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一生是怎樣

  季羨林是中國語言及文學方面的行家,季羨林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在了文學研究上。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季羨林的一生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季羨林的一生簡介

  季羨林生於1911年,卒於2009年。季羨林從小出生在山東省聊城市一個十分普通的農民家庭,因為父親沒有很好的承擔起家庭的重任,全憑母親一人,因為家裡窮買不起課外書,因此季羨林在啟蒙教育階段幾乎就只能學到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在季羨林剛成年後便被家裡要求娶了一位知識水平低的傳統婦女,儘管交流有障礙,但他們也十分和諧的度過了彼此的一生。

  在六歲的時候被叔叔接到濟南讀小學,初高中,雖然當時季羨林成績一般,但他在文學及語言方面的天賦已經顯露出來,在高考中成功考取清華大學,專修小語種德語,在這期間季羨林對語言學十分感興趣,他十分用功的學習換來的是知識的碩果,在此時期季羨林已經有機會發表各種論文,之後去了德國讀研究生博士,在順利完成學業後,季羨林回到北京大學教書,職位是節節攀升,因為能力高,從主任升到了副校長的職位,最後進入科學院。在新中國成立後,還擔任著政協委員一職。因為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季羨林還學習了梵文等因此對佛學及歷史也有著一番造詣。所以季羨林有能力擔任中國語言學會長一職位。

  季羨林婚姻怎麼樣

  季羨林從小生活在叔叔家,然後再十八歲的時候就和彭德華結婚了。季羨林婚姻是典型的舊式婚姻,父母之命,但是彭德華只有小學文化,其實說起來和季羨林並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在生下兒子之後,季羨林覺得自己的婚姻太過窒息於是離開。之後的十年時間季羨林都在德國留學,還結識了一位德國的女人。

  這個德國女人和季羨林非常的默契,並且還幫助季羨林列印論文,他們走過了哥廷根的每一個角落,季羨林雖然對自己的婚姻有些失望,對這位德國小姐也有些喜歡,但是季羨林身上的責任感讓他停止了這份感情,並且回到了中國老家。

  季羨林婚姻中,其實雙方都是不幸福的,就連他的兒子季承也認為彭德華是孤獨的過了一生,她沒有享受到來自丈夫的關愛,在季羨林出國那麼長的時間內,彭德華在老家照顧長輩,撫養孩子,為這個家付出了一生,但是她和季羨林婚姻卻是冰冷孤寂的。

  季羨林的這種做法也讓兒女們對他很有意見。但是季羨林卻也是無奈地。當時他的包辦婚姻讓他感覺到痛苦,可是他沒有勇氣反抗舊式的規則,只能讓這段婚姻,這樣慢慢過下去。

  季羨林人品怎麼樣

  季承對於自己的父親始終是無法理解和釋懷的,在他小的時候,父親出國留學,回來後又對他的母親冷漠,這是季承心病的主要根源。但是在德國期間,季羨林曾經和一位德國女人有過感情,但是他知道自己是有家庭子女的,為了身上的責任他毅然回國。這樣的人其實非常有責任感的,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季羨林人品嗎?他明明可以放棄,可是卻毅然承擔,只能說明季羨林人品非常的出眾,他是一個自制力和責任感都非常強的一個人。

  除此之外,其實季羨林人品在其他問題上也可以看的出來。在學術研討和工作中,季羨林總是耐心的傾聽每一個後輩的觀點和言論,細心的指導和用心的發表自己的看法,季羨林還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場所提拔這些年輕有為的後輩。而且在和自己同時代的人們身上,季羨林也願意謙虛的學習,季羨林人品定然是好的,是讓人無話可說的。

  在生活中,季羨林同樣是一個自強自立的人,雖然有保姆在,他也願意自己清洗床單被罩,自己能做的,絕不願意麻煩別人。而在其他事情上,季羨林也是非常出色的,他願意自己設立獎學金制度,鼓勵每一個出色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