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灑梅花嶺閱讀答案

  史可法紀念館原名史公祠,坐落在廣儲門外梅花嶺畔。雨灑梅花嶺,是對英雄的悼念與憐惜。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雨灑梅花嶺》閱讀材料

  揚州的雨,是多情的淚,紛紛揚揚揮不去。當地人說,揚州一旦下起這樣的雨,不見雪花不會晴。偏就在這樣的日子裡,我一心要去拜謁史可法紀念館。淋溼的不僅是衣襟,還有凝重的心。也許天公通曉了人意,淚水也有些禁不住似的。

  史可法紀念館原名史公祠,坐落在廣儲門外梅花嶺畔。梅花嶺,多麼富有詩意的名字。我想象著那素潔的梅花瓣上應當浸潤著點點血色霞光。冬天還未到,梅花初含苞,正好啜飲著雨汁做一點精神上的準備吧。我緩步跨進紀念館大門,恍然覺得開封與揚州就近在咫尺了。彷彿英雄史可法伸開巨大的臂膀一摟,兩座歷史名城就親如兄弟般地擁抱在一起了。因為,史可法是開封***祥符***人,卻為保衛揚州而壯烈殉國,豈不是一個人連起了千里之遙兩座城麼?

  其實,史可法的確一人成全了兩座城池。

  先說開封。一個地處中原的歷史文化名城,多少年來儘管歷史地位不斷下滑***由都城而省會而省轄市***,始終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那麼一種皇城人的派頭。這裡不缺少帝王將相文韜武略。不缺少才子佳人風花雪月,就是一個普通的市民也多少帶點兒精明、算計、義氣,外加上顯而易見的自負自居。這裡出過眼睛向下、虛心向孟子請教治國之道的梁惠王;出過能言善辯、縱橫天下的一代奇才張儀;出過招賢納士、重用人才的信陵君:出過因為一首《黃鶴樓》詩讓詩無敵的李白刮目相看的崔灝;出過執法如山、鐵面無私的清官包拯***但包拯不是開封人,是合肥人***;出過忠誠愛國、一門英烈的楊家將***楊家將也不是開封人,是山西人***;也出過號稱“南秋 ***瑾***北劉”中的女革命家劉青霞。它所欠缺的大約也就是燕趙之士的那種慷慨悲歌、大義凜然的英雄大氣吧!但恰好又由史可法填補了這項空白。他在揚州僅僅十天的時間,卻用生命完成了開封人另一面性格的輝煌展示:忠誠、愛國、大義、愛民,清正廉潔,文武全才,視死如歸。宛如女詞人李清照因為“人比黃花瘦”等綺麗詞章被冠以婉約派之名,終於也有了“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金剛怒目式。這倒是開封人更可引以為傲的一個資本。

  再說揚州。在許多人的印象裡,揚州是一個“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自古以來就是達官貴人、詩家墨客詩酒遊樂的地方。晚唐詩人杜牧可以說才華橫溢,時人把他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名聲可謂高矣。他曾應淮南節度使牛僧孺之邀,赴揚州任節度推官,後轉為掌書記,監察御史裡行。牛十分器重頗有才華的杜牧,“凡文詞之事,皆出書記”,對外接待答辯,也委託他辦。可是杜牧並沒有好生地做官,卻與娼樓歌妓每每交好,很有點兒“錦袍玉帶多拘謹,樂不思蜀醉此生”的味道了。直到後來離開了揚州,仍念念不忘那裡的歌舞宴樂,眷戀之情縈繞於心。有詩為證: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紅樓夢》中寫的黛玉的父親林如海也曾是揚州一位負責鹽運的官員,當年林府乃是這裡的名門望族,據說他的政績和名聲都不錯。林黛玉在病入膏盲時還念念不忘夢裡揚州,不住地感嘆;父母若在,南邊的景緻,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橋,六朝遺蹟……諸事可以任意。曹雪芹筆下的大觀園,相傳也是以揚州的園林為背景的。這裡的秀麗風光也多是與詩人居士等有著不解之緣的。凡此,揚州之美、之秀、之文、之雅、之風流、之享樂等等,應有盡有了,惟一缺憾的仍是史可法這樣的大丈夫氣概也!所以,短短的揚州十日,絕不僅僅是史可法全其名節、成為一個時代大英雄的特別時段,也是歷史給予揚州一個機遇,得以展現剛烈強悍、威武不屈的性格風采。偶爾露崢嶸,就消除了一漫長的歷史誤會:除了“煙花三月”,還有“綠揚喋血”!這也許就是揚州那場大悲劇的喜劇餘音。見仁見智,大約總不是一個開封旅遊者的牽強附會吧。

