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創業故事
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有志青年走上了創業的道路,為了能夠給創業者提供更好的就業環境,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也加大支援力度。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尹明善創業經歷,希望能幫到你。
尹明善創業經歷篇一
尹明善:“只要創新不斷,製造業永遠是不落的太陽。”
3月1日,重慶的全國政協委員抵京。當日下午4點,尹明善委員入住空軍豐臺招待所,聞訊而來的記者們已經在這裡恭候迎接他了。採訪從下午5點開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的晚上9點。除了吃飯、上廁所、睡覺,尹明善一直坐在他房間裡那把靠窗的椅子上,歷時28個小時,和記者侃侃而談,隔壁房間也站滿了排隊等候的各路記者。據不完全統計,這段時間裡 ,尹明善共接受了20多家媒體記者的採訪。3月12日,記者再見到尹明善時,他嗓子都已經嘶啞,看上去很憔悴的樣子。即使這樣,尹明善還是耐心地回答著記者提出的問題:他的第一桶金、他的摩托、他的汽車……
埃及
1979年,可以說是尹明善人生重新開始的一年。這一年他41歲。此前的20年,尹明善戴著“反革命”的帽子,整天“運動”著。此後,尹明善先後做過工廠的英語資料譯員、重慶廣播電視大學英語教師、重慶出版社編輯。雖然有了較為穩定的工作,但閒不住的尹明善總在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1983年,重慶外辦下屬的一家涉外科技諮詢公司虧損30萬元,經人舉薦,尹明善走馬上任,通過兩年的打拼,企業扭虧為盈,給公司盈利100萬元。尹明善經商的才能初露鋒芒。
1985年底,尹明善毅然決定放棄“鐵飯碗”,自己創業,離開涉外公司正式下海創辦了重慶長江書刊公司,成為重慶最早也是最大的書商。這期間,他編輯發行的《中學生一角錢叢書》發行量突破千萬冊,掘得第一桶金。該叢書的創意後來還被上海出版界演變為上世紀80年代風靡中國的“五角叢書”。
在出版行業做了3年之後,***,已經成為重慶市最大的民營二渠道書商的尹明善突然宣佈退出出版業。“儘管當時這個行業活躍異常,但已是一眼見底,就當時形勢而言,它註定是一個做不大的行業。我退出非常乾脆利落,當時有整整一倉庫書沒銷售完,就直接把它們拉到廢品收購站賣掉。”
直到今天,民營出版業叫得響的大腕也不多見。尹明善獨到的戰略眼光當時就已經顯現無遺。他是在尋找更好的機會。
把握時機造摩托
20世紀90年代重慶“摩托幫”聞名全國,摩托車行業兩大巨頭“嘉陵”和“建設”,加上一大批生產銷售摩托車及配件的民營企業都彙集於此。
1991年,一位經營校辦摩托車廠的朋友和尹明善聊天時說起,他每個月需要幾百臺發動機,卻要到河南去買,價格很高而質量很差,而本地的嘉陵、建設是不願意把發動機賣給其它小廠的。身在重慶的尹明善從中嗅到了商機,決定傾注他第一次創業時掘獲的全部20萬元資金,進入摩托車行業。
在仔細研究了當時摩托行業的狀況並盤算了其間的風險和機會後,尹明善發現摩托車發動機的製造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1992年,尹明善果斷註冊成立了“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在這個租來的不到40平方米的車間裡,尹明善向底下的9名員工宣佈:我要造出全中國、全世界沒有的摩托車發動機。
說這句話時的尹明善是重慶“摩托幫”不入流的人物,但出乎大家的預料,7年之後,尹明善成功了。
尹明善當時發現,把建設集團維修部的摩托車發動機配件買來,組裝了再賣出去,成本只需要1400元,而拿到市場上去卻能賣到1998元,這是一條無人知道的捷徑,建設集團對此也沒有覺察。
過了將近半年時間,建設集團才如夢方醒,下令一個零配件也不能賣給尹明善,而那個時候尹明善自己設計出來的摩托車關鍵零配件已經橫空出世。通過短暫的積累,尹明善有了500萬元資金,他下狠心拿出50萬元來搞技術開發,研製當時全國獨一無二的100毫升四衝程發動機。接著尹明善又一鼓作氣,投資100萬元開發出100毫升電啟發動機,兩個全國第一,一下子就為尹明善贏回3100萬元。
“人不出門身不貴,產品不出門不值錢。”上世紀90年代後期,眾多摩托車企業在國內市場血拼價格,此時的尹明善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海外。2001年,力帆集團出口創匯2.02億美元,在全國摩托車企業中首家出口創匯突破1億美元,成為全國當之無愧的摩托車出口老大。2005年力帆出口2.6億美元,出口量佔到總銷售量的35%,利潤卻佔到75%。尹明善對此還不滿足,力帆的目標是把國外市場的銷售量佔到總銷售量的50%。
68歲實現汽車夢
“只有夕陽的技術,沒有夕陽的產業,只要創新不斷,製造業永遠是不落的太陽。”尹明善這樣看待摩托車產業。但是他也深知,摩托車向汽車過渡是這個產業必然的發展趨勢。“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是400美元到1200美元的時候,是摩托車的黃金時代,1200美元之後,那麼摩托車的銷量就開始下降,被家用轎車取代,中國大概現在是1000美元,那就是摩托車的黃金時代還沒有完全結束,但汽車時代快到了。”
“我第一次到重慶,在街上看到汽車,竟然身不由己地追了上去,追了很長一段距離。當時覺得這個東西太神奇了。”尹明善這樣描述自己兒時初遇汽車時的感受。
“當年追車兒,今朝造車人。恍然如夢中,幸運中國人。”2006年1月19日,尹明善的力帆520轎車全球同步上市了,在上市現場,他賦詩一首表達自己的心情。為了這一天,尹明善等了近一年。
