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婦女頭飾文化

  宋代婦女的頭飾和髮式非常豐富,特別到了宋朝的後期,由於禁令鬆弛,婦女的頭飾,尤其是貴族婦女的頭飾就更加的絢麗多彩了。為了能使自己更加美麗,她們還在髮髻的上下左右插上簪釵,常見的簪釵有鳥形、花形、鳳形、蝶形等等。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介紹

  冠梳是北宋婦女髮髻上最有特點的一種裝飾。冠梳種類繁多,其中有一種白角冠配合白角梳使用的冠梳是最流行的。冠是用漆紗、金銀和珠玉等製成的,一般很大,有的冠長達三尺,有的和兩肩一樣寬,冠上插的梳子也很長,而且不止一把,這種裝飾一開始的時候是在宮中出現的,後來普及到民間,併成為婦女的一種禮冠。

  宋朝婦女崇尚插梳,可以說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有的時候,由於左右插的梳子過多,在上轎或進門的時候只能側著頭進。這種情況還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對冠和梳的長度做了規定。這樣,冠梳的奢靡情況才有所收穫。但是一直到南宋的時候,婦女插梳的現象仍然是十分普遍的。

  另外,宋代婦女還有戴花冠的習俗,她們頭上除了戴冠,插簪以外,還插上各種各樣的花,有的是鮮花,有的是假花。當時有一種叫“一年景”的花冠就是把四個時節的花齊備地插在冠上、很受婦女們的喜歡。宋代婦女戴的有白角冠、珠冠、團冠、花冠、垂肩等。在髮髻上插上的有金、玉、珠、翠、花枝、簪子、釵、篦、梳等。髮髻崇尚高髻,另外還有“不走落”***在頭頂的髮髻***、芭蕉髻***橢圓形的***、大盤髻、小盤髻、便覺、朝天髻、包髻等等。

  宋代的貴族女子冠飾,在沿襲前世高冠、花冠的基礎之上,冠的形狀愈加高大,裝飾也愈加豐富。其中冠高有達1米的,冠寬與肩等齊。冠後常有四角下垂至肩,冠的上面裝飾有金銀珠翠、彩色花飾、玳瑁梳子等。戴這種高大的冠飾坐轎子時,必須側著頭才能進轎門。

  宋代女子髮型

  宋代婦女髮式多承晚唐五代遺風,亦以高髻為尚。宋代髮式仍可謂豐富多彩,無奇不有,亦頗具特性。

  雖然宋代也流行過梳大髻、插大梳的盛妝,然就整體而言,還是不像唐朝那般華麗盛大;面部的妝扮雖也有不少變化,但也不像唐朝那麼濃豔鮮麗。總而言之,宋代婦女的整體造型給人一種清雅、自然的感覺。

  宋代婦女很喜歡高髻,她們為了使自己的髮髻變得高一點,就在裡面摻上假髮,據說宋朝婦女的高髻還有高達兩尺的危髻,這些都是追趕時髦的結果。

  髮飾造型大致可分為高髻、低髻。高髻多為貴婦所梳,一般平民婦女則為梳低髻。“朝天髻”需用假髮摻雜在真發內。所以在當時還出現了專賣假髮的店鋪。“同心髻”與“朝天髻”有類似之處,但較簡單,梳時將頭髮向上梳至頭頂部位,挽成一個圓型的髮髻。

  北宋後期,婦女們除了仿契丹衣裝外,又流行作束髮垂胸的女真族髮式,這種打扮稱為“女真妝”。開始時流行於宮中,而後遍及全國。同心髻類似,髮髻根系扎絲帶,絲帶垂下如流蘇的“流蘇髻”;“墮馬髻”;“懶梳髻”通常是教坊中女伎於宴樂時所梳的一種髮式;“包髻”是在髮髻梳成之後,用有色的絹、繒之類的布帛將髮髻包裹起來;“垂肩髻”顧名思義就是指髮髻垂肩,屬於低髻的一種。至於“丫髻”、“雙鬟”、“螺髻”,則都是尚未出嫁的少女所梳的髮式。

  宋代皇后禕衣

  宋代皇后在受冊、助祭、參加朝會時服禕衣。其衣深青色,上有翠翟***一種小而鮮豔的鳥***圖案。衣領上有黑白相間的花紋,袖口、衣邊用紅色的羅為緣飾。腰服大帶,帶與衣色相同。蔽膝隨裳的顏色,上繪翟為圖案,青襪,舄加金飾,白玉雙佩。皇后親蠶時服鞠衣,用黃羅製成,形制如同禕衣,但無翬翟圖案。平日宴見賓客則服鈿釵禮衣,顏色不限。皇后服禕衣時,頭上也要盛妝,配以華美的九龍四鳳冠,插十二支花,兩鬢做寬;服日常的鈿釵禮衣時,頭上只戴鈿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