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哪裡人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諡伯陽,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老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關於“”在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有明確記載過老子故里:“老子者,楚國苦縣厲鄉曲里人也”,解開老子的籍貫,應該就是從史記開始的,而探究“楚縣”到底在什麼地方,至關重要。

  現在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老子是河南鹿邑人,這種說法在一九九零年之前爭議並不多。直到一九九零年之後安徽對提出異議以後,關於老子到底是哪裡人才有了爭議。安徽渦陽縣通過研究歷史古籍對老子的記載還有對當地出土文物的考古,發現了大量可以證明老子是春秋時期的宋國相人,也就是現在的渦陽縣人。

  但是這一說法同樣遭到了質疑,因為根據歷史地理學家的發現,如果老子是渦陽縣人,那麼就是說在幾十裡的地方同時出現三個縣——真源縣、鹿邑縣以及亳州。而這種地理分佈是非常不合理的。而鹿邑縣其實是屬於亳州的,也就是說老子應該是亳州人,但是當時的亳州和現在的亳州是不一樣的,春秋時期亳州是在河南省,所以老子是河南鹿邑縣人這一說法更能站得住腳。

  不過,這兩個地方各有各的說法,關於的一系列證據不過是基於史實的推測,並不能完全的確定,所以任何一方都堅持自己才是正確的,至於老子到底是哪裡人,現如今也不好辨別了,只能說,輿論更傾向於河南鹿邑縣這一說法。

  老子簡介

  老子, 姓李名耳,根據歷史記載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前470年左右,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出生在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又名老聃,有傳聞說他一生下來毛髮就是白色的,所以當地的人稱他為老子。

  老子大約活動在春秋時期,曾經在東周國都洛邑擔任守藏史這一職位,這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老子博聞強識,據傳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向老子問好並請教問題。老子晚年時期在函谷關乘坐青牛向西去,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道德經》又名《老子》,可惜的是《道德經》真跡最後不知所蹤。

  《道德經》富含豐厚的辯證法思想。在現代,老子哲學和古希臘哲學一起形成了人類哲學上的兩座不可比擬的高峰,老子也因為他深奧的哲學思想而被後世尊稱為“中國哲學之父”。

  後來莊子傳承了老子的思想,並且和儒家、佛家思想等成為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在道教出現之後,老子被後人尊稱為“太上老君”。甚至從漢代開始,歷代皇帝會去河南鹿邑祭拜老子。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張是"無為而治",他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用“道”來解釋萬物的演化過程,他的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他的思想主張主要體現在在《老子》這本書中。

  老子的故事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傳於世,下面我們就說說其中的一個。在司馬遷的《史記》裡面,記載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有一次孔子帶著眾弟子走到東周時去拜訪老子,老子喜歡清靜,面對一群“遠來之客”,有點不知所措,但他沒有怠慢,立即走出門外,向這群人問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見到門前的老者清雅脫俗,知道這個老者就是老子,於是上前恭敬地請求賜教。

  老子最煩繁文縟節,所以對孔子笑了一聲,答道:“先生說重了,我沒有什麼可以教導您的。不過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裡簡陋,倒是可以閒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時日。”

  孔子一貫是比較拘謹的,看到老子的灑脫,他非常向往,不過依舊還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禮行事。雖然老子的態度非常謙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著禮儀行事,點點舉動都不敢逾矩,所以顯得十分拘束。兩人在屋中談了一陣,老子便覺得孔子太過嚴肅,十分無味,於是就對孔子問道:“您千里而來,想要向我討教所謂的‘禮’,是吧?那麼我請問您,您所說的‘禮’,是根據什麼而說的呢?”

  孔子一愣,隨即回答:“大抵是先聖周公‘制禮作樂’而來。”

  之後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對於孔子的古板實在是不敢苟同,兩個人的談話也頗為尷尬,後面也就沒有再繼續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