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關勝與三國關羽是什麼關係

  武聖他關羽是三國人物,而關勝是水滸傳中的人物,那麼關勝和關羽是什麼關係?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勝與關羽關係

  在《水滸傳》中關勝是關羽的後代。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對關勝的面貌進行了一番描述,即為:“面如重棗,脣若塗朱,丹鳳眼,長髯飄逸,胯下赤兔馬,手拿青龍偃月刀。”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關羽的相貌也有類似的描述,再加上青龍偃月刀,這麼明顯的武器特徵,足以說明關勝是關羽的後人。

  《水滸傳》中,有以名為馬宣贊的大將看見關勝時說,這就是東漢末年武安王的後代,名為關勝,和祖上關雲長長得十分相似,並且擅長使用青龍偃月刀,有著十分了不起的刀法,江湖人稱“大刀關勝”。因為馬宣贊對關勝的一番介紹,世人都得知,關勝是關羽的後人。那麼,歷史上關勝果真是關羽的後人嗎?在《宋史》和《金史》有著明確的記載,關勝是南宋初年的將領。金兵攻入山東濟南之後,關勝率領士兵一起抵抗金兵。隨後,因濟南知府投靠了金國,知府劉豫便將關勝殺害了,隨後投降於金兵。所以,通過史料記載查證,關勝並不是梁山一百零八將中的一員。在《三國志》一書中,關羽和兒子關平兵敗逃亡了麥城,隨後,兩父子都被孫權所殺。在歷史書籍中,關羽的後人只有關平和關興二人介紹,關平因被孫權所殺,也沒有後嗣。關興後來繼承了父親關羽的爵位,但是不久之後也便去世了。後來,關興的兒子關統繼承了父親爵位,關統因為沒有兒子,所以他死後,爵位被關興的庶出子關彝所襲承。後來,蜀漢過滅亡後,關羽就沒有相關後人的記載。

  在《水滸傳》中因為戲劇衝突需要,設定關勝是關羽的後人。但是根據歷史推測,倆人沒有多大的關聯。

  關勝的故事

  說起武聖,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他就是關羽。在《三國演義》中,他忠勇善戰,有智慧有謀略,而且有情有義。有很多喜歡三國的朋友成了關羽的死忠粉,畢竟人人都喜歡英雄。而說起關勝,很多熟悉《水滸傳》的讀者,就按捺不住了,這位人物與關羽一樣,也是重情重義之人。

  我們都知道,水滸傳中有無數令人心生敬畏的梁山英雄,而關勝就是其中一位。據悉,關勝和關羽一樣,也是用青龍偃月刀當做武器,只不過關勝並沒有赤兔馬。在《水滸傳》中,關勝也是重情重義之人。而且關勝自小便愛好習武,常常天不亮就起床練武,令人佩服。而且關勝自小便嚮往當一名俠客,懲惡揚善,劫富濟貧,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事實證明,關勝也的確做到了這些。

  關勝自小便精通兵法,武藝高強,受到師父和眾人的讚揚。據悉,關勝在歸順梁山之前,曾經是蒲東的巡檢,後來受皇帝之命,攻打梁山,平復賊人。但無奈,梁山之人並不是普通鼠輩,幾個回合下來,關勝體力不支,便被宋江等人活捉。剛被捉住時,關勝感到無比的恥辱,想到自己堂堂巡檢,竟然被一幫亂臣賊子所抓,心裡越想越不是滋味,斷然拒絕宋江歸順的提議。後來逐漸瞭解宋江等人,於是歸順梁山。無奈,天妒英才,在梁山兄弟被招安之後,這位武將卻因飲酒過度,從馬上掉落死亡,實在令人惋惜。

  關勝性格分析

  總體而言,關勝是一個有膽識,明事理,重義氣的人。關勝作為《水滸傳》中一個筆墨濃重,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的角色,關勝的人物性格特徵也是愈漸分明的。關勝作為一個北宋年間的蒲州巡檢,自然是深受中國古代的根深蒂固儒家思想的薰陶與影響的,他的心中總也是保持著一股子的忠誠赤膽之心的,無論是對還是錯,都是一如既往地堅持著,為朝廷、國家的長治久安貢獻著自己的一生。

  關勝年少的時候便是飽讀詩書,自然是能夠早早地明白事理的,對於一些事端也是有著自己的獨特的看法和態度的。關勝也是一個敢於捨身取義的人,他對於朋友和戰士們的一腔肺腑熱血總是那麼的熾熱著的,關勝義氣凜然義薄雲天,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謹慎謙虛的人,縱然關勝在大小的征戰之中屢屢獲勝,但卻不曾窮兵黷武,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的本真和態度。

  關勝文武雙全,有著一顆赤膽忠心,是北宋中難得一見的將領之才,也是樑上上不可多得的精英猛將。關勝總是能夠相信自己的朋友,從來都不會輕易地懷疑自己身邊的朋友和親人們,願意相信自己的以為的那一切。

  但是,關勝的性格上面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便是中國古代每個將士和官宦都會保留的思想,便是愚忠,關勝自己也是如此,在關勝的身上自始至終都有著從古至今賢臣對於君王的一份赤誠之心,所以後來在梁山的招安之中,關勝還是選擇了接受與服從,而不是一如既往的反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