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趣味歷史課

  上歷史課也要有趣才行,要不然的話學生根本就不會有興趣聽。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趣味歷史課

  提到歷史課,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把它與故事聯絡起來,認為歷史課就應該是故事課,事實上故事的確是歷史學科不可缺少的,但它並不是歷史課的全部。一堂好的歷史課,我認為主要應該包括三個要素,即故事、教法、靈魂。

  歷史課的趣味性和魅力所在就在於它的故事性。History這個單詞中的“story”也很好的詮釋了歷史的故事性。甲骨文中“史”字的意思是記事者,引申為被史官記錄的事。而當下《百家講壇》之所以會如此博得世人的好感,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能夠把那些冰冷的史料用豐富的語言魅力講述出來。

  曾經聽過一位北大學者的課,他說一個好的歷史老師必須是一個會講故事的老師,不會講故事的老師不是一位好老師。確實如此,故事性對於歷史學科來說就是沙漠裡的一片綠洲,讓聽者為之振奮。

  但歷史教學中的故事運用又不同於故事會或是講評書,一味的故事堆積就會失去歷史學科本身的特性,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還應對自己所講故事進行仔細篩選,選擇那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現象的故事,這才是一個歷史老師所應該具備的素養。

  歷史課有別於“故事會”就在於老師需要在課堂一些歷史學的思維和研究方法技能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在不偏離課標的基礎上,儘量體現歷史學科的特點,即所謂的教法。

  在新課改理念的推動下,很多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都被開發出來,比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角色扮演、辯論、導遊法、新聞釋出會等等,各式各樣的方法都被運用到歷史課堂,無論是哪種方法,我們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搞形式主義,而是真正的讓學生參與課堂,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一份對歷史的嚮往。

  此外,在歷史教學中,老師經常會用史料教學法,將“無證不為史”的思想滲透給學生,培養學生追求信史的意識,除了能夠運用“文字史料”還要能夠運用“考古實物”來證明歷史,指導學生學習歷史。將收集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貫穿於課堂,真正體現歷史課的學科特色。

  一個人如果沒有靈魂就是行屍走肉,一個課如果沒有靈魂也是如此。歷史課尤其需要“課魂”,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歷史?這是每一個從教者或是學習者應該思考的問題。學習歷史,最主要的目的在於“以史為鑑”,歷史學最大的功能性就在於此,因此歷史課的“課魂”對於中學歷史教學來說就是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這才是開設中學歷史課程的初衷所在。與“以史為鑑”相呼應的就是“現實關懷”,老師需要把現實與歷史巧妙結合,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高中生,更應該在課堂中學會一些歷史學治學的方法。縱觀現在的高考試題,學術性越來越強,這從另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的老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治史能力。

  克羅齊曾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雖然我們現在經常會對這句話望文生義,但是一個好的歷史老師確實需要具備一定的史學素養。一堂課如果能夠具備以上三要素,並能運用的恰到好處,那必定是一堂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