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解讀孫悟空與豬八戒

  悟空八戒的友誼小船怎麼翻的?這就得好好說說了,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看完本文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電視劇版的《西遊記》,為了拔高孫悟空這個“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有意識的把其他形象給矮化或弱化了,尤其是他的二師弟豬八戒,而實際上,豬八戒的本事比孫悟空還要大。

  孫悟空和哪吒打架的時候,只戰了幾十個回合,哪吒就失敗而逃走了;但跟豬八戒,卻打得難分難解,從早上打到黃昏,仍不分勝負;只到豬八戒知道他們是西去取經的和尚,才主動停了手,跟孫悟空回去拜師了。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分別分析一下兩者的情況:

  第一個是出身。孫悟空是女媧補天的一塊靈石孕育成的,先天靈物;但豬八戒呢,天篷元帥,通俗點說,就是天界的海軍總司令,當然是豬八戒厲害了。

  第二個是本領。孫悟空會地煞七十二變,內容如下:障服、導引、服食、開避、躍巖、萌頭、登抄、喝水、臥雪、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穀、魘禱等。

  豬八戒是天煞三十六變,內容如下: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斗、迴天返日、呼風喚雨、震山撼地、駕霧騰雲、劃江成陸、飛沙走石、挾山超海、撒豆成兵、釘頭七箭等。

  雖然表面上地煞數量比天煞多一倍,但實際上那真是天差地別,當然是天煞三十六變更勝一籌了。

  第三個是戰鬥力。不管是看原著《西遊記》,還是電視劇版《西遊記》,一到在水裡打架的時候,孫悟空就不行了,還得豬八戒出馬。陸戰和空戰的,電視劇改編太過誇張。

  豬八戒自知本事這麼大,卻在西天取經途中沒有應有的地位,心中自然怨恨不少。但他深諳做人之道,拋開出身高貴的心理,心甘情願地伏低做小,老老實實開始了自己的長工生涯。

  可惜這種穩定不久就被打破了,第三者出現了,就是電視劇中挑擔的三師弟沙僧。如果沙僧真的像電視劇中演得那樣勤懇,豬猴之間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矛盾了。

  對於沙僧的加入,最高興的就是八戒了。因為按照正常的邏輯,豬二哥就能把肩上的擔子交給沙三弟了。可大師兄給了身高4米的新人沙僧分配了清閒的牽馬的活兒,而行李擔依然讓八戒來挑。八戒心中自然不滿,二人的小船這個時候開始有點小顛簸了。

  八戒終於忍不住了,不過他卻很有語言技巧,沒有直接提意見,而是先問悟空:“哥哥,你看這行李擔有多重?”

  悟空的回答很酷很傷人:“自從有了你和沙僧,我又不曾挑著,哪知道多重?”目空一切的作風彰顯無遺。

  八戒說:“四片黃藤蔑,長短八條繩。又要防陰雨,氈包三四層。扁擔還愁滑,兩頭釘上釘。銅鑲鐵打九環杖,篾絲藤纏大斗篷。”

  抑揚頓挫地算完了帳,八戒終於傾訴苦衷了:“這般許多行李,難為老豬一個逐日家擔著走,偏你跟師父做徒弟,拿我做長工。”

  不料,一番苦心傾訴沒有換來大師哥的絲毫同情:“老孫只管師父好歹,你與沙僧,專管行李馬匹。但若怠慢了些兒,孤拐上先是一頓粗棍!”

