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兒童讀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的固定短語,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歡迎閱讀參考!

  篇一:一竅不通的故事

  殷紂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個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為,並不盡心朝政,沉湎於酒色,輕信寵紀擔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紂王有一個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他看到紂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著急,多次苦口婆心勸諫紂王改邪歸正,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紂王聽信了妲己的話,下令殺害了無辜的梅伯,並要把梅伯剁成肉醬。比干知道此事後,又急忙勸諫紂王,希望他不要聽信妲己的讒言,錯殺無辜,並說這樣下去是要亡國的。比干一連幾天極力勸諫紂王,引起了紂王的極大不滿。

  紂王憤怒地嚷道: 我早就聽說聖人的心有七竅,我要把他殺了,取出心來看個究竟! 紂王果真殺了比干,並挖出了他的心。孔子說起這件事,感嘆道: 紂王心竅不通,如果通了一竅,那麼比干就不會被殺害了!

  篇二:鵬程萬里的故事

  傳說,在遙遠的北方,有塊不毛之地,那裡有個無邊無際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裡有一種魚,其身寬達幾千裡,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鯤。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就是鵬,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開雙翅,宛如遮天的烏雲一樣。

  大鵬鳥乘著旋轉的狂飆盤旋向上,搏擊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它乘著旋風,直向高飛去,扶搖直上,衝入雲霄,一下子就可以飛出幾萬裡。如此遠的距離,大鵬鳥要過半年才能飛回到原來的住所休息。

  沼澤中有隻小小的雀兒,看見大鵬在高飛,不以為然地笑笑說:“它將飛到哪裡去呢?我跳躍飛騰,悠然向上,不過幾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叢中飛來飛去,自由自在,這也是極得意的飛行啊。它飛飛向幾萬裡外的地方,是為什麼呢?”

  後來,人們常用“鵬程萬里”作為祝賀或自勉的話。李白在《上李邕》中,寫道:“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漁家傲》中,寫道:“九萬里風鵬正舉。”

  篇三:脣亡齒寒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併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於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為我們借道。”晉獻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於放在自己家裡一樣嗎!”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脣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裡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車骨。面頰和牙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輔車相依”。嘴脣和牙齒,也是表裡相依的,嘴脣如果不存在了,牙齒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脣亡齒寒”,也叫“脣齒相依”。

  可惜目光短淺、貪財無義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道”,而且願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國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著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

  這樣,晉獻公在虞公的“慷慨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駐紮在虞國,說要整頓人馬,暫住一個時期,虞公還是毫不戒備。不久,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俘,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裡。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