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哲學論文

  學習任何學派的哲學,首先必須得問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哲學”。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什麼是哲學?

  學習任何學派的哲學,首先必須得問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哲學”。一般學過西方哲學史的人會說,“哲學就是愛智慧,只要你在求知便是在研究哲學”。個人看來,這樣的回答顯得太空洞和寬泛了,一下子就把哲學給神“高大上化了”。其實,個人比較贊同的回答是,“哲學就是系統化的世界觀”。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即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連精神病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只是常人無法理解而已。說到這我便想到,在很多人眼裡,似乎哲學家也是“瘋子”,因為他們的世界觀也無法被常人所理解;這讓哲學家們著實尷尬,也使得哲學變得那麼的“高高在上”,令普通老百姓無法觸碰。然而,其實哲學並不像大傢伙所想象的那樣抽象難懂;恰恰相反,她通俗易懂,只是在所謂的哲學研究者筆下被“高大上化了”。

  好了,繼續接前文說。剛才說到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那麼是不是人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哲學觀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哲學觀和世界觀有一個重大的區別,那就是哲學觀是體系化了的世界觀。舉個例子就能理解兩者之間的區別,雖然這個例子可能有些不恰當: 世界觀好比一所能夠用來蓋一所房子的所有材料,只是被散亂的堆積在一起的;而哲學觀就是一所用這些材料蓋起來的房子。相對而言,世界觀很不穩定,因為這些被堆積起來的的材料可能慢慢的被偷走,或者被替換,易隨波逐流;而哲學觀卻很穩定,因為她已經是一所房子了,你要摧毀她,必須把她全部推到,只能通過“洗腦”的方式。好了,說到這,大家應該很清楚什麼是哲學觀,什麼世界觀了。然而,需要強調的是哲學觀對人的作用,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有什麼樣的哲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從而就有什麼樣的行為”。舉個例子你就明白,精神病人的哲學觀/世界觀會使他們形成指導自己“特殊行為”的方法論,後果,額.........你懂得!說到這,對哲學本質的解釋就告一段落了。另外,還一點需要強調,我這裡是淺談哲學,因而很多哲學問題不會去深究,下面寫的也一樣,否則的話我就真的被你們當成“瘋子”了,我可不想那樣。

  各位,現在是不是開始覺得哲學不像你們想象的那樣玄乎了,如果是那樣的化,請耐心地、認真地且略帶思考地,繼續往下看。

  前面說了哲學的本質,只是給哲學下了一個定義而已,只是跟你們說了一所“房子”,但是對於“房子”到底是怎麼樣的、裡面究竟有什麼,我還沒有提到半個字。現在,我就來和你們說說“房子”。但是,有點遺憾,在此我只能向你們說一說我自己的這所“房子”,至於亞里士多德、柏拉圖、蘇格拉底等其他哲學大師的“房子”,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不過在看他們的“房子”之前,請先到我的“房子”裡面來坐坐,因為我的“房子”離你們比較近,呵呵!

  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信仰者,因此我的房子就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材料蓋起來的,雖然目前還有些簡陋,但有個遮風避雨的場所,至少不會讓我成為隨波逐流的“流浪兒”。因此,我下面說的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不過在此之前,我想強調一下,或者說,給你們普及一下知識。我們通常所說的馬克思主義包過三個部分,分別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實踐哲學、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而我下面要說的只侷限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人共同所創,故也稱馬恩哲學,以下簡稱“馬恩”。 好了,“廢話”說了一大堆了,開始說馬恩了。具體瞭解馬恩之前,先從巨集觀上了解一下她,她主要分為五個部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實踐論、認

  識論和唯物史論。另外,還有一點必須強調,這五個部分有機的、辯證的聯絡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哲學體系,因而在看的時候,既要在區域性上理解又要在巨集觀上聯絡起來理解,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哲學觀。但是,在這一強大的哲學體系中,最重要的還是前兩個部分,即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合起來就叫辯證唯物主義,理解了這個就理解馬恩的一半,對於理解後面的三個部分起到基石的作用。

  馬恩認為哲學最根本問題就是存在和思維,或者說,物質和意識,主觀和客觀,兩者誰在前,誰在後。到底是先有前者再有後者,還是相反?下面我們就取物質和意識這一對“兄弟”來對哲學的根本問題加以說明。什麼是物質,什麼是意識,理解這個得動用一定的腦細胞,不過有我通俗的解說、生動的例子和幽默的表達,可以讓各位減少部分腦細胞的損耗。呵呵!有點自誇了,不行,得淡定。 物質,按列寧的說法就是:“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但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和反映。”哇靠,這句話,聽起來好抽象啊。記住,千萬要淡定,有我在,幫各位搞定它。其實這句話,壓縮起來就是一句話:“ 物質標誌著客觀實在,是對世界上所有不以人的意識的改變而變化的客觀存在物的一般的概括。 ”

  額......有人就說了,壓縮後的這句話我也理解不了。沒關係,這很正常,當初上考研輔導機構的馬恩哲學課的時候,老師上來就說了一句話:“物質就是客觀實在。”我當時完全理解不了,後來才漸漸理解。那麼我是怎麼辦到的呢?舉個例子你就明白,此時你的面前有一臺電腦***沒準,會是一本書***,它就屬於馬恩所指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它的存在是必然的,你不能說我覺得它存在就存在,我覺它不存在就不存在。這讓我想起了關於好像是宋代的唯心主義思想家王陽明的一個例子,有一天他和朋友去某處賞花,他的朋友調侃他問:“王兄,按你的說法,這朵話花存在嗎?”王大師很淡定地說話了:“我來看此花時,此花於我心中盛開;我未看此花時,則此花與吾心同寂。”哎呀呀,不愧是大師,想法就是同常人不一樣。王大師的觀點當然是有歷史意義的,這一點不能否認,但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各位朋友還有與之相似的觀點,那得趕緊,藥不能停啊!用什麼藥呢?馬恩開的處方藥,作用是治療唯心主義思想疾病,保證是藥到病除啊。

  所以,以上就是我對哲學的基本認識。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