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蟬子為什麼對山神磕頭跪拜

  唐僧是佛子金蟬子轉世,為什麼要對山神磕頭跪拜?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唐僧見到的第一個神仙是觀音菩薩。當觀音顯露本相時,唐僧、唐太宗等現場所有人齊齊跪拜。從長安出發,唐僧遇到的第一個神仙是太白金星。老太白從寅口中救出了唐僧,臨別時留下帖子點明身份,唐僧立刻磕頭拜謝。哈密國境內,落伽山山神送來鞍韉,臨走時挑明身份。山神本是仙界地位卑微之仙,唐僧見了,是怎樣態度?原文說:“慌得個三藏滾鞍下馬,望空禮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識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煩轉達菩薩,深蒙恩佑。’你看他只管朝天磕頭,也不計其數。”

  唐僧乃如來佛祖二弟子金蟬子第十世轉世,更是如來欽定、觀音選擇的取經人。有這樣兩重身份的唐僧,在仙界的地位很是不凡。

  《西遊記》原著中對金蟬子的修為和地位沒有正面描述,但從如來佛祖身邊的親隨弟子阿難、伽葉可以推知,金蟬子在世時差不多也是享受普通菩薩級待遇。即比觀音、文殊、普賢、大勢至等四大菩薩要低,卻又比十八羅漢要高。

  觀音菩薩雖然只是菩薩,但在西遊世界,是與如來同等級的五方五老之一,在仙界的地位不但超過一切菩薩,更在許多佛之上。太白金星是九曜之一,同時又是天庭文官領袖,背後更是道祖太上老君。孫悟空面對六元之首的南極星君***壽星***,一口一個壽星老弟,但是,面對太白金星,卻總是恭恭敬敬。

  可以說,就算是金蟬子在世,對二人也要執晚輩之禮。

  觀音與金蟬子,地位雖然有高下之別,但總算是一殿之臣。落伽山山神再牛,也不過是一介山神,觀音的家奴而已,唐僧為啥要對他磕頭行禮,還不計其數呢?

  並且,唐僧不僅僅是此處,以後幾乎每次見到神仙,大到天尊高手,小到山神土地,唐僧一律跪拜,毫無聖僧架子。

  是唐僧太窩囊,還是唐僧很愚蠢?

  在我看來,都不是。我看到的唐僧,既不窩囊,也不愚蠢,反倒稱得上聰明睿智。逢仙必拜,乃是唐僧多番思考後,做出的最佳選擇。

  大家看唐僧對落伽山山神說的那兩句話,頗有味道。

  其一:弟子肉眼凡胎,不識尊神尊面,望乞恕罪。

  面對落伽山山神所化之老人,唐僧毫無失禮之處,為何他要道歉呢?

  其實,唐僧不是為自己道歉,而是為徒弟孫悟空道歉。

  因為偷繩子事件,孫悟空與山神鬧得很不愉快。落伽山山神是奉了觀音菩薩的命令前來送鞍韉。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山神空手而來,那也是代表觀音。更何況人家送來了取經團隊最為急需的鞍韉。

  落伽山山神雖然只是一介山神,實力與孫悟空完全不再一個檔次上。但是,“打狗還要看主人”。孫悟空對山神出言不遜,態度高傲,必然傷了山神的自尊心。若那山神有事沒事在觀音菩薩面前詆譭孫悟空,離間觀音菩薩與取經團隊的感情,那唐僧的日子也不好過。

  其二:煩轉達菩薩,深蒙恩佑。

  唐僧說得明白,他看似在對落伽山山神磕頭謝恩,其實人家謝的是山神背後的觀音。觀音菩薩乃是取經團隊的直接領導人,在佛派,在仙界更是地位尊崇。即便是唐僧成了佛,恢復了全部金蟬子的修為、記憶,面對觀音菩薩依然要恭恭敬敬。觀音菩薩可是如來佛祖的親密戰友,兩人在佛派雖然分工不同,但論實力,可是同等級的高手哦!

  觀音以取經團隊直接領導的身份,竟然想下屬之所想,特意命人送來鞍韉,這足以體現觀音對屬下的關懷。可孫悟空出言不遜,竟然得罪了欽差山神。得罪山神事小,得罪了觀音就了不得了。

  正因如此,唐僧才會對山神磕頭無數,山神走遠了,也依然磕頭不已。

  唐僧為何如此小心謹慎?因為前世的他就因為不夠小心,不夠低調,栽了大跟頭!

  唐僧的前世金蟬子,因為在佛祖講課時開小差,打瞌睡,怠慢了我佛,於是被貶。經過十世輪迴之苦,金蟬子才重新得到一個上位的機會。金蟬子***唐僧***在感激涕零的同時,當然要吸取前車之鑑。

  唐僧雖然是大唐取經的聖僧,雖然在到達靈山後,有可能成佛,可是,在當下,唐僧畢竟還是凡人一枚。

  為人處事,切不可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時刻知道當下自己所處的位置,做出最佳的定位,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

  取經路上唐僧為何逢仙必拜?因為每個出場的仙人,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勢力。取經行動乃是玉帝欽定的大行動,能夠偶爾客串,露個臉的,那都是背景深厚的主。

  唐僧很好的利用了金蟬子的背景和取經人的身份,雖然一路跪拜,貌似掉價,卻為自己積累了強大的人氣。

  天庭的不少仙人,在齊天大聖孫悟空面前都很強勢,可是,在唐僧面前,無人不是一口一個“聖僧”。這面子,要靠自己掙,更要靠別人給。

  金蟬子簡介:

  《西遊記》的角色,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因輕慢佛法被貶下凡間成為玄奘法師。

  唐僧,金蟬子轉世也。

  唐僧一行路經時,鎮元子正好應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彌羅宮去講“混元道果”。去時,帶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對留守的清風、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蔘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二弟子得知師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說:“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鎮元子解釋說:“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盂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