  還應該感謝那位寫出千古名劇《桃花扇》的孔尚任先生。生活窘迫,不得不賣掉心愛的馬,窮得幾乎“離唱蓮花落不遠”的程度,他仍舊大義凜然地寫出了史公“為國事,不顧殘軀”的壯哉之氣:領著一枝兵/和他三家傲/似壘卵泰山壓倒/你站住繁華二十四橋/竹西明月夜吹簫/他也想隋堤柳下安營巢/不教你蕃嫠觀獨誇瓊花少/誰不羨揚州鶴背飄/妒殺你腰纏十萬好/怕明日殺聲咽斷廣陵潮。他不拘史實,讓史公在恨與愛的痛徹肺腑中“看江山換主,無可留戀”而慨然沉江殉國。因為史可法,開封與揚州可以說同時完成了自己的城市性格史,找回了久藏於內的精神主體。所以,它是英雄用生命寫下的血色詩篇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巨集觀題旨啊!

  暮秋時節,揚州多雨。那雨總是不停地灑落在鬱鬱蔥蔥的梅花嶺上。古老的梅花嶺聳起英雄的脊樑,便將那雨點點吸入冬梅的苞蕾,一經雨收雪飛,漫嶺的梅花吐豔流芳,於是,揚州便綻開了最美的笑容。

  《雨灑梅花嶺》閱讀題目

  小題1:陰雨綿綿的日子,作者為什麼仍然“一心”要去拜謁史可法紀念館?***4分***

  小題2:“這也許就是揚州那場大悲劇的喜劇餘音。”結合上下文,說說這句話在文中的含意。***6分***

  小題3:為什麼說“史可法的確一人成全了兩座城池”?***6分***

  小題4:文章最後一段描寫了揚州的雨中梅景,這段描寫有什麼作用?***6分***

  《雨灑梅花嶺》閱讀答案

  小題1:表明作者對史可法久已有之的仰慕和愛戴之情。***2分***在作者心中,紛紛揚揚的雨不是不便,反而是對英雄的悼念與憐惜,更能與作者此時心境吻合。***2分***

  小題2:這句話用比喻的修辭表明,***1分***史可法為保衛揚州而壯烈殉國,是一場悲劇;***2分***但卻賦予了有秀美、文雅、風流、享樂之名的揚州以剛烈強悍、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氣概,使後來的揚州既有“煙花三月”之美,又有“綠揚喋血”之壯。***2分***對揚州來說,這是一個喜劇結果。***1分***

  小題3:史可法是開封人,卻為保衛揚州而壯烈殉國。***2分***開封人大多精明、算計、義氣、自負自居,欠缺慷慨悲歌、大義凜然的英雄大氣,而史可法填補了這項空白,用生命完成了開封人忠誠、愛國、大義、愛民、清正廉潔、文武全才、視死如歸等另一面性格的輝煌展示,讓開封人有了更可引以為傲的資本。***2分***揚州是一個以秀美、文雅、風流、享樂而在歷史上聞名的城市,欠缺大丈夫氣概,史可法揚州十日,讓揚州得以展現剛烈強悍、威武不屈的性格風采,消除了揚州漫長的歷史誤會。所以說,史可法一個人成全了兩座城池。***2分***

  小題4:⑴照應了題目;***1分***⑵呼應了開頭對雨的描寫,使首尾圓合***1分***⑶以多情的雨渲染和烘托氣氛,表達人們對英雄史可法的緬懷愛戴***2分***⑷以梅花的形象彰顯史可法精神的高尚與美好。***2分***