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漢武大帝有感散文

  漢武帝在位期間數次大破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

  最近幾天一直在圖書館三樓的閱覽室裡讀《漢武大帝》這本書。兩遍,有了很多的收穫和感悟。

  讓我一點一點的整理思緒,這只是個開始,以後再有新的感悟或是新的理解就再補充進來。

  本書分三十個章節講述了漢武帝從繼位起到去世之間54年關於征戰匈奴和與幾個妃子之間的情感故事。

  按照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來串一下。

  一、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漢武帝劉徹***前157年—前87年***,漢族,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恆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諡法》說“威武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他是第一個建立年號的皇帝。

  漢武帝是漢景帝和王美人的兒子。王美人說她有一天做夢,夢見太陽入懷,第二天就有身孕,十個月後生下劉徹。所以劉徹有“太陽之子”的神話光環。因為漢景帝的姐姐劉鏢處於讓自己的女兒當皇后,自己以後生活地位不會改變的目的而與王美人聯手用各種手段打敗三個政敵,從而讓劉徹當上皇帝,阿嬌當上皇后。此中還有個“金屋藏嬌”的典故。

  其中這三個政敵有:1、當時漢景帝已經立為太子的劉榮。結果被廢。2、除掉劉榮之母粟姬。讓粟姬之兄粟卿去勸說皇帝恢復已經被廢的太子劉榮,結果被砍頭,粟姬也一氣而死。3、樑王劉武。他是景帝的弟弟,且景帝的母親當時的皇太后竇太后也十分喜歡劉武,景帝也有意向把劉武立為太子。但是劉鏢與王美人讓朝中老臣袁盎出面勸說皇帝,說傳位給兄弟而不給自己的兒子會引起天下大亂,所以皇帝改變了主意不立劉武為太子。但是老臣袁盎卻被樑王劉武派的刺殺手給殺死。

  漢武帝把漢朝通知成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武帝對老莊的著作感興趣,但是不像老莊那樣倡導的清靜無為——他要建功立業。

  但是在這些英才偉略的背後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渴望真愛的男人;一個注重孝親、孝子的人父人子;一個希求長生不老的凡人。

  當渴求長生不老的漢武大帝來到嶗山求長生不老之祕訣時,他面對蒼茫的大海,覺得心胸被巨浪衝刷的乾乾淨淨,靈魂也彷彿被巨浪精華,眼睛也被巨浪洗得明亮了。頓時,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明白了人生的意義。

  有一段話可以體現政治壯年之時的漢武帝的雄心壯志。“朕調集兵馬,像曲江之濤衝擊匈奴!突怒而無畏。遇者死,當者亡,決勝乃罷。”

  偉人大帝的千秋功過留待後人評說。

  二、張騫

  漢武帝決定要結束漢與匈之間長達七十年的和親政策,要採取武力征服匈奴。所以先想到的是和與匈奴有深仇大恨的月氏聯盟,一起出兵攻打匈奴。由於張騫是宮中唯一一個研究過匈奴的大臣,所以漢武帝打算派張騫出使月氏。

  其中有一段臨行前漢武帝與張騫的對話,很讓人感動。

  ----“萬一被俘,你準備如何?”

  ——“不辱使命,拼上一死”

  ——“臣將百折不回,完成使命”

  漢武帝解下佩劍,賜給張騫,說:“使團一出塞,你就是朕!朕的心將和你一起走進大草原,走進大漠。將和你一起迎接種種艱難險阻。我朝已經屈辱求和七十餘年,不能再屈辱下去!一定要打敗匈奴!!”

  之後張騫在未到達月氏的時候就被匈奴活捉,當時張騫“昂首持節,正氣凜然”,拒絕“去節墨面”。因為其拒不叛變,所以被當作奴隸在草原放羊,過著貧苦艱辛的生活。這之間,單于賜給他一個匈奴女子,實為奴隸,他和她生了一兒一女,小子超和小子娟。經歷十年之後,張騫終於與當時一同出使的甘父和佐瑪相遇,並一同逃出,到達月氏。雖然月氏歡迎漢朝來的使者,但是並未同意要聯盟,張騫沒有完成任務,空手而歸。

  之後張騫又與衛青,李廣等大將一同作戰,並繪製了匈奴地形圖。

  三、衛青

  衛青原是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的騎奴。在漢武帝正為朝中沒有出色的將領而發愁,出去找尋的途中來到姐姐家,見到了衛青。並評價他說:“這衛青十分精神,沒有絲毫奴氣,那神采倒像個指揮千萬軍馬的統帥,額頭寬寬的,閃爍著大智慧的光彩;兩眼炯炯有神,似藏著驚人的謀略;面容建議沉著,好像天崩地裂也不會使他驚慌失措。”

  衛青使衛子夫的弟弟。他在漠北之戰中跟隨李廣等大將,但卻勇立神功,表現突出。後來一度被封為前大將軍,屢立戰功,深受皇上器中。在一次出使匈奴的戰役中,李廣因年老而被皇上小用,被本在他之下但實際實力在他之上的衛青統帥而心裡不舒服,後知道是皇上的意思時,把劍自刎。衛青因此很自責。所以很器中李廣的兒子李敢。但是後來被李敢用箭刺中。他是霍去病的舅舅。後來皇上把平陽公主賜給衛青。

  四、霍去病

  霍去病是衛青的侄子。他把霍去病推薦給皇上,霍去病也確實作戰勇敢,足智多謀,經常以少勝多,多次重創匈奴的軍力,使匈奴很是害怕霍去病,也不敢小看漢朝的實力。皇上很器中霍去病,給霍去病修建府,並親筆題字“鏢騎大將軍”賜給霍去病,還按照自己在宮中的私密閣給他建了一個休閒養性的小閣子。但是霍去病卻說,“匈奴未滅,何以為家?臣請出戰匈奴!”

