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祕密有感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密》全書沒有深奧的教育論述,沒有教條式的文字,有的是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動及震撼!這不僅是一本對芬蘭教育的透徹剖析,也是一本提供給憂心孩子未來的父母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篇一

  前段時間,聽曉燕說,她們辦公室的老師都爭相傳閱一本有關芬蘭教育的書,熱議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訣。因此激起我的好奇心,也想學習學習。暑假裡,我終於如願以償,領到了《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密》這本書。在炎炎夏日裡,有它相伴,少了許多酷熱難熬的情緒,多了一些對當前的教育現狀的深思。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又有不少苦悶,彷徨與無奈。

  芬蘭,一個北歐的小國,全國有四分之一的地區都在北極圈以內,地理環境之惡劣,為何能讓經濟力和教育成果躍居全球第一?

  我從書中深刻領悟了教育的真諦,懂得了什麼是信任的、平等的、均衡的、為孩子量身定做的教育,懂得了教育如何真正實現對人的尊重,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寫的:“整個社會和教育體制對於人的關懷、對於人的信任、對於人的尊重,以及對於人生到底是不是一場要贏在起跑線的競賽的想法,是以更健康,更人文的深度,去釐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芬蘭沒有所謂的“資優班”,孩子滿7歲才入學,學校是沒有制服的,沒有督學,沒有精英培養,考試次數不多,授課時數最少,學校不排名,老師不做績效考核。我很驚奇地發現,我們一直倡導的“不讓一人落後”、“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理念在這個只有500多萬人口的小國得到了實現。

  一群學生興高采烈地一起做飯,包括帥氣的男孩;一群學生踩縫紉機,織布縫衣或拿起長針織毛衣,不分男女;一群學生用電氣鋸切割木頭,包括嬌氣的小女生……這場景出現在課堂,你相信嗎?在芬蘭,這不是神話!在國際經合組織對全球40多國中學生進行的測評中,芬蘭學生的整體表現超乎尋常,其他國家學生失敗率超過20%,芬蘭不到5%,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評量成就,讓芬蘭一舉成名!

  芬蘭教育不倡導學生從小就與人競爭,而是注重啟發協調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生命價值,建立可以一生遵循的正面學習心態。他們認為,競爭讓人心的良善和互助喪失,使社會趨向功利和惡性競爭,不通過競爭依然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校正自己的學習目標,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他們更多地關注學習對每個個體的作用,以及學生自身對學習的感受。通過學習眷注自己的內心,這是對人探索新知的深層次的追索。比如他們的學科教學採取“見樹又見林,先見林,再見樹”的方式,先啟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整個學科有所瞭解,淡化細部知識演練,這和我們的思維截然不同。比如游泳課,老師會讓學生先玩水,不懼怕水,體會水中樂趣,不急於教學生蛙泳、仰泳等泳姿,讓學生自由逐浪,沉浮自如,一段時間後,學生真正喜歡了這項運動,學習動力自然產生。

  如果說平等是芬蘭教育的內涵,那麼信任就是芬蘭教育的核心。尊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社會需要各種不同人才;儘可能地不比較,不評分,所有的學習動力來自於個人的成就感,包括老師,這種成就感不是簡單的賞識,而是制度層面的保障,文化層面的推崇,信任老師,信任學生。依據憲法規定,芬蘭的老師可以自由選擇上課的方式、內容,有充分的教學自由度和課程自主權,自行決定教材與教學內容和進度;老師不批改作業,而由學生自行訂正。他們認為“賦予自由,就是責任的開始”。

  “人生真的不是一場贏在起跑線上的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一段一段的機械式的操練,固然能讓孩子們一時之間在分數上比個高下,但對啟發與養成一生的學習樂趣毫無幫助;只能讓大家在害怕輸在起跑點的陰影籠罩下,反而看不到學習過程這一片片美麗的學問森林。”在芬蘭,一生中最重要的啟蒙階段,因為國家法律的健全,理念進步,老師賦予更多的愛心與耐心,以及更實在的教育方法,而能使學習不見得好,卻另有愛好的學生真正健康無憾地成長。

  較少對孩子生活和學習上的管制,並不代表完全沒有約束,這種約束是無形的,隱形的,是一種整體對於個體的足夠尊重。精英式教育受益的是少數學生,芬蘭式的普遍大眾式教育惠及的是每一個學生,帶來的必然是國民素質的整體提升。教師得到教育制度最大的信任,最大的受益者是學生,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踐行一個教師的職業道德,而不是功利地謀求個人成果。正如芬蘭前阿赫所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給他最好的人生”。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想,不是讓人有體面的工作,有大把的鈔票可揮霍,應該是讓人掌握生存的本領,讓人懂得尊重,獨立思考,讓人內心更加清澈,讓人活得有尊嚴,感覺幸福。如果有些國家的教育是如此,芬蘭應該算一個,這是他們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篇二

  芬蘭式的教法,是讓大家快樂地先“見林”。孩子去學習游泳,不似我們這般,每次練幾個動作,直到把所有的動作都學會,再練習游泳。他們是想在輕鬆的情景下,先讓孩子“玩水”,而不是馬上學游泳。不是一直強調要學什麼自由式、蛙式的“標準”動作,而是先讓大家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樂逐浪,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自行換氣、輕鬆游泳的樂趣。事實上,作者確實看到孩子在經歷了一段好像沒有真正在“練習”游泳的課程後,看到孩子很喜歡上游泳課,不僅學會了遊,學會了跳水、潛水和換氣,還隨心所欲地從蛙泳變仰泳,仰泳翻成自由式,一舉游上三五百米。

  我們現在的教學,其實真的是那樣,學生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但仍然不敢說英語。教師一味地教,卻忘記讓學生先了解英語的美,學習英語的樂趣與意義。

  作者在芬蘭參觀時,很多不同年級的孩子都能主動地用英語進行交談,而我們現在的孩子,卻對於故事中的生詞束手無策,除非你老師叫他,否則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學會。主動學習,在我現在教學的孩子身上真的是稀缺的品質。

  然而,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理念上的根本問題造成的嗎?

