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使用數碼相機攝影的誤區

  有哪些本?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一:一味比拼鏡頭成像或機身效能

  在罈子裡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帖子:“XX與XX比成像誰好”、“XX的成像比XX究竟好多少”等等。需要指出的是,排除各廠家鏡頭在成像風格上的差異,同檔次的鏡頭,無論是不同品牌還是相同,差別是很小的。即便是上萬元的專業頭和幾千元的普及頭,都用最佳光圈在相同條件下使用相同膠捲拍攝,後期製作條件也一致,不放大到10寸以上,肉眼一般是很難看出差別的。而對於一般的初哥來說,他一年中有幾次機會需要將片子放大到10寸以上呢?

  此外,決定照片成像的因素並不僅僅是鏡頭的像質,還包括機身的精度、膠片的解析度與顆粒度、後期沖洗製作等等。這些因素中無論哪個環節都能完全左右最終的效果,而且最終的效果絕對是由其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所決定的。比如你的鏡頭可以打99分,膠片的水準可以打90分,後期的綜合水平可以打70分,而拍攝的技術水平只能打40分,那麼最終的結果絕對不會高於40分!

  我想不少朋友都看到過各大公司對某些專業或者高檔鏡頭的展示片,往往對鏡頭的素質驚歎不已!其實那種效果在我們實際使用中是很難達到的,因為其中不僅包含了頂級的相機和鏡頭,還包含了幾乎可以說世界頂級的拍攝技術和暗房工藝!以本人的經驗來看,由於種種主觀客觀原因,用萊卡也好,尼康佳能賓得美能達也罷,在平時使用中,大多數人是很少能把鏡頭的潛力發揮到70%以上的。再加上後期製作等因素,單純講某某鏡頭的成像有多好,可以說幾乎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

  再說機身。必須說明的是,同檔次、定位相同的機身是不會也不可能分出好壞的。廠家在設計機身的時候,都會體現自身特色,同時考慮競爭對手。如果自己的機身在效能上遠超對手,勢必增加生產成本,這樣在價格戰上就將自己置於不利的境地,同時會影響上一檔次機身的銷售。反過來,如果為了在價格上取得優勢而在機身的效能上偷工減料,那麼其可靠性和耐用性必然受到質疑,時間久了,會與低一檔次的機身淪為一路貨色,消費群必然大量流失。

  舉例來說,尼康和佳能現在各自當紅的機身F80與EOS30,這是幾年來被髮燒友頻繁比較的兩款機身。兩機身定位相同,硬指標相同1/4000秒快門、1/125秒閃光同步,互為競爭對手。仔細比較我們就能發現,兩機身特點鮮明,各有千秋,互有優勢又都有不足:1、EOS30有眼控對焦,F80無;2、EOS30機身為鋁合金,F80為塑料;3、EOS30有反光鏡預升,F80無;4、F80有點測,EOS30無;5、F80有網格輔助構圖功能,EOS30無;6、F80過片軌為金屬,EOS30為塑料……

  你說誰的功能更強大吧,我看都很強大;你說誰的價效比高吧,我看都很高,絕對不存在質的差別。EOS30加上點測,把過片軌改為金屬難嗎?肯定不難,但這勢必會影響EOS3的銷售,這是佳能公司不願看到的。F80的下料足一點,加上反光鏡預升難嗎?也不難,連F60的用料都比它好。但這勢必增加生產成本,將自己在競爭中置於不利的境地。

  “買的沒有賣的精”,商業競爭上的考慮使得各廠商的產品最終實現了心照不宣的妥協。無論你怎麼比較也是不會有結果的。放寬心,憑藉自己的直覺和對品牌的偏愛,選擇一家步入攝影的殿堂,我想您都不會後悔。

  二:視MTF曲線為圭臬

  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調製傳遞函式,是科學中考察鏡頭素質高低的重要引數。是目前能夠客觀、可量化的評價鏡頭的最重要方法。不少影友購買鏡頭之前,往往花上很長時間研究MTF值,甚至以MTF值作為是否購買的唯一取捨標準。常常因此走了冤枉路,花了冤枉錢。

  MTF值與實地拍攝是有出路的:

  1、MTF值是實驗室資料,有近乎苛刻的試驗條件,與實際環境相差很大。因此,一些實際中表現一般的鏡頭可能達到理想數值,相反,一些實拍不錯的鏡頭MTF曲線可能不理想。

  2、MTF值是清晰度的度量標準,主要包含解析度和明銳度兩個概念。並沒有考慮鏡頭畸變的控制、色彩的傳遞、抗眩光性、合焦精度等引數。試問,一支清晰度出色的鏡頭,變形嚴重、色彩混亂你敢要嗎?

  3、部分MTF值是廠商的“貼金紙”尤指那些廠家自己公佈的MTF。哪個廠商也不想把自己鏡頭的MTF標得很差,要不誰願買?誰敢買?所以,別讓MTF值花了您的眼,更沒必要在這方面花費大量的精力。

  按照MTF來購買鏡頭,有點類似用選美標準來討老婆。如果你拿個尺子來量你想討來做老婆的MM,量她的三圍,量她的各部位是否合乎黃金分割,那麼吃苦的就不知道是誰了。如果沒有MTF,選擇鏡頭也不難,一些口碑好的鏡頭根本不用看MTF,直接買下,錯誤率不會超過50%。如果您還是不放心的話,還有一個既方便又保險的辦法,租一個鏡頭來體會體會。聽信別人不如親身試驗,只要花很少的時間和銀子就能把問題搞得一清二楚,這也是蜂鳥開展租賃業務的初衷之一。