  霍去病猜測到是李敢刺殺了衛青,怕自己的舅舅會有殺身之禍,所以在一次陪同皇上校獵的時候,趁機用石頭殺死了李敢。皇上也猜出幾分,但是因為很器中霍去病,不忍失去這樣一位猛將,所以故意幫著他不追究。

  最後霍去病死於疾病,年僅二十五歲。皇上下令,厚葬霍去病。

  五、李陵

  李陵是李敢的兒子,李廣的孫子。他年輕有為,作戰勇猛。他帶領的五千步兵,各個武藝高超,是軍中有名的部隊。他在一次對擊匈奴的戰役中,主動要求皇帝只派他一個人帥五千部隊突擊匈奴。皇帝以為他是想脫離其所在軍隊而獨立軍工,所以很生氣,但在李陵的極力請求下,皇上被感動了,答應了。李陵在作戰中,很有技巧,很得軍心,屢戰屢勝,五千人把匈奴軍隊殺死數萬人。正在匈奴準備退回的時候,李陵的軍隊有一個人主動投降告密。說出了李陵只有五千人的情況,匈奴第二天猛擊李陵部隊,李陵讓部隊的人都四散逃離,他自己和副將領韓延年突圍。結果韓延年為了保護李陵而被亂箭射死。李陵被生擒。在被捉的時候,李陵面向難面,哭著跪拜,說:“皇上啊,李陵不能回去見您了”,此情此景被匈奴將領看見,也很感動,並且在作戰的過程中也知道李陵是個好將領,於是勸降。李陵準備假降,然後找機會回到漢朝去。在匈奴的幾年中,他一直穿著漢朝的軍服。單于把自己的女兒玫瑰娜賜給他,讓她抓住李陵的心,讓他的心和身體都留在匈奴。但是李陵卻始終沒有接受單于的安排。後來玫瑰娜告訴他皇上殺死他全家的訊息的時候,知道皇上的心裡在恨他,並認為這是公孫敖沒有膽量來救他而造成的,所以他誠心的歸順了匈奴,穿上了匈奴將領的服裝,梳起了匈奴的髮髻。還去勸蘇武投降歸匈奴。

  六、司馬遷

  司馬遷從一個史官的角度分析李陵,覺得他並不會輕易投降,也許是假降。但是因為當時皇上正在生氣李陵主動要求出戰還叛變,所以把司馬遷打入牢獄,只有兩條出路:拿錢贖,或者刑宮刑。司馬遷平時只有讀書研究歷史,而且其父也只是給他留下了這個官職並無錢財。他的妻子變賣了家中的所有財產,還找到了司馬遷的好友任安,任安變賣了自己家的財產,湊齊了送到宮中。可是晚了一步,他見到的是一個臉色灰白的司馬遷。

  七、衛子夫

  是衛青的姐姐,原來是平陽公主身邊的人。有平陽公主專門挑選而介紹給皇上。在被皇上帶回宮中之後就被皇上給遺忘了。在一年之後,宮中要清理後宮的時候,衛子夫表現的很有尊嚴,不像其他的宮女一樣極力引起皇上注意,而是主動要求出宮,而被皇上注意,想起了她。後其子戾被立為太子,且為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是皇后。但是因為後來皇上懷疑戾謀反而把衛子夫賜死。

  八、戾、江充

  江充謀反,但是卻深得年老的漢武帝的信賴。在江充的陰謀下,殺死了許多百姓。太子戾是個很正值的人,他擔心父王事業毀於一旦,於是決定除掉江充。假造聖旨,捉拿江充及其同謀。並私自動用了兵。導致皇上以為太子要造反。所以下令太子回宮當面說清。但是傳達口令的人故意陷害太子,不上報。太子逃到偏遠的地方。皇上後悔要把他召回的時候,太子已經先一步懸樑自盡了。含冤而死。

  九、其他人物

  1 、 聶壹。聶壹假扮成走私商人,到匈奴去貿易。對匈奴來說,***漢朝走私販是他們的朋友***然後商量謀反,之後再協助漢朝一舉消滅匈奴。

  這裡有一段聶壹與匈奴單于的對話,充分體現出他的辯駁能力。“幹掉官吏,朝廷豈肯罷休?我們幾百個走私弟兄能頂得住官軍嗎?我們如果鋌而走險,殺掉官吏,就當不成商人,只好落為草寇了!也許連草寇也當不成就上斷頭臺了。”“此事不可議。兩個人知道是祕密,三個人知道就不是祕密了。你要和三百弟兄上衣,不但不能保密,連性命也難保了。”“大單于,我們三百弟兄和一般的商人不同。搞走私得弟兄們同甘苦共患難,我們起過誓,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保密誓絕對保得住的。可是這件事太大,關係到每個人的性命,我要和弟兄們商議商議。”“你打算怎麼說服你的弟兄?”“一、我們走私商人地位低賤,殺了官吏,必須傾家蕩產,更或是身首異處。投奔大單于,還可保得住生命和財產。二、我們還想做生意,管理馬邑城,讓馬邑城成為特殊的城市,讓我們來管理,我們還可以從漢朝進東西。”

  2、 太子戾死後,皇上急切的在找一個太子。只有一個合適,但是他才只有6歲。擔心其母趙shu婕會向呂后一樣暴政,導致天下大亂。所以賜死趙shu婕,令霍去病的弟弟霍光輔佐太子。

  漢武帝在這之後不久就去世,結束了他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