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七十二賢澹臺滅明
澹臺滅明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歲,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澹臺滅明拜孔子為師時,孔子見他長相醜陋,認為沒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時,孔子問:“你在那裡得到什麼人才了嗎?”子游說:“有位叫澹臺滅明的,做事從不走小路捷徑投機取巧,如果沒有公事他從不到我屋裡來。***《論語·陽貨》載:“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孔子讓子游推薦人才,子游將武城人澹臺滅明推薦與他,後來澹臺滅明亦成為孔子著名弟子。***後來,澹臺滅明往南遊學到吳地***即楚國,後老死在楚國***。跟從他學習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學管理制度,影響甚大,是當時儒家在南方的一個有影響的學派。其才幹和品德傳遍了各諸侯國。孔子聽到這些訊息感慨地說:“我憑語言判斷的,看錯了宰予;憑長相判斷人,看錯了子羽”。
澹臺滅明,字子羽,魯國武城***今山東費縣***人。少孔子四十二歲。狀貌甚惡,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南遊至吳,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以為諾,名施乎諸侯。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言偃為魯武城宰,孔子問曰:“汝得人焉爾乎?”偃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不至吾處。”
今蘇州城南有澹臺湖,傳為其宅陷而成湖,湖口有寶帶橋,民國十八年***一九二八年***擬建公園,惜未成;又有澹臺湖大橋,飛架運河南北。
後世評價
傳言澹臺滅明長相十分醜陋,孔子在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覺得他不會有很大的成就。他希望子游可以給他推薦人才,於是子游就告訴他,澹臺滅明是一個很不錯的人,他沒有正事的時候從來不會來找我,做事情的時候也從來不會投機取巧、走捷徑。就這樣孔子接受了詹臺滅明,詹臺滅明成為孔子的弟子之後,更是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注重自己的德行,成為了孔子著名的弟子。詹臺滅明的這件事情告訴我們永遠不能以貌取人。
有一天,澹臺滅明帶著一塊寶玉要到河的對岸去,就在船走到河的中間的時候,忽然從水面上越出兩隻蛟,前後各一隻對船形成了夾擊,澹臺滅明這時候說,你們想要寶玉可以禮貌的要求我給你們,但是不能夠用武力來搶奪。於是他殺死了兩隻蛟,然後將寶玉扔到了河中,用這種行為來表示自己一點都不吝嗇。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重義輕財的人。
澹臺滅明學有所成之後,曾經到吳國講學,當時他的門徒達到了三百多人。總體上來說,澹臺滅明是孔子的弟子,儒家的知名學者,也是後世的七十二賢人。後世為了紀念他專門修建了澹臺祠,讓後人銘記澹臺滅明是誰,及其歷史事蹟。
對後世影響
戰國時,江西全境屬楚,那個時期中原諸國把不尊禮儀、不從仁德的地方稱為“蠻夷”。楚國為了與中原諸國融為一體,得到他們的承認,在治國、外交各方面以禮儀制度和思想作為行為準則。澹臺滅明離開孔子後就南下到達楚國,“從弟子三百人,設去就,名施乎諸侯”,足見澹臺滅明當時弟子之眾,聲名之大,後來這些深入南楚腹地,對楚地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也正因為這樣,那時候的南昌雖然遠離中原,但是地從來沒有被稱為“蠻夷”。
也就因為這樣,澹臺滅明在後輩的成就當中名聲一次次提升,最開始澹臺滅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廟大成殿前西廡內從祀孔子。到1624年明天啟四年,就附祀於關陽鎮“二賢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關陽司巡檢胡世祚把澹臺滅明由從祀曾子和子游升為主祀,從而“二賢祠”又改名“三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