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十哲子貢是哪裡人

  子貢是孔子弟子十哲之一,被孔子稱為瑚璉之器美稱。那麼子貢是哪裡人?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子貢是哪裡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子貢是哪裡人

  子貢是孔子門下得意門生之一,孔子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讚子貢能夠成大器,子貢一直以來以言語流利善於雄辯聞名,而且還曾經擔任過魯國、衛國兩個國家的宰相,子貢一生漂泊無定,居無定所,所以子貢是哪裡人也成了歷史學界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後代有歷史學家經過考證說,子貢是春秋末年衛國人,而衛國的主要範圍就是今天河南省的中部,跟孔子的家鄉離的很近,所以子貢很可能是衛國人。

  其實歷史學界對於子貢是哪裡人這個問題一直有很多不同的答案,由於子貢一生中流浪過很多個國家,所以一些歷史學家同時也認為他是魯國人,這樣說的依據主要是子貢曾經在魯國呆了22年,他擔任過魯國的宰相,在他的治理下國家也漸漸強盛,魯國的國君也非常欣賞子貢,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是魯國人,他生在齊國,魯國只是他做官的地方。子貢最後去世的地方是在齊國,所以很多後人也認為子貢是齊國人,但是子貢只在齊國停留了很短的時間,他當時想經過齊國繞道去魯國經商,不過,可惜中途染病死在了齊國。

  總而言之子貢這一生流浪過很多個國家,他生在齊國,在魯國和曹國都曾呆過一段時間,最後在路過齊國的時候不幸染病身亡,幾乎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國家都留下了子貢的足跡,但是,子貢一直都是齊國人,這一點是無可爭辯的。

  子貢是怎樣的人

  端木子貢原名端木賜生於公元前520年,是當時春秋戰國時期衛國人,後來成為當時衛國和魯國的首相。還是儒學家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弟子十哲之一,被孔子稱為瑚璉之器美稱。

  子貢自小聰明伶俐,家境殷實。父親是商人,在其二十多歲時候開始繼承父業學道經商。在其虛歲二十六那年巧遇孔子並拜孔子為師。拜師以後端木子貢未留在孔子身前,而是周遊列國進行遊說講學。端木子貢非常尊師重道,孔子死後他在其靈前守夜三天,守墓三年。孔子死後不久端木子貢成為魯國和衛國首相,他從老師那學來的各種官場生存伎倆發揮的淋淋盡致,不久就取得了大王的信賴,他利用自己官居高位,不斷的周遊列國遊說,做生意,把生意做的風生水起。成為當時孔子弟子之中的首富。端木子貢在治國當中也別具一格,對外他主張和平外交政策,通過對話解決爭端,反對武力解決問題。對內他講究說教,對犯罪之人進行說教使其深刻檢討悔過自新。

  端木子貢因病於公元前456年病逝,享年64歲,葬在現如今的河南省鶴壁市西北方向的浚縣,當時的墓地位於浚縣縣城東南張莊村,墳前是浚縣人民政府豎立的大青石墓碑,上面刻有“先賢端木子貢墓”,顯示出家鄉人民對這位儒家弟子的愛戴之情。端木子貢一生經歷豐富,尊師重道,誠善盡孝。後人對他評價極高,他在推動歷史的程序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的意思

  子貢問,如果有人既能給老百姓謀取利益,又能幫助所有的人,這算是仁人嗎?如果放在當今社會,這豈止是仁人,可以稱之為上帝,菩薩,能夠解救世人。

  現在有一些被稱為父母官的人卻不做為人父母的事情,在百姓心裡地方官員就是天,可是這個天卻不能給百姓們帶來更多的福利。現在有很多人見到馬路上摔倒的老人不敢上前扶一把,難道只是大家都冷眼旁觀,覺得事不關己嗎?現在有多少人看到歹徒行惡時能夠奮勇向前,見義勇為呢?這一個個案例告訴我們,現在社會,博施於民者不多,博施於民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不是所有的官員都不為百姓做事,只是一部分官員的行為讓百姓寒心了;並不是所有人都不想去扶路邊上跌倒的老人,只是碰瓷事件太多了,大家都不敢上前了;不是所有人都不想見義勇為了,而是很多人不能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了。這是現在的現狀,這也是子貢所說的博施於民的困難所在。

  當想起中國傳統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時,我們就想到了中國著名大思想家子貢提出了“如有博施於民”的仁的思想。可是,這仁義道德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又有多少人心裡想的和實際行動相輔相成呢,只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文化,也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做仁字記心頭,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