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叫絕的家教方式

  導語:當前家庭教育的突出問題不是教育而是關係,父母的誤區往往在於過於關注教育,卻忽略良好親子關係的培育。教育規律告訴我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校教育是這樣,家庭教育更是這樣,親子關係好,家庭教育才能成功;親子關係糟糕,家庭教育一定失敗。——孫雲曉;
 

    故事分享:一位臺灣父親

  天下父母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期盼自己的子女將來成為傑出人士,成為精英人才;雖然有些人會說只要孩子健康、快樂、正常就好。但要孩子有自信心,人際關係好,健康,快樂,就必須具有智商***IQ***、情商***EQ***、創商***CQ***這三種特質。 IQ 、 EQ 、 CQ 這三者其實就是教養成功的三大指標:愛、智慧與創造力。一個有智慧而沒有愛,憨憨的孩子,長大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可能會害人;一個有愛、慈悲而沒智慧的人,容易被人陷害;要有愛、有智慧而又有創意的人,才容易成功。這是臺灣實踐大學企業創新發展研究所及家庭教育與兒童發展研究所的陳龍安教授提出的3Q理念。

  3Q 除了融合 IQ 、 EQ 及 CQ 外,更重要的是取其諧音Thank you :感恩、惜福。我們希望孩子對己能自律,對人能感恩,對事能盡力,對物能珍惜,在家中心中有父母,長大入學心中有師長。從一顆愛心出發,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健康、快樂、成長、卓越。這也就是 3Q 教養的重要理念。

  陳龍安教授就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父親。他的兒子上高中的時候,曾經五門功課掛“紅燈”。他是學校禮賓隊隊長,出去的時候都是衣著整齊,並且很受女生歡迎。但是,學習怎麼會降得這麼厲害?

  陳教授就跟他兒子說,老師已經告訴我了,如果功課繼續這樣,你可能連禮賓隊隊長也當不了了。陳教授知道兒子非常喜歡當禮賓隊隊長,他說,我不要求你考多麼高的分,但至少要畢業吧。看到兒子很難過,他又說,要不我請人幫你補習吧。兒子說,不用,他可以自己讀。

  可兒子只是嘴上講了自己會讀,實際卻沒有行動。接下來的考試,他碰巧有三科及格了,陳教授就在家門口貼了海報:“陳世家族狂賀×××三科及格”之類的話。結果兒子一放學回家,就說他爸爸是神經病,說他討厭。
 


 

  陳教授知道兒子心裡不舒服了,就說,好,我明天撕掉。結果第二天,兒子上學了,陳教授也沒撕。晚上放學,兒子又看到,說你怎麼還不撕啊?並且說他從下禮拜不回家複習了,他跟同學約好了,去K書中心讀書。臺灣地區的K書中心就是指補習中心。

  兒子為什麼變化這麼快,原來是早上出門的時候,巷口的叔叔嬸嬸們看到他後,全部起立,還拍起手來,說你一定很厲害,你們家才會貼出這樣的海報來。我們都在這裡住了幾十年了,也沒有人給我們貼海報。陳教授的兒子就特別不好意思,所以,就下決心要好好讀書。

  後來,在兒子去K書中心之前,陳教授先去了離家不遠的K書中心。看到窗邊上有個位置,陳教授就找到了老闆,問這個位置有沒有人。老闆說沒有人。陳教授說,這兩天會有一個叫×××的男孩來,他是我兒子,你就把他安排在那個位置吧,但是不要告訴他我事先來過。老闆答應了。

  陳教授為什麼這麼做,是因為有的K書中心安全設施不好,他選靠窗的位置,是希望遇到危險可以迅速逃生。還有就是,這個位置剛好能從他家的巷口看到兒子的頭,他可以遠遠地看到他有沒有在學習。

  而這一切,他的兒子都不知道。很多事情父母一定要想到,並且一定要做得巧,不能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又給他一定的動力。只要細心、耐心,多用點心,創意父母人人可為。

  教不是為了給孩子灌輸知識。就如陶行知所說:教學要合一,有三個理由:

  第一, 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第二,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於學的法子。 第三,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