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名字的由來

  阿房宮是秦朝的宮殿,遺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處、咸陽市東南15公里處。範圍東至皁河西岸,西至長安區紀陽寨,南至和平村、東凹裡,北至車張村、後圍寨一代,總面積11平方公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那麼阿房宮名字是怎麼來的。

  阿房原來只是朝宮前殿的名字,秦始皇本打算在整座朝宮建成之後“更擇名命名之”。由於宮殿規模實在太大,雖然每天都有十幾萬苦役參加營建工作,但一直到秦朝滅亡時,此宮仍然沒有竣工。這樣,人們就它稱為阿房宮了。這座宮殿為何取名叫“阿房”?歷代記載分歧,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由於宮址靠近咸陽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且號阿房。”

  第二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認為阿房一名是根據此宮“四阿旁廣”的形狀來命名的,阿,在古意中亦可解釋為曲處、曲隅、庭之曲等。阿房宮“盤結旋繞、廊腰縵回、屈曲簇擁”的建築結構就體現了這種“四阿房廣”的風格和特點。正是由於阿房宮建築的這種風格,在《史記·秦始皇本紀》索引中解釋此宮為何稱阿房宮時說:“此以其形命宮也,言其宮四阿旁廣也。”

  第三種觀點

  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此宮所以被稱為阿房宮,是因為上宮宮殿高峻,若於阿上為房。這一觀點出自《漢書·賈山傳》,傳中的註釋曰:“阿者,大陵也,取名阿房,是言其高若干阿上為房。”這就是說,阿房宮是由於宮殿建築在大陵上而取名。從考古發掘來看,這種說法也是言之有理的。西安市郊約15公里的阿房村一帶是古阿房宮的遺址所在地,從發掘的遺址可以看出,當年的阿房宮坐落在地勢高峻的丘陵上,這裡至今還殘存著宮殿的高大地基。在阿房村村南附近,有一個宮殿遺留的大土臺基,周長約31米,高約20米;在村西南還有一個據考證是阿房宮前殿遺址的高大夯土臺基,東西長約1200米,南北長 500至600米,最高處約有8米。阿房宮就建在這些高峻的臺基之上,恰如《漢書》所言“高若干阿上為房”。

  第四種觀點

  還有一種說法,《長安志》解釋為“阿”是因宮殿與山相鄰,未有名,先稱在阿房。這種說法出自《史記》中,阿房未成,宮成就會命名的說法。

  延伸閱讀:

  阿房宮其實未呈建成,在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隊開始了挖掘。經過仔細探查,專家發現黃土高臺的土層分了三層,第一層就是耕土層,比較鬆散,然後下面就是擾土層,它比較厚,顏色發黃,裡頭有如今的鐵絲、塑料布,還有古代的瓦片,然後第三層就是文化層了,文化層裡面出來的全都是瓦片。

  專家介紹說:這個地方如果曾經發生過焚燒的事件,它這個地層裡土壤中所包含炭化物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透過顯微鏡應該能夠看到成千上萬個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炭化木屑,但是從阿房宮那個地方採的土樣來看,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在這些土壤的樣品裡面,一個顯微晶片裡頂多能看到二三十個炭化木屑的個體。

  那麼,阿房宮仍未建成,項羽又怎麼能火燒阿房宮呢?可為什麼後人這樣說呢?第一次出現項羽火燒阿房宮是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 項羽本紀》,但是證實原來記載的是項羽火燒了只是一所宮殿,並沒有明確地說出是阿房宮,那所宮殿其實是咸陽宮,而讓後人更為誤解項羽火燒阿房宮的是因為唐代詩人杜牧寫下了《阿房宮賦》,詩中極度描寫了阿房宮的壯美,讓後人對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件事深信不疑。其實我國偉大詩人杜牧寫《阿房宮賦》的原因是為了諷刺當時統治者唐敬宗大興土木的緣故,極度誇大了阿房宮,其實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件事完全是子虛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