  其實,理念比課堂教學策略更能決定孩子的未來。

  也許,我們首先應該在學生剛接觸英語時就想方設法地讓孩子喜歡上英語,並始終讓孩子在興趣中前行,尋找新的方向。

  對於我們的教學,我們應該有更多的反思。

  篇三

  芬蘭,一個除了躍升全球經濟力第一名外,再一次讓世界看到了“教育奇蹟”。芬蘭對於我來說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國家名字,它既沒有美國的霸氣,也沒有俄國、英國、德國……的名氣。然而讀完了陳之華女士的《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密》之後,讓我對芬蘭的教育肅然起敬,刮目相看。敬佩之餘更多的是深思。 芬蘭是位於北歐的一個國家,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人口530萬,面積33萬8千平方公里。是世界高度發達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芬蘭這幾年來,國家整體清廉程度一連六年被國際透明組織評定為全球第一!芬蘭15歲中學生的教育水準,一直被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評鑑為整體表現首屈一指。從2000年開始,普受國際社會重視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針對全球40餘中學生,進行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個國家、40萬左右的15歲中學生參與測試。從陸續公佈的三次評量報告,讓芬蘭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國”,躍升國際媒體和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目光焦點,原因就在於芬蘭學生的整體表現太出色了!芬蘭學生們不只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專案上的評比排行高居不下,在數學、自然科學等專案,也和大家習以為常認定數理能力比較強的亞洲學生旗鼓相當。更可貴的是,OECD評量計劃的57個參與國的學生中,沒有通過PISA測驗的平均比例超過20%,但芬蘭學生受測的失敗率卻不到5%!這種均衡的教學成果,不僅讓學生得以在“人文”和“數理”兩大範疇之間正常遊走學習,還顯示出城鄉與貧富之間的教育資源與平等受教的差異,相當之小!“世界上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評量成就,讓芬蘭舉世驚豔!突然吸引了世人的好奇目光;一連好幾年,世界各國的大小參訪團體蜂湧而入,一心想要了解芬蘭教育成功的祕訣何在?

  一位芬蘭的校長說:“芬蘭教育為什麼會成功?因為,我們總是嚴肅認真地看待學校!我們學生來學校的目的,就是上課,不會去搞那些有的、沒有的活動和計劃!不像許多歐洲國家,我覺得他們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外務,實在太多了!”芬蘭學生在校時間不長,但是效率十足。芬蘭學校是有課來上,沒課走人,既沒有升、降旗典禮和師長集合訓話,也沒有一堆活動,大家課上完了就回家去。孩子們多半各自去上一些培養興趣與愛好的運動、音樂、藝術課,尋找自己往後大半生的生活樂趣與終生喜好。這與我們目前學校教育的“大而全”是不同的。我們的學校教育承擔著一切與孩子有關的事情,一旦有任何問題都是學校教育沒做好。當然偶爾也會有個別家長把孩子能夠火裡逃生歸功於學校安全教育搞得好。

  芬蘭人重視教育,是世界公認的教育體制最完善的國家之一。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主校區位於首府赫爾辛基的市中心,對應於中國來說,這所大學位於人民大會堂的位置。教育事業在芬蘭的地位,可見一斑。那麼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密是什麼?說起來一點也不神奇:一:眾生平等。二:社會資源向弱勢群體傾斜。這裡的平等,表現在城鄉差距小;教育資源共享;各地校舍與建築品質優良狀況相同;學校與地方圖書館分佈、藏書豐富情形相似;不論你我的出生和家庭,絕對保障享有高水平基礎教育;不論你是在芬蘭的哪個地方,你在學校所得到的教育是完全一樣的。芬蘭從不強調精英教學,只在乎不要有孩子掉隊,他們認為,有天分的孩子已經比別的孩子佔了優勢了,那麼就多幫助一下有可能落後的孩子吧——芬蘭是個小國家,學齡的孩子人數更少,靠紮實的教育和人才發展到如今的芬蘭,不能承受哪怕不到1%的人才耗損。

  芬蘭的學生是沒有制服的。若問,為什麼沒有制服?沒有制服,如何管理呢?在芬蘭,無論是教育專家還是普通教師都會反問你,教育的根本是什麼?是管理,還是學習?他們認為,教育的根本,不是讓學生穿上整齊劃一的制服以便管理,有限的教育經費也可以節省下來,用在對教育有真正意義的地方。歸根結底,一個國家教育的良好發展與秩序,是同豐厚的經濟、清明的政治、完善的體制、開放的文化心態所構成的良好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相互促進的。國家好,則教育好。教育好,則國家的未來更好。教育的本質是為了給孩子良好的學識、心態和人生,從而促進社會良性成長,是為了讓大家都好。如果脫離了好的社會氛圍而一味講求“精英教育”、“從幼兒園開始贏在起跑線”,這樣給孩子的,只是一生無盡去爭去搶的煩惱。天才與精英畢竟是極少數,大部分的孩子,要過的還是平凡充實的人生啊。 在芬蘭,那裡的教育處處都體現著公平。一個最基本也最平凡的真理。由此想到我們的教育,城鄉的差距,大城市與小城市的差距。每個地方的教育優先權。我們的不平等已經在教育中體現的淋漓盡致。教育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教育能提供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個相對的公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