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下冊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是七年級生物教師上好課的前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生物下冊教學設計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學目標

  1.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過程。

  2.自主學習,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根據實驗資料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3.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教學重點

  1.尿的形成過程。

  2.對資料的分析和對尿的形成過程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人體泌尿系統的模型和掛圖,準備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和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製作動態的尿的形成過程的課件。

  學生:預習本節內容,蒐集有關人體泌尿系統方面的資料。

  課時分配1課時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

  1.排洩和排遺

  凝神專聽,產生好奇心,猜測。

  閱讀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為了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通過閱讀能區分排洩和排遺,知道其他的排洩途徑。

  創設課堂氣氛。提問:同學們在每天的課間時不時地都要往一個地兒去。這地點是哪裡?去幹什麼?人為什麼要排尿、排便?引導學生閱讀本章引言。

  帶著問題、疑惑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設疑,引入新課:你想知道尿是怎樣形成的嗎?請讓我們走進本節課吧! 學習新知識。

  2.泌尿系統的組成

  觀察泌尿系統的掛圖、模型,四人一組,分組討論相關問題,記錄並交流討論結果。

  2.1通過觀察,結合收集的資料和已有知識進行思考、推測,得出: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組成,尿的形成與血液迴圈有密切關係的結論。

  2.2提問:

  2.2.1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各有什麼功能?

  2.2.2尿是在哪兒形成的?這個器官與血管相連嗎?有哪些血管?

  2.2.3你認為尿液的形成與血液迴圈有沒有關係?

  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給予評價,並鼓勵其他學生回答。

  在總結後質疑;尿液在泌尿系統中是怎樣形成的呢?

  3.尿的形成

  3.1腎單位是腎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對質疑進行思考。觀察腎的內部結構課件,對腎的內部結構做大致描述。在教師的引導下,瞭解腎單位是腎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並瞭解腎單位的基本組成。

  出示動態的從腎剖面到腎單位的放大的課件,結合課件講述,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認識腎和腎單位;

  提問:你能大致描述腎的內部結構嗎?採用競賽方式,鼓勵學生參與探究並對學生的描述給予積極評價。

  推測,帶著問題進行資料分析。

  3.2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在尿的形成過程中對血液有過濾作用,腎小管對水和營養物質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四人一組,認真閱讀資料,對P82表格中的資料進行分析比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並結合觀察腎內部結構的課件,推理、討論、表達、交流。

  質疑:血液流經一個腎單位的過程中,血液會不會發生變化,血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展示腎的內部結構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腎小球、腎小囊壁和腎小管的功能。

  引導學生:比較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的成分有什麼變化,這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什麼作用?

  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卻沒有,這說明腎小管有什麼作用?

  比較尿液和血漿的成分,你認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質?

  得出: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對血液有過濾作用。

  腎小管對營養物質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餘的水、無機鹽以及尿素。

  閱讀課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過程和腎的各種結構的功能。

  4.尿的排出

  4.1閱讀P83課文中相關段落,瞭解尿排出的過程,再度思考教師在引言中提出的問題,加深理解排尿的意義。

  4.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過程,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對學生的質疑給予積極評價,並鼓勵其他學生解答。

  引導學生閱讀課文P83第二、三段內容,再次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尿排出的過程和意義。

  練習

  當人們患病時,醫生往往會檢驗病人的尿液。你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後,想一想這有什麼道理?在某人的尿液中發現有較多的蛋白質,想想看這可能是腎的哪一結構發生了病變?如果發現有葡萄糖呢?

  結合學生的反饋做出總結:

  佈置預習作業

  訪問有經驗的農民,瞭解人糞尿和化肥的優缺點以及各自在農田中的施用情況。

  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關係密切,充分協調好課堂教學多重關係,能促生教學資源,打造生物高效課堂。

  一、解讀教材,拓展學習內容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對教材學習內容展開深度解析,要從教材解析中找到教學設計突破的角度,通過學習舊知展開引導,形成新舊知識的有效對接。教師深入教材內容研究,為教學設計做好充分準備,也為課堂教學生成做好預設。如在學習《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時,為讓學生有更多直觀感知,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視訊,介紹人體泌尿系統構成。學生看得非常投入,教師針對視訊內容展開講解,然後拿出豬腎進行實物展示。學生都充滿好奇地進行觀察,教師給出具體引導。很顯然,教師對教材學習內容進行了深度解剖,為學生準備了相關視訊,還專門找來實物進行展示,為學生深入學習創造條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許多問題,教師對問題進行收集整理,形成重要的教學成長點。教學生成呈現動態特徵,教師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當教學生成出現時,要及時捕捉、及時處置,這樣才能發揮教學生成的價值和作用。

  二、創設情境,生成靈動課堂氛圍

  初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教師要注意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在啟用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期待教學生成的湧現。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生物學故事、引入謎語、列舉生活案例、提出懸疑性問題,還可以藉助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文字、視訊、動畫、音訊等材料資訊,為課堂教學順利展開渲染氣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積極性一旦被點燃,課堂教學就自然進入到佳境之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為學生學習創設適宜環境。在學習《血液和血型》時,教師設計多媒體課件,先提出自主學習思考題:血液是人體的什麼組織?它有什麼功能?血液是由什麼組成的?血細胞包括哪幾種?血漿的成分是什麼?它有什麼功能?血常規化驗檢查的專案主要有哪些?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學習,並自發進行討論。在展示時,有學生說血液由水、蛋白質、葡萄糖、白細胞、血小板和紅細胞等成分組成。於是,教師拿出一個裝有雞血的試管。血液已經開始出現分層現象了,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學生很快給出解答:試管上部為血漿,中間為白細胞和血小板,下面為紅細胞。教師給出肯定評價。學生回答問題難免出現偏差,教師要及時抓住這些教學契機展開引導,使教學快速步入正規。

  三、錘鍊語言,啟用課堂教學因子

  生物學課堂教學涉及眾多學術概念,教師的教學語言需要準確、縝密和富有邏輯性。為提升課堂教學氣氛,教師在教學引導、與學生互動時,教學語言要生動、幽默。教師語言與自身性格特質有密切關聯,這也是個人魅力的具體展現。錘鍊教學語言,這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也是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教師語言設計是一門藝術,面對同樣的教學問題,不同教師會用不同的教學語言進行解讀,其教學效果呈現出差異性。這就說明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重視自身教學語言的優化設計,從教學引導展開突破,為課堂教學生成提供肥沃土壤。在學習《人體內的氣體交換》時,教師展示圖表,讓學生猜一猜其中未知的成分:我們每天都要呼吸空氣,這些空氣包含哪些成分呢?學生回答:空氣由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組成。教師追問:我們吸入的氧氣佔21%,那撥出氣體中還有多少氧氣呢?吸入的氮氣佔78%,撥出的氮氣還有多少呢?吸入的二氧化碳為0.032%,那撥出時二氧化碳佔多少比重呢?吸入時還有0.5%的水蒸氣,撥出時水蒸氣會增加還是減少呢?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猜想。從教師語言設計可以看出,為追求語言的個性化特徵,教師故意不用同一句式發問,就是要增強語言的豐富性。學生面對教師的個性化發問,也不會產生審美疲勞。促生課堂教學生成資源,已經成為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意識。教師有效整合教學生成資源,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還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度,贏得課堂教學的主動權。

  作者:王波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