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驚蟄節氣名字的由來
驚蟄為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的到來也標誌著仲春的開始,氣候正是回暖的時候。那麼你知道為什麼叫驚蟄嗎?下面,小編來為你介紹驚蟄節氣名字的由來。
驚蟄節氣名字的由來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驚蟄時,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我國部分地區過入了春耕季節。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2017年驚蟄時間:3月5日 17:32:40,農曆 2017年二月***大***初八
驚蟄三侯
倉庚鳴:黃鸝叫鳴。
桃始華:桃花紅,自此漸盛。
鷹化為鳩:鷹開始悄悄地躲起來繁育後代,而原本蟄伏的鳩開始鳴叫求偶,古人沒有看到鷹,而周圍的鳩好像一下子多起來,他們就誤以為是鷹變成了鳩。
驚蟄節氣的介紹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驚蟄,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四川盆地東部和涼山州南部,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盆地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省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
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盆地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幹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驚蟄時節,春光明媚,永珍更新。通過細緻觀察,積累物候知識,對於因地制宜地安排農事活動是會有幫助的。
“驚蟄”,是“立春”以後天 氣轉暖,春雷初響,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的時期,此時過冬的蟲卵也將開始孵化,由此可見“驚蟄”是反映自然物候現象的一個節氣。然而真正使冬眠動物甦醒出土的,並不是隆隆的雷聲,而是氣溫回升到一定程度時地中的溫度。有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雷打驚蟄穀米賤,驚蟄聞雷米如泥”。這是說驚蟄日或驚蟄日後聽到雷聲是正常的,風調雨順,是個好年景。
“驚蟄”節氣後,南方暖溼氣團 開始活躍,氣溫明顯回升。常年節氣平均氣溫淮北地區為6~7℃,淮河 以南地區為7~8℃,比"雨水"節氣升高3℃或以上。該節氣內黃淮地區的氣溫自南向北先後穩定升至5℃以上,而氣溫穩定升至5℃,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氣象界限溫度,它預示著樹木開始發芽、春長,春播作物開始播種。常年節氣平均降雨量 淮北地區為15~20毫米,淮河以南地區為20~40毫米。驚蟄習俗大全
民俗:驚蟄雷動,百蟲“驚而出走”,從泥土、洞穴中出來,於是蟲蟻開始活動,逐漸遍及田園、家中,或殃害莊稼,或滋擾生活。因此驚蟄期間,各地民間均有不同的除蟲儀式。
客家民間則以“炒蟲”方式,達到驅蟲的功利目的。驚蟄這一天,一些地區要吃炒豆。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的瑤族在驚蟄時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驚蟄節氣養生方法
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無論你是從商的生意人還是醫生或是其他的職業,積累一定的物候知識,對你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所幫助的。驚蟄節氣的養生也要根據自然物候現象,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精神、起居、飲食的調養。而體質差異實際上是指體質養生中因人養生的一個方面。由於人體稟賦於先天,受制於後天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其生長髮育和衰老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對穩定的某種特徵,這種特徵往往又決定著機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變過程中的傾向性,因此在養生中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驚蟄過後萬物復甦,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時卻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驚蟄時節人體的肝陽之氣漸升,陰血相對不足,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從飲食方面來看,驚蟄時節飲食起居應順肝之性,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動物脂肪類食物。可多食鴨血、菠菜、蘆薈、水蘿蔔、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藥、蓮子、銀耳等食物。由於春季與肝相應,如養生不當則可傷肝。現代流行病學調查亦證實,驚蟄屬肝病的高發季節。此外,諸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等在這一節氣都易流行爆發,因此要嚴防此類疾病。
中醫所說的體質不同於人們常說的氣質。氣質是人體在後天因素影響下所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為等心理功能方面的總和,也就是“神”的特徵,而體質是形與神的綜合反映。二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即體質可以包括氣質,但氣質不等於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