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胡的基本介紹

  中胡是在二胡基礎上改制的一種樂器,是中音二胡的簡稱。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適宜中胡演奏。它仍屬於靈敏性較弱的樂器。它最善於演奏一些抒展、遼闊的歌唱性旋律,和聲長音與不很複雜的音型,較少演奏快速的華彩性旋律。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中胡的結構特色

  結構與二胡相同,形制稍大。琴桿長86釐米,琴頭多雕龍頭或呈彎月形。琴筒較大,多為圓形,長15、前口外徑10.5釐米,蒙蟒皮,後口置音窗,也有前八方後圓筒或擴音筒中胡。琴筒較大,琴桿較長。

  它在花色上有龍頭中胡和彎脖中胡兩種。琴筒多為圓形,也有前口是八方形、後口是圓形的,還有擴音筒中胡。琴筒所蒙振動膜為蟒皮,應選用中鱗、厚薄適合的為宜,反之則會影響發音的靈敏度和音響厚度。琴絃使用絲絃時,外弦用中弦,裡弦用老弦。現在多用鋼絲絃。

  張鋼絲絃。琴弓長75釐米。20世紀70年代改革製成扁圓形、扁八方形琴筒中胡。用於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器樂和樂隊合奏或越劇伴奏,也用於獨奏。

  在樂隊中,中胡主要起襯托作用,以調整音色和加強音量。它是結合高、低音樂器以及絃樂器與管樂器之間的橋樑,使整個樂隊的聲音豐滿、雄厚。此外,在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民間樂種和越劇音樂伴奏中,中胡也是必不可少的樂器。在民族樂隊中屬中音樂器,使樂隊音響豐滿、渾厚。有著溫厚、飽滿的音色性質。

  中胡的撥絃技法

  不論彈撥、單撥或拉撥,練習時有幾點必須要引起注意:

  1***弓毛應避開被撥動的那根琴絃,否則根本撥不出清脆的彈撥聲。

  2***撥絃要用指尖***拇指應用指甲***輕巧敏捷的撥動琴絃。如果用指肚在琴絃上的彈壓滑動來求得撥絃聲,就很容易觸動另一琴絃,使撥絃效果顯得渾濁而模糊。

  3***撥絃的時值要準確,這在彈撥和拉撥中顯得猶為重要。

  4***撥絃必須用得恰當,不可隨心所欲的濫用。

  若要使撥絃效果清脆、明亮,除了動作要敏捷、準確外,樂器本身質量、結構以及一些附屬裝置的質量也很重要。一般來說,低檔中胡的撥絃效果是不如高檔中胡理想的。鋼弦比絲絃的效果好;呈“S”狀的金屬千金比直接用布條、皮條系弦的效果好;鬆節琴碼比其它質料的琴碼效果好,千金距琴碼遠的比近的效果好。要在可能的情況下更換這些附屬裝置,求得較好的拔弦效果。

  中胡的保養

  應注意避免陽光的直射,以免木料變形和開裂;在北方使用應避免靠近取暖裝置,使用完畢放回琴盒內;在江南地帶每年 6 月份雨季或其他地區連續潮溼的季節時應在琴盒內放些“樟腦”,以免蟒皮和琴弓被蟲蛀;為了使二胡達到最長的使用壽命,建議使用完畢後把琴絃放鬆,使中胡的琴桿和蟒皮可以經常得到休息,延長使用壽命。新制作的二胡發音比較噪,需經過幾個月的使用,在各把位反覆拉奏,使蟒皮的張力受到振動後逐漸變的均勻以後,聲音才會圓潤柔美,這通常稱為中胡的磨合期,所以經常拉奏的中胡,音質會越拉越好,這也是最好的保養方法。

  琴皮

  琴皮是中胡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優良的琴皮厚薄適中、均勻;鱗格排列整齊,橫豎成行,黑色塊居正中,黃色塊昀分兩邊,界線分明;皮面光潔,鱗邊不翹起。但中胡中,琴皮十分理想者非常罕

  見。

  把皮面向著亮處,從琴筒中看去,如果琴皮顯得很暗,幾乎透不過光來,這樣的琴皮就偏厚了。琴皮過厚會影響樂器良好的振動,使聲音發暗、發木,音量也較小。此時可將琴筒卸下,用一平頭木棒,上包一層細水砂紙,蘸少量清水,伸進琴筒中,由上往下順著蟒皮纖維輕輕打磨琴皮背面。注意邊磨邊對光檢查,務使厚薄均勻、適中。磨完後用布擦盡粉塵,再用棉籤薄薄地塗上一層植物油即可。

  通過對光檢查,如發現琴皮過薄,可將琴筒卸下,用棉籤蘸蠟液趁熱伸進筒內塗於琴皮背面***要注意控制好蠟層厚度***。塗完後再把琴皮正面對著小火烘烤一下,平放片刻,使蠟層分而均勻。在烘烤時要不停地移動琴筒,避免區域性過於受熱而燒壞,如蠟層過厚,可用平頭小刀輕輕颳去一層,再烘烤一下;如蠟層厚度不夠,可依法再塗。

  新琴一般蒙皮較緊,以致發音尖而亮,似高胡聲,這樣的琴經過一年半載的使用,可使琴皮逐漸鬆軟至適當程度。如需加快這個過程,可用棉籤伸進筒內,在琴皮背面塗一層植物油,然後在琴皮正面墊一塊3釐米見方的木塊,再在木塊上施加10-15公斤壓力,經12小時後取下;如仍偏緊,過一、二天再壓一次,也可以在拉完琴後不卸馬子,把弦定高大二度,如此持續一、二個月。還可以把琴平放在桌上,用兩手拇指蘸植物油,用力輭鱗格方向壓抹琴皮,每日一、二次,直至琴皮鬆緊適度為止。

