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本文主要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對財富問題的地位與作用進行分析與闡釋。

  Abs 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unifies the Marxist philosophy viewpoint,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explanation to the wealthquestion's status and the function.

  關鍵詞:馬克思哲學 財富問題 地位 作用。

  key word:Marx philosophy wealth question status function.

  近年來,我國加大對勞動價值論的深入研究,對社會主義發展十分有必要。但是對馬克思哲學中的財富問題卻沒有引起注意。筆者認為,在當前社會主義制度下,加強對馬克思財富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全面闡述人在生產力中的地位。

  根據馬克思哲學觀點,所有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並具備客觀“實體”特徵。但是,前人留下的生產力會在新一代中將它作為既定力量,併為“過去”注入“現在”的活力,轉變成現實生產力。可見,生產力的歷史就是“個人力量發展”的歷史。根據馬克思哲學中“真正的財富是所有個人的發達生產力”這一論述,是對財富問題本質的追問,這種生產力顯然就是“個人獨特主體的生產力”,因此具備“主體”特徵。正是在此基礎上,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自然力”與“人本身力量”的雙重享用和佔有。可以看到“,生產力”這一概念正是人的發展與生產財富的統一,並從中獲得“實體即主體”的本體規定,可見,生產力不是自然永恆的,而是歷史性地生成、發展、變化。

  在馬克思看來,人作為生產力中的首要因素,可以讓生產力的發展呈現迴圈型或者維持型,並實現生產力發展質的飛躍。人作為社會勞動的主體及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在前者還不屬於“發達生產力”,只有後者才是真正的“發達的生產力”。

  人作為生產力發達與否的衡量根據,在於個人能否在自由時間中獲得“勞動能力”與“真正自由”,能否在充分得以發揮的基礎上,作為最大的生產動力而反作用於勞動生產力中。因此,在當前社會自由時間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何讓人成為最大生產力,並真正在生產力中發揮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年來,學術界已經將對人力資本的研究,上升到國家與黨提升自身創新能力、建設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地位。

  二、人學意蘊中的重要意義。

  西方經濟學論文" target="_blank">經濟學家多用“物質”來界定財富,馬克思哲學中,卻認為:“人們為了創造歷史,必須保證生活、為了生活,又需要衣、食、住、行等各種東西,因此,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為了滿足這些需要的新材料,而並非物質生活自身”實際上就是生產財富的過程。因此,人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應該在歷史程序中不斷創造並使用財富。

  在人學語境中,財富是對人們具有一定作用性,並滿足人的需要的物件或者使用價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無論財富是什麼樣的社會形式,使用的價值最終構成財富的物質內容。因此,在物質生產活動中,物質產品是財富載體,因此物質產品的使用價值實際上就是財富的內容。馬克思已經對財富分為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兩大類。同時又將精神財富又分為兩大類:物質產品形式的精神產品、活動形式的精神產品。可見,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發展是沿著人的維度進行的。

  三、“以人為本”的財富發展觀念。

  當初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革命,主要以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高度發達生產力”作為物質的邏輯起點與基礎。由於當時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社會主義革命問題,因此更多關注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衝突,而並不是生產力自身發展問題。但是現在,社會主義國家在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同時,進入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時期,面臨了生產力嚴重不足問題,並需要加大發展生產力。因此,從財富對人的發展主體角度出發,再加上財富對於社會發展的動力,在生產力發展的作用機制中已成為現實問題。

  馬克思哲學從財富出發,體會人的發展;又從人的發展反過來理解生產力,最終從生產力的發展狀況來理解社會發展邏輯,這對大力發展生產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隨著生產概念的提出,雖然促進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不再以個人發展為主,而是依賴於生產力的發展主線。但是生產力自身的快速發展也要依賴於財富源泉,並真正開闢社會財富。正因如此,馬克思已經在《馬達綱領批判》中,將“集體財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湧流”與“他們的生產力增長”

  和“個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並作為發展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條件。從現實角度出發,當前“放手讓一切勞動、技術、知識、管理及資本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大力發展生產力,落實馬克思財富思想的實踐。

  以我國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社會主義通過大量生產並創造財富,實現社會生產力的全面發展,還應充分考慮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避免在生產資本主義財富過程中產生的“以物為本”的發展觀,以及由此產生的生活悖論、生產悖論及生態悖論,最終確立“以人為本”的財富發展觀。只有這樣,才能在確保我國社會生產已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等,促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並更好實現“解放與發展生產力”這一歷史任務,實現我國提出的“通過發展來提升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並通過發展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建立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奠定財富理論的基本地位與作用。

  參考文獻:

  [1]冒大衛。馬克思財富觀念的多維透視與當代價值[J].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2]趙峰。馬克思關於財富與人的發展關係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1***2***。

  [3]鄭必清。論馬克思關於自由時間與財富的思想[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4]劉宗碧。財富的主體本質及其實現問題———從馬克思的財富觀看全球金融危機[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1***3***。

  [5]莫凡。人學語境中的馬克思財富理論及其當代價值[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3***。

  [6]李榮軍“。以人為本”的財富發展觀與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要求[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