  那麼是不是說MTF就可以不呢?當然不是,作為嚴謹的、科學的測試指標,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至少我自己想半天也找不出哪隻MTF得分在4.0以上的鏡頭是“狗頭”。在選購鏡頭時,可以給MTF值一個相對較高的權值。同時要考查對比鏡頭的機械強度、加工精度、內部消光、畸變的控制、色彩的傳遞、抗眩光性和使用的方便性等等。MTF不管有多精確、多完美,終究要過人眼這一關。

  送給大家一句話,不管“德頭”、“狗頭”,能夠出片子的就是好頭。

  三:某某品牌要比某某好

  我在《新手購機指南》 中曾說道,如果財力不是太大問題的話,儘量在CANON、NIKON、MINOLTA、PENTAX這四大公司中選擇不是不愛用國貨,而是國貨的質量實在不爭氣。那麼這四家的相機在質量和效能上有沒有質的差距呢?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沒有!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歷史原因和觀念上的偏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某某品牌要比某某好的說法,這其中“尼康”要好於“佳能”的說法最甚囂塵上。

  國人中不少人有強烈的尼康情節。這是有歷史原因的。尼康在上世紀80年代初進入中國並迅速佔領了專業攝影市場。而佳能則在80年代後期才姍姍來遲,但近十年的時間差卻讓“尼康”的威名在不少國人心裡深深紮下了根。

  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不少攝影家對135系統的裝備幾乎眾口一詞:買相機,尼康。鏡頭反差大,銳度高,色彩還原好,搞創作非它莫屬。並把當時尼康主推的機身FM2吹得神乎其神。在這種環境氛圍的薰陶下,影友們的頭腦中逐漸現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式:買創作用的攝影工具,非尼康相機和鏡頭莫屬。德國的蔡司、徠卡更好,卻非一般人可以擁有。

  後來,佳能進入中國市場,可不知什麼原因,佳能從登陸中國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不公正的評價,經常聽到有人如是說:“創作用還是尼康好,佳能的鏡頭太軟,銳度差,要不得!FM2全機械全手動,什麼環境都能應付,不像AF電子相機冷了熱了都要罷工,故障率又高。”那佳能的鏡頭究竟軟不軟呢?筆者曾仔細對比過尼康AF28~105mm/F3.5~4.5與佳能EF24~85mm/F3.5—4.5在同等條件下拍的照片,並沒有發現傳說了十幾年的尼康鏡頭比佳能鏡頭銳度高在哪裡,反差大在哪裡。反而在暗部細節上,佳能的表現更出眾一些。說白了,尼康和佳能的同級鏡頭並沒有肉眼可見的明顯差別。佳能L鏡不少在成像上超過尼康的同級鏡頭也是公認了的。那些十餘年來大談佳能頭軟的尼康“死硬派”可能根本就沒有用過佳能,不過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以貶低別人來給自己貼金罷了。

  另一個不負責任的指責就是AF相機不耐用。不少人總是認為只有全金屬的、全手動的相機才是好東西,對使用了新型材料多為工程塑料、由電子控制的AF相機不屑一顧。這就與史蒂芬森發明火車時,一幫乘坐馬車的貴族嘲笑它一樣可笑和無知。工程塑料的強度可以超過金屬——不信可以問問材料專家。實際上塑料減震能力要好與金屬。佳能的機器一樣抗摔打,eos1n 、eos5在的北極探險,在亞馬遜河熱帶叢林的溼熱地帶,在帆船航海的鹽水沖刷下完好無損的經歷都見諸過報端,而尼康行不行呢?我沒見過報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佳能憑藉自己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出色的光學制造水平造就了AF時代的輝煌,不僅在國內,在全世界佳能的市場份額也早已超過尼康。

  撥開神話的光環和偏見的迷霧,平心而論,佳能和尼康的專業級機身鏡頭都是35mm相機中的佼佼者。與美能達、賓得兩家的產品也沒有一些人想象的較大差距,事實上它們的機械效能、成像質量和耐用性基本上都在同一水平。多年來流行的“誰硬誰軟”,“機械相機比電子相機耐用”,“AF自動調焦相機比MF手動調焦相機的故障率高”都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東西。

  四:將所有焦距段一次性配齊

  不少新手總覺得焦距是越全越好,好像只有這樣攝影才有意義。於是經常看見很多初哥一上路就花大價錢上器材,我在銳意店就親見過一位顧客一次性就購入F5、AFS17-35/2.8、AFS28-70/2.8、AFS80-200/2.8,問她為何要如此破費,她稱諮詢了幾個人,說這些是好東西,便沒了下文。而這位顧客連鏡頭的光圈是什麼還不知道。本人對一次購入夢幻級器材的做法不敢苟同。

  首先,盲目購入太多器材很可能導致日後換系統的麻煩。其實如果並非某家的堅定擁躉,博採各家所長是個很好的選擇。

  其次,相機購買是成體系的,機身、鏡頭、腳架、閃燈、攝影包、濾鏡,一個也不能少。因此,全部投資至多花80%在機身與鏡頭上。配置並非要一步到位,可以選準目標,慢慢來。其實花不多的錢,即可享受攝影的樂趣。

  第三,用好一個焦距段已屬不易。世界上不少大師都是一鏡走天下的,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那個焦段最適合他們,或者說他們已把這個焦段用得如火純青。但達到這種程度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磨合期的,據我個人的經驗,用熟一個焦段至少也要一年時間。只用一個焦段或幾個焦段創作,雖然方便性降低,但有助於訓練你的眼力,督促你在拍攝每一張照片之前都深思熟慮,對於提高技藝是大有裨益的。但如果一次把所有的焦段都上齊,短時期內很難吃透它們的玄機,到頭來只是把它們扔在防潮箱的底下,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