  如琴皮經長期使用變得太鬆,以致發音沉悶時,可將吸潮劑***如矽膠、炒鹽粒、生石灰等***塞於琴筒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琴皮的彈性。平時拉完琴要即刻墊上長竹棍或卸下馬子,以沽減少琴皮的受壓時間。如果琴皮鬆軟到影響演奏的程度,那就要送樂器廠或修理店重新蒙皮了。

  琴筒、琴桿

  根據氣候適當調節琴盒中的溼度,可合琴筒、琴桿不致開裂或脫膠,保持二胡的音質穩定。天氣潮溼時,應在琴盒中放一、二包吸潮劑;天氣過於乾燥時,可將一塊含適量水的海綿用塑料薄膜包裹起來,再用針扎出些小孔,放在琴盒中以增加溼度。在乾燥的地區,可經常在琴筒及琴桿上塗薄薄一層植物油,以防出現裂紋。

  如果中胡音量偏小,可用鋼絲鋸將音窗的中間部分鋸去,只留下緊靠琴筒的寬約1.5毫米的一圏。這樣即可使音量有所增大,又不影響美觀。

  此外,每次用過完中胡後,應用軟布將琴筒及琴桿上的松香粉末擦乾淨,放入琴盒或琴套中***不要掛在牆上***。在寒冷的冬天,把琴由室外拿入室內後,不要馬上開啟琴盒,要等20-30分鐘後再開啟,以免使琴體上凝結一層小水珠。

  琴馬

  市集的琴馬一般都是半成品,需要經過適當修整後方以能使用。可按下列步驟進行修整:

  1、修整高度。將琴馬頂部和底部交替用細砂紙打磨,要使小圓孔始終處於中心位置,修磨至高度適合為止。

  2、整孔。如果二胡本身發音比較沉悶,可用小圓銼將馬孔擴大些。如二胡本身發音比較尖亮,就應選擇底大孔小的琴馬。

  3、磨底。在細砂紙下面墊十幾層布,然後把琴馬底面在砂紙上磨成微凸狀,以使其更好地與皮面緊密接觸。

  4、開弦槽。把琴馬裝在二胡上,調整到合適的弦距,然後用手壓一下馬子上的鋼弦,使琴馬上留下二處壓痕,然後取下用小刀刻出二個“V”形弦槽。

  5、定位。仔細觀察琴馬,把較高的一側作為內弦側,並用筆點上一個小圓點***標記***。在日後的使用中,有圓點的一側永遠固定為內弦側。

  控制墊

  最好選用厚大衣呢料,剪成長6釐米、寬3.5釐米左右的長方塊,對摺成兩層墊於馬子下方。如琴馬較高,控制墊不夠厚度的話,可再剪一、二個小條,夾在兩層中靠上部位,使之成為上厚下薄狀。調整時可上下移動,至即不影響樂器的正常振動,又能有效地控制狼音為佳。如選 用泡沫塑料、海綿等物作控制墊,也能起一定作用,但效果要差些。

  千斤

  千斤是容易被忽視而又十分重要的部件之一,很多二胡跑音的原因就在於千斤過於簡陋。使用北京民族樂器廠研製的銅鉤固定千斤,能有效地防止演奏中因千斤移動引起的跑音,還能靈活調整高度與寬度。使用時要在千斤弦鉤上墊一塊小小的軟墊,如小橡皮等,這樣既能美化音質,又能防止磨壞弦皮。在廣大二胡愛好者中仍普遍使用的線繞千斤,在繞制時先剪一條寬約0.5釐米的膠布繞琴桿一週粘住,再用線在膠布上繞制千斤。要注意先在琴桿上繞一圈,然後往弦上繞五圈,最後再在琴桿上繞一圈後打結並剪去餘線。這種纏繞法可避免因千斤左右移動而產生跑音。

  絃軸

  中胡的絃軸分機械軸與木軸二種。機械軸中又分蝸輪和絲桿式二種,各有所長。對於蝸輪式絃軸,在每次換弦時可以從繞弦輪處滴入幾滴機油,並轉動軸柄幾周,這樣能防止齒輪區域性反覆受力而磨損。如果是絲桿式絃軸,在換弦時應擰鬆拔出,將適量機油塗於絲桿之上。上弦時不要每次都拉到同樣的鬆緊度,可有時緊些,有時鬆些,讓絲桿上的螺扣交替受力,避免區域性磨損。木軸如果經常鬆脫,在軸孔內撒些松香粉末,這樣能保證必要的磨擦力;如果太緊,往軸孔內撒入些爽身粉,即可轉動自如。

  琴弓

  弓杆如彎度不適,可把弓毛一頭脫出,將弓杆在無煙焰上邊轉動邊烘烤,務必要使受熱抣勻,且不可烤焦。當竹質變軟時,就可彎成適合的形狀。彎好後要立即用涼水冷卻,使之定型。

  發現有斷弓毛時,不可用手扯去,而要用小剪子齊根剪下。因為用手扯容易帶去其它弓毛,使之鬆緊不一;如果連根拔出,還會使結頭變鬆,引起弓毛陸續脫出。如有幾根弓毛太鬆,又捨不得剪去,可用燃著的菸頭燻烤一下使其收緊。但要注意菸頭不要靠弓毛太近,以免燒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