樂教育。在周禮中,“禮”與“樂”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禮”體現為等級制度的規定和要求,社會秩序中的君臣、父子、夫妻和高低、貴賤、尊卑都要由禮來加以區別和定位。但是僅僅有“禮”是不夠的,單純強調“禮”可能會造成等級間的距離和人際關係的冷漠,而“樂”的作用就是與“禮”相配合,起調和關係、融合感情的作用,消解由“禮”所帶來的等級差別感,以達致和諧的理想境界。二者雖然功能各不相同,但相輔相成,構成了一個完整有序的社會政治制度。
東周時代即春秋戰國時代,總體上是諸侯爭霸、列國爭強,戰火頻仍、紛爭相繼的亂世,同時吃„鄭衛之音”的傳人,在這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下,禮樂制度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被列國紛紛棄之如弊履,史稱“禮壞樂崩”。但正是在這一“禮壞樂崩”的時代,禮樂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的價值得到了包括孔子在內的各類有識之士的思考和重新認識,基於此,禮樂制度才能在漢初重登政治舞臺,並綿延兩千多年而不衰。
二、儒家對禮樂文明的繼承和發展
自周朝以後,歷史上每個朝代興起後都要有一番“制禮作樂”的活動,或者把前代流傳下來的禮樂加以改造,或者根據當時的需要制定新的禮樂,歷代史書裡面都有一部K}L樂志》。那麼,在周代“制禮作樂”至春秋戰國“禮崩樂壞”,再到以後每朝每代的“制禮作樂”,這中間明視訊記憶體在著一個斷層。是誰將這個斷層連線起來的呢?儒家是主要的貢獻者,儒家創立者孔子則是發展中國古代禮樂文明的另一個重要人物。他一方面繼承、推廣和宣揚禮樂文明,整理、傳播了記載古代禮樂文明的儒家經典“六經”,另一方面以禮樂為解說物件,著力彰顯禮樂文明的精義,強調禮樂文明的人倫教化和治世功能。
三、禮樂文化的核心及其對傳統文化的影響
禮之所以合理,正如孔子所說,“禮緣人情而作”,它是基於人情而制定的。儒家從人本主義出發,提出治理人民的前提是尊重人性。只有充分注意到人民的好惡之情,社會才能長治久安。但是,這並不等於說人性可以不受制約,可以縱情放任,那樣無異於將人類等同於動物。人的好惡之情的缺乏或者過度,同樣不利於社會的***。只有健康的情感,是社會和諧、進步的保證。人的情感應該與天道一樣,處在陰陽和諧的“至中”境界。但是人性不能自發企及於至中之地,因此需要禮***各種儀式節文***來引導人性,使之合於天道,這是儒家禮治主義的根本要旨之所在。
1.禮樂文明中“禮”的要義。其一,“禮”是人性的基礎。孔子:“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把“禮”作為區別人與動物、文明與野蠻的標準,所以“禮”是人類文明社會最主要的特徵之一。其二,“禮”的重要作用在於規範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關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禮”作為一種行為規範,維護了社會的秩序和等級關係。 其三,“禮”也是一種道德規範,引導人們向善和自律。禮樂文明更強調通過禮教,使社會規則內化為人的內心尺度。 其四,通過知禮、守禮,達到社會和諧的境界。
2.禮樂文明中“樂”的要義。其一,“樂”的社會作用重在精神和諧。“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所不能免也。”指出“樂”是協調世間萬物的綱紀,它的作用是使人們各安其位,和諧相處。 其二,“樂”注重有秩序的協調。《樂記》雲:“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微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J沽卷之音矣。” 其三,“樂”也有陶冶情操,移風易俗的功用。
3.二者關係的認識。“樂者為同,禮者為異。”禮和樂雖有形式、功用上的不同,本質上是相通的。份L記·樂i改中說:“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禮樂在儒家的體系中得到規範。“禮”先“樂”後,禮是樂的基礎,樂為禮定,樂為禮用。不僅選用樂,要按禮的規定,評價樂,也要以禮為標準。*** 2***禮和樂不可偏廢,禮樂不潛越,平衡與調和,就會形成和諧社會“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禮是貴賤有序,樂是對禮的排程。
四、禮樂文明的現實意義
傳統禮樂文明有助於當今和諧社會建設,“禮樂無常制”,應該與時俱進。在建設和諧社會的當代中國,禮樂文明具有值得開掘吸取的價值。比如其中對中和之美的愛好,對盡善盡美的追求,對道器合一的嚮往,對人格尊嚴的歌頌,對社會和諧的規劃,對藝術目的的設計,對教育功能的要求等等。傳統的禮樂文明,有許多值得當代人反思和學習的地方。孔子在對周朝禮樂制度有所損益的基礎上,對禮樂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形成儒家獨特的禮樂精神。在道德倫理、修身治國、構建融洽的社會關係方面都有生動的闡述,在解決人自身矛盾,解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矛盾方面俱有值得今人繼承和借鑑的寶貴品質。
- 西周禮樂制度的意義
- 超級整人的腦筋急轉彎大全及答案
- 手繪卡通人物鉛筆畫圖片
- 有關於小學三年級英語故事大全
- 兒童聽故事連播文字版
- 關於誠信的著名英文美文
- 幼兒園孩子想跟老師說的話
- 怎麼練習二胡自然跳弓
- 砂仁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 申請公派出國留學條件有哪些
- 電腦關機後又重啟怎麼處理
- 春天養生吃什麼水果
- 學風建設主題黑板報
- 表達愛情之間信任的句子
- 關於水的優美句子
- 傷透了心的傷感句子_關於心被傷透的傷感語句
- 高中生物該怎麼學習才正確
- 春季有哪些養生湯
- 能成為富人的手相特點解析
- 周公解夢夢見被別人追什麼意思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