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明立國的歷史事件

  鄭成功在收復臺灣後,將臺灣改稱東都,赤崁地方更名為東都明京,其子鄭經繼位後,改東都為“東寧”,並以其為國號。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叛明立國的背景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李自成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建立大順政權;不久,滿清八旗軍又擊敗李自成,定都北京,並繼續向南方進攻。

  與此同時,明朝遺臣在南京擁立明宗室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史稱南明的偏安政權。在清廷欲取代明朝入主中原的態勢明朗後,南明轉而聯合各地的漢族武力抗清,但軍事不利,弘光、隆武、紹武、永曆諸朝廷先後遭清軍消滅。鄭芝龍所部原是隆武朝的主力,主要在福建境內活動;鄭芝龍降清後,鄭成功陸續接收其勢力,繼續在東南沿海武裝抗清。

  1658-1659年間,鄭成功大舉攻打江寧府***原明南京***失敗,實力大損;迫於形勢,決定奪取時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支配的大員以供部隊給養。

  叛明立國的經過

  鄭成功收復臺灣

  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正月***,鄭成功在金門誓師;他親率將士25000名、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次月抵澎湖,四月初二日***4月30日***抵鹿耳門。並利用漲潮出敵不意地在鹿耳門及禾寮港登陸。以優勢兵力包圍荷軍防守薄弱的普羅民遮城,並切斷荷軍水陸交通,不久,普羅民遮城守將貓難實叮獻城投降。

  四月初七日,鄭成功親率大軍對防禦堅固的荷蘭首府熱蘭遮城進行攻打。經派楊朝棟諭揆一投降無效後,即調集火炮朝城堡炮轟,然而在從大員市鎮朝城堡進攻時,卻遭荷軍居高臨下擊退。之後鄭軍即採取長期圍困,同時將多數部隊派往各地囤墾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五月二十八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得知臺灣戰況後,決定派七百人、戰艦十艘赴臺。七月初五日抵達。之後雙方稍有接觸,但均無較大戰事。至八月二十三日***9月16日***,雙方再度海戰,鄭軍經一小時激戰,擊毀荷艦二艘、俘小艇三艘、殺敵百餘人,其餘荷艦逃往遠海。

  閏十月,荷軍發動作最後一次攻擊,但仍寡不敵眾,之後又有日爾曼傭兵逃脫向鄭成功說明堡內荷軍士氣低落,並指出欲取熱蘭遮城,必先取其衛星碉堡烏特勒支碉堡***位在今安平第一公墓***,奪取該碉堡則可居高臨下炮擊熱蘭遮城最脆弱的四角附城。鄭成功遂於該月著手準備攻城計劃。

  十二月初六日***1662年1月25日***鄭軍於鯤鯓半島發動總攻擊,以大炮不停轟炸,當日即發出2,500發炮彈,其中1,700發左右打向烏特勒支碉堡,幾乎將之夷為平地,荷蘭守軍被迫自行炸燬碉堡殘餘部分後撤退。此役徹底瓦解了熱蘭遮城內守軍的士氣,兩天後大員評議會決定議和談判。

  大員長官揆一於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簽字於締和條約投降,至此,臺灣台江領地,盡落明鄭之手。

  明鄭在政治上以明朝之一部自居,奉南明永曆帝為正主,以永曆為年號,但實際統治者為延平郡王。鄭成功仍在大陸發展時,曾獲永曆帝特准設定六官方便施政,並可委任官職,武官最高許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鄭成功每次拜封官員,都請寧靖王朱術桂和明國宗室在旁觀禮,以示尊重體制。

  鄭成功來臺後,依然優禮明朝宗室,接待魯王世子朱桓、瀘溪王朱慈曠、巴東王朱江、樂安王朱儁、舒城王朱著、奉南王朱熺、益王朱鋯等等宗室到臺灣。1663年***永曆十七年***,繼位延平郡王的鄭經也迎寧靖王到臺灣,於承天府府署***今臺南市赤崁樓***旁的西定坊建立寧靖王府邸,並供歲祿。

  叛明立國的結果

  鄭成功將臺灣改稱東都,赤崁地方更名為東都明京,鄭成功的兒子鄭經繼位後,改東都為“東寧”,並以其為國號。依陳永華之議,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對內雖仍奉已死的明永曆帝之正朔,與中國內陸清朝之順治、康熙各朝互不統屬,始有開國長治之想,經營成效斐然。國外稱之為東寧王國,清朝史料稱之為東寧省。

  明鄭王朝雖奉南明正朔之永曆年號、禮遇許多明朝宗室,以大明延平王、招討大的身分號召恢復明朝;但實際上,明鄭未再擁立明朝宗室稱帝和監國。明鄭是一個獨立行政、以鄭氏王族為最高元首的獨立王國。

的人還看

1.中國歷史事件

2.古代不可思議歷史事件

3.古代中國歷史事件

4.中國古代著名歷史故事

5.秦朝重大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