  八戒的脾氣實在不錯,依然心平氣和:“我曉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師父騎的馬,教他帶幾件兒,也是弟兄之情。”

  話說到這份上,體諒一下也是人之常情,不過悟空顯然是那種以堅持已見來捍衛尊嚴的性格,越是八戒懇求,他就越不答應,就以白龍馬身份尊貴為由,斷然拒絕了八戒的請求。

  至此,絕望的八戒開始怨恨悟空,兩人的小船開始漏水。

  可巧在五莊觀時,八戒無意得知了緊箍咒的祕密。

  出了五莊觀,就是白虎嶺,白骨精出場了。蓄謀已久的八戒充分利用了唐僧和悟空的性格弱點,不斷挑撥他們的關係,讓矛盾連續升級。尤其是那句看似隨意的大笑:“好行者!風發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

  以有心算計無心,唐僧果然中計,先是用緊箍咒把悟空折磨得死去活來,然後徹底翻臉,趕跑了這個勞苦功高但卻不討人喜歡的大徒弟。豬八戒一戰逆轉,成功復仇。

  到西天后,豬八戒的封賞最意外,一個淨壇使者。按照佛教的“臺階”,佛是最高一級,然後是菩薩,羅漢再次之,羅漢下頭還有什麼,唯獨沒有淨壇使者這麼個“崗位”。在佛家這一畝三分地上,豬八戒大人已完全成為了編外人員。

  八戒明明本事這麼大,但西行途中一直受壓榨,到西天以後也沒能揚眉吐氣,真是可嘆啊。

  豬八戒為什麼要敵視孫悟空:

  豬八戒把孫悟空當作敵人,這在西遊記故事中隨處都能發現,當然,這種敵人有別於戰場上殺得你死我活的那種死敵,它其實更接近於競爭對手。孫悟空本領大,取經意志堅定,心勁兒又高,看不慣豬八戒種種行徑,而豬八戒在高老莊被孫悟空搞得狼狽異常,路上又常遭孫悟空辱罵,心中對孫悟空一是懼怕,二是憎惡,三是必欲除之而後快。所以,豬八戒在最初對孫悟空是充滿敵意,深惡痛絕,他心中常想,除去孫悟空後,不但可以去掉取經團隊中對自己約束最大的人,自己也能一躍成為唐僧之下的第一號領導人物。沒了孫悟空,等於就獲得了無限的自由,唐僧管不住自己,沙僧打不過自己,白龍馬只是個腳力,取經團隊中再也沒有誰能拿自己怎麼樣。

  原著中——***豬八戒***與三藏道:“師父!吉人自有天報!師父餓了,教師兄去化齋,那猴子不知那裡摘桃兒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墜。”在這一段中,我們可以看出豬八戒對孫悟空十分不滿,孫悟空去摘桃子,豬八戒就詆譭孫悟空弄的飲食單一,搞得肚子不爽,腸胃下墜;對孫悟空一打白骨精後,豬八戒又開始惡語中傷,他是不逼的唐僧咒死孫悟空誓不罷休。而唐僧恰恰又聽信讒言,好壞不分,“果然信那呆子攛唆,手中捻訣,口裡唸咒”。

  孫悟空立即就悲劇了。唐僧第一次要逐走孫悟空,孫悟空極盡能說之事,曉之以理,求的唐僧終於回心轉意,豬八戒第一次借唐僧之手驅走孫悟空以失敗告終。孫悟空二打白骨精時,豬八戒又抓住唐僧膽小怕事和不信任孫悟空的弱點,公開挑撥。八戒道:“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著你做了這幾年和尚,不成空著手回去?你把那包袱裡的什麼舊褊衫,破帽子,分兩件與他罷。”看完這一段,筆者對豬八戒簡直是咬牙切齒,你個豬頭自己猥瑣也就罷了,還把別人說的那麼不堪。仗著有領導的庇護和偏愛,隨意惡意中傷競爭夥伴,這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這就是木秀於林的悲劇。

  孫悟空第三次打白骨精時,豬八戒的挑唆又更加升級,簡直是貫穿始終——八戒道:“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我們若撞在他的懷裡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唐僧聞說,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邊唆嘴道:“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軟,又信了他,隨復念起。

  這次,豬八戒的目的終於達到,唐僧如他願,逐走了孫悟空。一個團隊之中,師兄弟不像兄弟那樣和睦相處,而是處處排擠,處處陷害,這是領導的無能,也是整個團隊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