2004年,尹明善宣佈挺進汽車製造業,“兩輪變四輪是我最大的夢想。”尹明善的第一輛四輪轎車在2005年4月初亮相於重慶國際汽車展覽會上。2005年12月16日發改委批准了力帆集團的汽車生產資格,力帆轎車有了準生證。
然而,在這一年時間裡,業界對尹明善以及民企造車熱潮的質疑聲開始出現。奧克斯退市事件給國家發改委敲響了警鐘,汽車業激烈的競爭也讓人為尹明善捏一把汗。
“當年力帆用20萬元開發摩托車發動機,不也是有人批評頭腦發熱嗎?可事實證明,力帆只用20萬元就發展起來了,並做到了今天40多億元的資產。力帆是生產摩托車的,轉產汽車並非艱難。因為摩托車配件的生產與汽車配件的生產在工藝上差不多。”尹明善自己並不覺得力帆造車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BMW、本田、鈴木、起亞等不都是摩托車起家的嗎?摩托車企業造汽車有先天的優勢。當年摩托車市場競爭比現在汽車的市場競爭殘酷多了,力帆就是在競爭中長大的。”
此時的尹明善信心爆棚,但他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市場環境。“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農村包圍城市。”尹明善將當年游擊戰的手法用到了汽車上。
尹明善創業經歷篇二
生存下來是創業首要任務
大多企業家,都是從最初的創業者一步步走過來的,在創業的路上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像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從以前沙坪壩的一個小廠,一步步走到上市公司。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每一個創業者都有自己的機會。創業並不是屬於少數人的,創業是人人都能起步的。創業不分大小,也無所謂貴賤。只是每個人的能力,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創業者也必須量體裁衣,根據自己的能力,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就算當一個個體戶,有個10多平方米的小店,只要靠著自己的勤奮,讓自己和家人獲得幸福,就是創業。這樣的創業,也是成功的。我自己的成功,在我看來,就是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正好符合了企業成長階段的需要。
對於創業者而言,我有個建議,那就是:生存第一。大事業都是從小做起,若還未成功就出師未捷,那談何創業?現在的創業者往往喜歡提出一個很大的口號,動不動就要顛覆行業,動不動就愛說要做老大。這樣的夢想是好,但是夢做得太大,往往就會急功近利,最後難獲成功。以喬布斯為例,他對行業的顛覆確實是革命性的,但是全球60多億人中,僅有一個喬布斯,而且他也是在無數次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和經驗才獲得成功的。所以現在的創業者,一定要戒驕戒躁,先保障自身的生存,再將企業做大做強,最終取得成功。
本地服務有機會出大公司
從目前來看,網際網路行業能盈利的三大模式主要集中在遊戲、廣告和電商。其中,電商領域尤其值得關注。在國內實物電商如阿里、京東等都已經做得非常成功,如今在本地服務上雖然命題很難,但是可能會出大公司。比如,目前看國內在涉及到房子、汽車等大額低頻的生活服務電商,並沒有做得很好,這個市場都是千億級的。如果有創業者能做到完整的商業閉環,那麼未來可能會出現百億美元市值的企業。另外,低額高頻的餐飲和外賣領域未來也會出現有實力的企業。在大資料雲端計算等領域,國內這一塊的企業規模和實力遠遠弱於美國,而國內在這一領域的需求市場很大,這一塊具有很大的創業機會。
在今天這樣的創業盛世下,相信企業只要專注於自己細分行業的產品和服務,以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將商業運維做到盡善盡美,一定會不斷接近成功。雖然大部分風投公司和基金公司關注的都是大平臺,爭取做到百億規模,這對許多創業者而言未必能做到,但是不妨礙創業者去做小而美的企業,尤其是在服務生活領域,利用網際網路去改變一些行業。
投資者青睞戰略新興產業
金科已經開始關注創業市場。在長沙,金科已經有科技產業園落地,園區引入的主要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醫療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未來,金科的產業園也會在重慶甚至全國複製。
金科主導投資的孵化機構也已成立,孵化投資的物件包括節能環保、醫療健康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與地產相關的創新型企業。創業團隊的創新能力、執行力和協作能力,是我們考察投資物件的重點。
除了投資具有成長潛力的創業企業之外,金科的孵化機構還具有向內部輸送“新能量”的責任。目前,金科正在全力打造社群綜合服務板塊。依靠全新的網路平臺,金科原有的物業服務體系將轉變成為一個更為全面的綜合股務平臺。這一全新平臺的建立,則需要更多的創新團隊和配套企業。
網際網路領域還有很多機會
我認為,網際網路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創新。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提供了更大的平臺和更大的機會,在細分領域和垂直領域還有很多機會。中國的網際網路化才剛剛開始,很多行業還沒上網。而且,我相信,在商業模式甚至技術領域,可以看到中國領先世界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