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有感散文日誌隨筆

  小時候,放風箏都是自己動手做的。小夥伴們做的風箏各式各樣,有“幾何”形的,有蟲鳥形的,還有魚類形的。每當春天來臨,空曠的藍天中佈滿了各式各樣的風箏。它們神采飛揚,爭奇鬥豔,一派靚麗的情景,給原來靜謐的農村帶來了無限的生機。

  田野裡春風吹來,還有些寒意,但小夥伴們牽著風箏線奔跑得汗流浹背,每個人臉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形成了農村田野一 幅美麗的“童趣圖”。

  我感到羨慕,我也要做個風箏,體驗一下放風箏的樂趣。放風箏,必須先扎風箏,扎風箏最重要的材料是簾條和“貓頭紙”。為了找到簾條,我跑遍了左鄰右舍,後來在我一個遠方嬸子家看見了破舊的簾條,就趁人家不注意時偷偷抽了幾個拿回了家裡。

  晚上,我把廉條裁好,把它綁成“八角”形風箏的框架。接下來就是糊風箏 ,糊風箏需要的是一種“貓頭紙”,就是農村冬天糊窗戶用的紙,樣式如草紙、纖維粗,不容易扎破。我用母親用來糊窗戶的“貓頭紙”紮起來,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我把風箏綁好了。

  第二天,天微微發亮,我就起床了,來到了放風箏的聚集點------南石坡。這天天氣晴朗,微風輕輕吹來,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我經過多次試飛,風箏飛起來了。望著自己在空中搖曳的風箏,我心裡真是比吃了蜜還要甜。不多時,放風箏的小夥伴陸續來了,風箏佈滿了天空,遮住了藍天白雲。

  放風箏也有訣竅,風大時,風箏的尾巴要長,尾巴要重,否則,風箏就會扎頭。風小時,風箏的尾巴要短,尾巴要輕,要麼風箏就飛不起來了。

  連續幾天的放風箏,我和小夥伴都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之中,就開始了放風箏的競賽,就是看誰的風箏飛得高。

  當我把風箏放到了一定高度時,風箏線斷了 ,風箏在高空中向遠處飛去。原來,因沒有錢買風箏線,我把父親的建築工程線拿來當了風箏線。當風箏在相對較低時,線還承受住,當達到一定高度時,線承受不住,線斷了。我望著遠處的風箏,撒開腿向風箏遠去的方向奔去。

  不知跑了多遠,風箏在一個庭院裡落下,我快步走向庭院,當我的腿剛邁進大門時,火光和吵罵聲使我停住了腳步。原來,我們這裡有個迷信的風俗,風箏進了誰的庭院就給這家人帶來晦氣。因而必須把風箏燒掉,才能破解。

  望著被火燒掉的風箏,我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難受。它畢竟是我用心紮成的,是我的心愛之物,它給了我不少的幸福與快樂。

  每當我現在看見空中的風箏時,我就想起這件往事,心中充滿無限遐想……

  文/趙西安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