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元旦黑板報版面設計圖大全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關於2016迎接新年的資料和相關內容,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元旦日期變化
日期變五次
雖然“元旦”表示一年之首日的意思從未改變,但在中國歷史上,“元旦”的具體日期隨朝代更替的改正朔而不同:
夏代為夏曆正月初一
商代為夏曆十二月初一
周代為夏曆十一月初一
秦朝元旦時期為夏曆十月初一參見農曆
漢朝漢武帝太初元年時,鄧平等人創立了“太初曆”,重定夏曆正月初一為元旦,此後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近代
1912年1月13日,孫中山釋出《臨時大總統關於頒佈曆書令》,責成內務部編印新曆書。隨後又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不叫“元旦”。
這一年孫中山讓出最高權力,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剛開始,袁世凱還表示遵循孫中山的一切政令,包括繼續推行新曆。於是,在中國就出現了兩種曆法體系,一種是官方推行的西洋陽曆體系,作為公共行政、執法、國際交往的時間標準;一種是傳統社會的農曆體系,人們按習慣沿用,服務於農時與日常社會生活。當時,政府雖然強力推行新曆法,但也考慮到民眾生活的需要,採取調和折中的方式。
1914年1月,民國袁世凱政府的內務部在致袁世凱的呈文中提出:“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凡我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準給假一日。”袁世凱考慮到其他少數民族的習慣問題,只批准“元旦為春節”。由此,傳統農曆新年歲首被官方正式易名為“春節”,傳統的“元旦”“新年”名稱被安置在公曆的1月1日這一天。公元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改稱公曆1月1日為“元旦”。
新中國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採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 初中元旦黑板報版面設計圖大全
- 鉛筆畫人物漫畫圖片
- 屬羊人的幸運顏色你知道嗎***2***
- 家庭暴力公益創意海報設計模板
- 幼兒教師年度考核個人總結範文
- 夢見火燒別人家房子是怎麼回事
- 高中學生交通安全演講稿6篇
- 那是第一次做飯的嘗試作文
- 房屋租賃中介合同模板
- 關於石榴花的養殖方法
- 健康飲食生活小常識健康飲食有哪些小常識
- 幼兒園晨會勵志小故事大全
- 夢見地震房子倒塌但人沒事的寓意***2***
- 武漢市創業相關政策
- 其他民族的春節習俗
- 抹茶千層蛋糕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期末試卷
- 關於國學經典的名言有哪些
- 腿膝蓋疼是怎麼回事
- 關於網球的英語文章閱讀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