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簡短哲理小故事精選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不妨找一些勵志簡短哲理小故事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付出,得遇上對的人

  有一個雞蛋,非常天真的和石頭在一起了,磕磕碰碰,弄的自己身上傷痕累累,但雞蛋一直堅持著,終於有一天雞蛋受不了了,離開石頭。

  後來雞蛋遇到了棉花,棉花對雞蛋的每一個擁抱都是那麼的溫暖,雞蛋的心暖暖的,雞蛋才明白:不是努力堅持和忍耐就能換來溫暖。

  是要選擇對的,適合的,就會變的很輕鬆很幸福。

  再優秀,也得碰上識貨的人。

  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再真誠,也得趕上有心的人。

  再謙讓,也得面對珍惜的人。

  思想太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嚴,思想太多可能失去做人的快樂。——度也!

  掙錢是技術,花錢是藝術;能不能掙錢看智慧,會不會花錢看品味。——道也!

  對自己好點,這一生不是很長;對身邊的人好點,下輩子不一定還能遇上。——愛也!

  當我們是少數時,可以測試我們的勇氣;當我們是多數時,可以測試我們的寬容。——仁也!

  傷得起,拿得下,放得開,看得準,失得安,活得透,走得暢。活在當下——君也!

  :得與失

  在長白山區,一些獵人常在狼出沒的地方埋下一種“閘”,狼一旦踩到“閘”,腿就會被牢牢地夾住。當狼拼死掙扎逃脫無望時,就會果斷地將自己被夾住的腿咬斷,以求得逃生。

  狼用失去一條腿的代價,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狼的這種積極的“得失”觀,讓我 想到了另一種動物,它就是孔雀。據說,雄孔雀最珍惜自己的美尾,所以獵人專門選擇下大雨的時候出擊。這時孔雀的美尾已被淋溼,它擔心飛起會弄壞了美尾,所以寧願被捉也絕不動彈,於是紛紛“落網”。

  孔雀因害怕失去漂亮的美尾,結果丟失了整個自由和生命。

  當我們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時,多想想狼與孔雀吧,也許,我們可以從中學會樹立正確的得失觀,做出聰明而智慧的選擇。

  :每棵大樹都曾是種子

  作者:黃小平

  課堂上,有學生問,一個人怎樣才能創造人生的奇蹟呢?

  老師指著窗外的一棵大樹說,那是一粒種子。

  明明是一棵大樹,怎麼是一粒種子呢?學生想。

  怎麼不是一粒種子呢?這棵大樹,就是一粒種子成長而來的,就是一粒種子所創造的奇蹟,其實,每一棵大樹,它的前身,都曾是一粒種子,一粒微不足道的種子。老師說。

  說到這裡,老師把話題一轉,說,每一棵大樹都曾是一粒種子,但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長成大樹,一粒種子怎樣才能長成大樹呢?一個人怎樣才能創造人生的奇蹟呢?

  老師說,一粒種子長成大樹,不是從天上長出來的,而是從地裡長出來的,所以,一個人要創造人生的奇蹟,不能空中樓閣,而要腳踏實地。

  老師說,一粒種子長成大樹,是從冒出地面的一點芽苞開始的,所以,一個人要創造人生的奇蹟,哪怕是一星一點的希望也不能放棄。

  老師說,一粒種子長成大樹,不是一天就長成的,所以,一個人要創造人生的奇蹟,就別指望一蹴而就。

  老師說,一粒種子長成大樹,是因為每天都在長高一點點,所以,一個人要創造人生的奇蹟,每天都要有新的長進。

  老師說,一粒種子長成大樹,既享受著陽光的沐浴,也承受著風暴的襲擊,所以,成全我們人生奇蹟的,不全來自陽光的愛撫,還有那痛擊我們的風暴。

  :碎片的發現

  在考古界,有一個專業知識是人人必須掌握的:在器皿的碎片中,最大片與次大片的重量比是16∶1;而次大片與最小片的重量比也是16∶1。據此,人們能將凌亂不堪的碎片拼接到原處,讓那些價值不菲的器皿重新煥發出原有的光澤。

  發現這一規律的是丹麥科學家雅各布。

  一次,雅各布在家裡打碎了一隻花 瓶。這隻貴重的花瓶落地後立即變成一攤碎片。為此心疼不已的家人發現,出去傾倒碎片的雅各布突然不知去向。幾番周折,他們在實驗室裡找到了他。只見雅各布面帶微笑地將碎片一塊一塊夾到秤上,然後仔細地記錄著每一塊的重量。他發現重量在0.1-1克之間的碎片最多;1-10克之間的居次;而10-100克之間的碎片最少。他還發現,面積不同的碎片之間,重量比始終徘徊在16∶1左右。

  這一發現,令雅各布興奮不已,他又接連摔碎了家裡的其他幾個花瓶,結果,發現了同樣的規律。

  生活中,像打碎花瓶這樣的小事人人都曾經歷過,但未必人人都能發現蘊含其中的道理。一顆細緻和善於觀察的心能幫助我們獲得意外的發現。就像雅各布,他在摔壞的花瓶中找到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