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婦女的頭飾介紹

  “衣者,章也”。在中國封建社會,服飾不僅有遮羞避寒,美化形象的功能,還具有明貴賤,別等級的重要作用。到了封建社會中後期,尤其在明代,這種等級制度更趨嚴苛。這從明代婦女的頭飾上就可略見一斑。按照佩戴者身份地位的不同,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明代婦女九龍四鳳冠

  能夠佩戴這種頭飾是普天之下女子的最高榮耀,因為只有身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后才能佩戴九龍四鳳冠。該頭飾由冠框、珠花、鬢飾、冠圈、頭巾幾大部件組成。據《明史》記載,皇后佩戴的九龍四鳳冠的冠框呈圓形,用九條翡翠雕刻的龍和四雙金鳳裝飾,最中間的那條翠龍口中銜著一顆大夜明珠,其餘的口中都銜著雨滴大小的珍珠。龍鳳的周圍環繞著由鑿成小片的珍珠翡翠拼成的雲彩。珠花分大小兩種,大珠花十二朵、小珠花十二朵,插在髮髻間。鬢飾用三隻博鬢,用金制的龍及翡翠雕刻的四十片雲彩裝飾,都垂掛著水滴狀的珍珠。冠圈由一副翠口圈和一副金口圈組成,翠口圈由翡翠製成,上面裝飾著珠寶及各色鈿花十二朵。金口圈由金製成,上面裝飾著珍珠數粒、翡翠面花數朵、珍珠環一對。九龍四鳳冠搭配著黑色絲織無頂頭巾一張,上面有用金線縫製的龍紋,頭巾上使用二十一顆珍珠。暫且不說手工費,光看這些裝飾品,就知道其價值不菲,也難怪皇帝的嬪妃們絞盡腦汁也要為爭奪皇后寶座拼地你死我活了。

  明代婦女九翟冠

  這是皇帝妃子、皇太子妃、親王妃以及公主才能佩戴的頭飾。雖然比不上九龍四鳳冠,但是這種頭飾同樣造價不菲。這種冠用塗漆竹絲或黑紗製作成框,用翡翠披覆,上面裝飾翡翠山雞九隻,金鳳四隻,都口銜珠滴。山雞和金鳳周圍旋繞著四十片珍珠翡翠雲,插大珠花九株,小珠花九株。另外配有兩個博鬢,都用鸞鳳裝飾,鸞鳳下方垂掛著珠滴。與九龍四鳳冠類似,九翟冠中也有一副翡翠口圈和一副金口圈,翡翠口圈上面裝飾著珠寶花色嵌金飾物九件,翡翠嵌金飾物九件;金口圈上鑲嵌著珍珠翡翠面花五件,珍珠成排玉環一對。九翟冠搭配著黑綾無頂頭巾一張,上面鑲嵌著二十一顆珍珠,頭巾上用金線繡有一隻鳳凰。

  明代婦女珍珠翡翠冠

  珍珠翡翠冠,顧名思義就是上面鑲嵌著珍珠翡翠的帽子。這種頭飾是官家女子才有資格佩戴的。因主人的地位身份不同,各種珍珠翡翠冠也不盡相同,最大的不同就是上面所插羽毛的數量。據《明史》記載,親王世子妃、郡王妃、郡主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七支雉羽裝飾;郡王長子夫人、鎮國夫人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五支雉羽裝飾;輔國夫人、奉國夫人、鎮國夫人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四支雉羽裝飾;輔國夫人、奉國夫人所佩戴的珍珠翡翠冠用三支雉羽裝飾;其餘下級官員的妻子和女兒佩戴的珍珠翡翠冠則不插羽毛,直接用金釵裝飾。

  明代婦女烏紗帽

  乍一聽烏紗帽,許多人自然而然會聯想起古裝電視劇中男性官員戴的那種兩邊有黑紗製作的長長帽翼的帽子。其實,在明朝,戴烏紗帽並不僅僅是男性官員的專利,宮中的女官也戴烏紗帽。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建立明朝稱帝后,為了突出宮中婦女的身份等級,同時便於管理,規定所有後宮中的宮女一律佩戴烏紗帽。這種烏紗帽和男性官員所戴的烏紗帽形制基本相同,不同的則是宮女所戴的烏紗帽上繡有精緻的花朵,帽前額頭上綴有圓珠,帽翼上垂有兩根結有珠玉的流蘇,當時稱為鬢梳。之所以有如此設計,主要還是為了突出宮女的性別特徵。

  明代婦女櫻珞

  到了明朝,封建等級制度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明朝對平民婦女服飾的規定近乎苛刻。明朝初年,朱元璋下令,民間婦女的禮服只能用淡紫色的粗綢,不能超越本分穿戴渾金衣服,不許用金線刺繡;袍子及衫子只許穿淡紫、綠、桃紅以及各種淺淡的顏色,不許穿大紅、鴨青、黃色的衣服,不準穿戴藍色絲麻織物;不準佩戴寶石首飾。不準用帷幕、不準戴珠寶首飾,不準佩戴鐲子臂釵。關於髮式,依照明朝制度,未出嫁的平民女子,髮式為梳三個小發髻;身份卑微的女僕,年幼的梳一對髮髻,年長的一律梳高頂式髮髻。平民女子的頭上只能使用銀鍍金的飾物。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不與朝廷規定相沖突的情況下,明朝的下層女性自己發明了一種非常好看的頭飾,這種頭飾非金非銀,而是將各種果核晒乾,摩成圓形,依照個人愛好染上各種喜歡的顏色,用線串成自己喜歡的樣式,蓋在頭上,這種頭飾在當時被稱為櫻珞,在廣大勞動婦女中廣為流傳。

  明朝各級婦女的頭飾之所以如此不同,主要還是封建統治者想通過服飾上的硬性規定,培養安分守己的順民,進而達到維護自身特權,鞏固統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