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東吳的地位如何

  很多人都有個疑問:為什麼東吳是三國中後期打醬油的??下面小編就告訴大家,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哦。

  :

  公元221年,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由東征東吳,夷陵之戰,劉備兵敗逃往白帝城,於223年在白帝城亡故。我們從央視《三國演義》***84集***中看到,劉備白帝城託孤出現在第64集,而從64~84集,蜀漢與魏國發生戰爭的戲份達到了14集,而涉及到東吳戲份的只有第79集,在原著之中,這一時期關於東吳的描寫也少之又少。那麼,劉備去世之後,東吳在幹啥呢?

  從223年到蜀漢滅亡的263年,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蜀漢後主劉禪繼位到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其中225和226年,東吳與魏國各主動開戰一次,雙方皆為一勝一負,此時蜀和吳已重新修好,但由於諸葛亮南征孟獲等原因,都沒有出兵助吳。

  第二階段是228年到234年,這幾年,諸葛亮進行了六代北伐,除了攻克武都、陰平二郡,擊敗曹真,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持之外,沒別的大規模戰役了;東吳方面,這幾年中,吳將陸遜大敗曹休一次,魏吳雙方在合肥開戰不分勝負一次,孫權擊敗揚州刺史王凌一次,陸遜攻打廬江失敗一次,孫權的PK曹睿獲勝一次。從總體看,吳國的戰果明顯大於蜀漢。234年,諸葛亮掛了,這對蜀漢是致命一擊,而孫權比諸葛亮多活了近20年。

  第三階段,諸葛亮去世之後,姜維接過北伐大任,一共進行了11次北伐,總的戰果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不勝不敗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軍隊損耗魏多蜀少,但戰爭消耗了蜀漢國力,導致蜀漢滅亡。東吳方面,253年,吳國諸葛恪率20萬大軍進攻魏國,獲勝;258年:淮南之戰魏軍全勝。從雙方交戰規模上看,東吳派出的兵力遠遠超出蜀漢。

  為何許多人以為蜀漢是抗魏的主力?主要是《三國演義》的影響,蜀為正統,魏是反面,東吳被打醬油。蜀漢在劉備去世之後能與魏國對抗40年,吳蜀聯盟是一個必要條件,從綜合國力上講,魏國最強,而吳又強於蜀,對於魏國,大部分軍隊也用在了對付東吳上,因為東吳從蜀漢手裡奪回荊州之後,東吳可以同時從荊州和揚州兩路攻打魏國。對於蜀漢,在隆中時,諸葛亮就說明了荊州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沒有了荊州,蜀漢只能從祁山北伐,難以成功。因此,對於魏國來講,蜀漢一心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口號根本不足為懼,東吳才是更強大的敵人。從正史《三國志》來看,吳與魏之間的戰爭從規模和頻率都超出了蜀漢北伐,但《三國演義》把魏與吳之間的戰爭淡化描寫了

  東吳簡介:

  東吳***229-280***即三國時代的吳國,亦稱孫吳。

  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歷史上多次遷徙政治中心,從吳***蘇州***到京口***鎮江***建鐵甕城,再遷至建業***南京***建造石頭城,再遷到武昌***鄂州***建吳王城,最後又從武昌回到建業。222年,孫權稱吳王。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是為吳大帝,則東吳也應始於此年。 280年,亡於西晉,三國結束。另有同名的東吳大學、東吳鎮等。

  孫吳的疆域在孫策時即擁有大部分的揚州。孫權在赤壁之戰後陸續獲得荊州西部、交州,並在擊敗關羽後獲得整個荊州南部。至孫權稱帝后疆域方穩定下來。孫吳北與曹魏對峙在長江淮河一帶及漢江長江一帶,以建業、江陵為重鎮;西與蜀漢相鄰於三峽,西陵為重鎮;東及南至東海南海,其中最南達越南的中部。孫吳原有32郡及三州:荊州、揚州、交州。於226年設定廣州,後併入交州。至264年復設,共增加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